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龙蛋壶“花开富贵”中的简与繁

2020-09-03刘黎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轮廓牡丹紫砂

刘黎黎

艺术品的诞生有着各自的文化背景,艺术风格并非是凭空而来的,每一个造型的变化,每一种情感的表达在艺术创作中都有着自身的路径。紫砂艺术诞生的历史距今已经数百年,相对于古老的陶瓷艺术史来说,这相对还很短暂,但紫砂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元素却相当的浓郁自然。我们可以将紫砂壶的诞生视作历史中的偶然,但其之后的衍化却十分符合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传承的规律,那就是不断地受到周围环境的熏陶,从简单到复杂,进而超脱的文化路径。

我国的文化传承久远而广博,依靠广大的领土,数量众多的人口,形成了一个辐射周边的中华文化圈,虽然由于近代那一段屈辱的历史,文化辐射的能力有所减弱,但却始终未曾断绝,传承不息不断衍进,拥有极为强悍的生命力正是中华文化的特点。紫砂艺术继承了这一特点,并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发展出了自身的艺术道路。

传统紫砂壶给人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拥有简洁、古朴的外观,例如作为陶都的名片,很多时候在宣传紫砂的时候,最显著的形象都会是一把传统的紫砂光货。这跟紫砂艺术塑造中的“简”文化是分不开的。“简”当中有简单的意思,现代艺术概念崇尚简洁的线条,进而发展出了简约美的现代流行时尚,这背后实际上是人类对于自身精神意识认识提升的表现,科学家们发现,人的大脑在并不十分集中的时候会形成一种节省能量的反射意识,通过视觉进入大脑的物体形象会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所以当物体更加简洁的时候,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反之当物体轮廓越复杂的时候,下意识记录的大脑就很难回想起具体的信息,因为在人类意识的待机状态,这些信息都被当做无用的信息给过滤了,所以利用这一点,就可以思考现代紫砂艺术塑造中对“简”和“繁”的应用。

一、紫砂龙蛋壶的造型特点

龙蛋这一壶式是一种典型的紫砂传统壶式,在《阳羡茗壶赋》当中就记载了最早的龙蛋壶样式:“圆者如丸,体稍纵,为龙蛋。”龙蛋壶以椭圆形构成壶身整体,其壶身结合壶盖的整体线条类似于鸡蛋,曲线单纯并且顺畅,截盖的应用使得它具有很强的整体感。这样的造型从其本身的命名上实际就可见端倪,这把壶实际就是在“蛋形”的基础上添加了流、钮、把而已,显然这把壶最初的创造者吸收了生活中的气息,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结合了紫砂壶的结构塑造出了这把壶。但叫做鸡蛋壶或是蛋壶显然过于生活化,无法体现出足够的文化品位,所以为了说服更多的人接受这样的造型,就必须从造型的源头赋予其足够吸引力的文化渊源,也就是俗称的引经据典。在诗经《貔貅出世》中记载,龙生九子中的第九子就是从龙蛋中破壳而出的,诞生的貔貅被称为“招财神兽”,有这样吉祥的内涵,龙蛋壶自然容易广受人喜爱。

除此之外龙蛋壶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文旦壶”,谐音文化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纵贯交缠的特性,因为“文旦”是原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水果,清代曾因被选为公平而享有盛名,有“果之美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的说法,这样的指向自然让人在用这把壶喝茶的时候口齿生津。加上“文旦”这一名称带有一个“文”字,正契合了传统文人的口味,所以清代就有文人称赞这把壶“……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格高西子”将其与另外两种紫砂经典壶式“美人肩”、“西施乳”并列在了一起,这在无形之中又扩大了壶式本身的文化属性,同样提升了造型本身的品味。

所以龙蛋壶的造型特点延续了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文气攥升,柔而不媚,曲线动人,俊俏天成,其造型中的“简”有着自身的道理,构成了天然的神韵。

