APP下载

陶陶乐尽天真
——浅谈紫砂作品“南瓜意象壶”的创作感悟

2020-09-03徐华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壶把壶盖南瓜

徐华军

南瓜作为一个外来物种,是在明代中期传入中国的,所以由此可以推断,紫砂南瓜壶要在明代中期以后才诞生,但这并不妨碍其与其他作物一道,成为中国农耕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很多地方,南瓜都代表着多子多福,家族香火的世代延续情怀,就如同《诗经·大雅·绵》中记述的:“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这是一种祈求连续绵长的情感,为了追求这一点,中国古代诞生了众多的节日、祭祀,人们通过一种仪式化的行为来表达内心的追求,而南瓜的形象天然的就成为了这种情感追求的载体,紫砂南瓜壶就是根据这种普遍并朴素的意象才诞生的。

眼前的这把“南瓜意象壶”就是从紫砂传统南瓜壶衍变而来的,这把壶以生活常见的南瓜为原形,摒弃南瓜繁复多变的形态,去繁就简,以简洁洗练的表现手法,着力提炼南瓜之形态美感和精神内涵。壶面陶刻“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出自苏轼《行香子•述怀》词,以词入壶,合情入意,表达了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凸现了该壶主题。

南瓜作为现代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蔬菜,让很多人都对其具有一种普遍的形象认识,但要说到仔细观察过南瓜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却并不占大多数。因为在现代生活中有一种现象,那就是一件事物让很多人都觉得熟悉,对其产生了一种大致的认识,但要说深入了解却又够不上,南瓜就是这样一种事物。紫砂南瓜壶的创作是将南瓜的造型跟茶壶的结构融合在一起,不过由于两者天然具有差别,所以无论怎么融合都无法做到完全地贴近自然。所以很多紫砂壶创作者就想到从其他方面来进行表现,比如色彩、肌理、局部的夸张放大等等,这些手段极好地体现出南瓜自身的特点,为观赏者带来了绝佳的体现。“南瓜意象壶”并不是在重复这一些,而是在这一形体塑造的基础上来进行简化,并通过简化的造型来表达完整的主题。

这把壶的外形在肌理表现上做出了简化,但在轮廓上依旧酷似一枚落地而生的南瓜,且由于囊瓣腹鼓的造型,显得饱满丰腴有肉感,蕴含着一股丰饶的气息,造型精巧之处在于其对壶盖的设计。过去很多南瓜壶的壶盖要么采用截盖,要么采用嵌盖,追求的都是为了使壶盖跟壶身混入一体,但眼前的这把“南瓜意象壶”却在这一点上做出了大胆的改变,同样是嵌盖,但壶盖表面并非是通常向上的曲线,而是向壶钮为终点的壶心中部塌陷下去,同时壶面的筋线囊瓣亦沿着壶盖联通到壶钮底部。这样的造型同样符合现实南瓜的形态,只不过经过了一定的简化,梗钮的塑造在这时就需要进一步的夸张显现,所以虽然壶盖是塌陷的但仅仅只是形态上的补充,并非表现的重点,线韵的掌握让人很容易忽略掉这一点,但当我们将壶形整体进行欣赏的时候,这部分的巧妙变化又能进一步凸显“南瓜”整体的饱满特性。

有了略显夸张的壶钮,壶流和壶把的造型也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变化,同样在过去流行的卷叶流造型中,“南瓜意象壶”的壶流也进行了不小的改造,封闭的卷叶造型在这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口,卷曲的线条更加逼真地重现了瓜叶卷起的形态效果,同样的跟壶钮只塑轮廓,壶流的卷叶也尽量简化了表面的脉络纹理,让其更像是用叶子包裹住的壶嘴,而非叶子卷起成的流嘴,从造型特点上来看,显然是较为独特的。然后根据惯例,壶把是由南瓜的须藤卷曲形成的轮廓,在壶把上也同样如此,只是壶把的线条同壶流一样,也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变化,出人意料的倒S形设计,让壶把的线条扭曲程度犹如真正的茎须一般,其中蕴含的力量为茶壶本体注入了生机,正因为有了这一健康茁壮的须藤,才能够结出壶身这样饱满的果实,壶流、壶钮、壶把、壶身就通过这样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总结:紫砂南瓜壶的造型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南瓜意象壶”所要表达的就是基于原始南瓜造型的进一步衍化,向着更简洁、明快转变,通过造型的变化,陶刻的内容,让人能够在第一时间理解并欣赏这种改变,突出自然美的部分,亦突出了情感美的部分,适应了时代的需求。

猜你喜欢

壶把壶盖南瓜
伪造的情书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浅述作品“一帆风顺”的制作
南瓜灯
一粒珠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