二、作品“花开富贵”中的装饰

跟“龙蛋壶”造型本身孕育着文化内涵一样,作品“花开富贵”上主题装饰同样是有着历史传统的文艺题材。在古代,牡丹花曾一度被誉为中国的国花,牡丹有着“花中之王”的美誉,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很多都曾向往“洛阳牡丹甲天下”当中的姚黄魏紫。唐代诗人皮日休写《牡丹》中,对牡丹花的美可谓描述得一气呵成:“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秾姿贵彩,宿露轻盈,像极了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盛装夫人。所以牡丹又有“国色天香”之称,由于古代文人常有借花喻人之举,常常用花来夸赞美丽的女子,这就让后世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唐代秾姿贵彩,宿露轻盈,雍容华贵的盛装夫人。自古有许多描写牡丹的诗句,但写得最好的非唐代莫属,所以牡丹花又被称为“富贵花”。由此,“花开富贵”也就像“龙凤呈祥”一样,成为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

眼前这把龙蛋壶“花开富贵”的壶面装饰,就是引入了这一传统艺术图案,只是跟一般的绘画不同,在这把壶上采用了紫砂独有的堆贴法塑造出了带有浮雕特点的紫砂泥绘陶刻装饰。

三、龙蛋壶“花开富贵”中的简繁文化

龙蛋壶的造型是相当简洁的,在这样的茶壶壶面上加入“花开富贵”的装饰主题,显然是在内蕴意蕴层面进行一种叠加,无论是龙子貔貅的招财属性,还是牡丹的富贵花的属性,都是象征着一种美好富足的生活。但这种叠加却是根据两种相对的表现方式来进行表现的,就是轮廓的“简”和装饰的“繁”。“花开富贵”装饰图案中花心的部分采用了陶刻技法,刻意地形成了一种壶面的凹陷,随后围绕着花心采用层叠的花瓣贴塑来向外展开,泥片贴塑花瓣的装饰手法是一种较为细腻的装饰技法,堆贴的泥片要制作得非常薄,因为牡丹花的美主要以层层叠叠的花瓣来展现,单个泥片过厚就会让整体的装饰过于的凸出在壶面之外,从而破坏龙蛋壶整体的造型轮廓,所以泥片要薄且在薄的基础上还要用刻刀在花瓣上进一步的雕琢,将花瓣内部的筋纹展现出来,这种表现方法跟传统的绘画有很大区别,正是利用了紫砂材质的特性。

从装饰的构图来看,牡丹花瓣分内外两层,内层的花瓣细小而集中,结合花心的陶刻形成显著的高低差,这就形成了立体感,花瓣在视线中呈现远近的艺术效果,并且同时用细致和模糊的花瓣筋纹对比来进一步强化这种感受。外层的花瓣完全展开,花瓣的筋纹也更加的明显,细密,这部分都是需要经过复杂的工艺才能够实现的,代表了这件作品创作中“繁”的部分。所以在这把壶上,简单的轮廓就成为了复杂的装饰的载体,而壶上的装饰与轮廓本身所代表的文化意义是重叠的,简与繁共同地指向了同一个目标主题,两者结合并不会产生任何不和谐的地方,因为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特点十分的契合,即审美上的平衡。

平衡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在龙蛋壶“花开富贵”当中,轮廓所表达的吉祥理念和装饰所表达的吉祥理念表述不同,路径不同,但具体到生活当中就显得十分一致,那就是幸福。幸福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之一,每个人都希望追求到自身的幸福,有些人追求财产,有些人追求美丽,带来的结果都是相同的,简繁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强烈的对比,突出核心的情感,那就是满足。

总结:我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礼仪之邦,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枝繁叶茂的文化艺苑,在每一个领域都足以让人眼花缭乱。紫砂壶艺术虽然诞生的时间还只有短短数百年,但其诞生以后所吸收的文化养分,其自身承载艺术和情感的功能,让紫砂所具有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同步成长,文化意蕴主题的发展相对于工艺技法上的进步是起伏和交叉的,在具体的表达和应用中就表现为对简与繁的对比和重组,合理的运用视觉法则,合理的阐述自身塑造的情感主题,形成先后通畅的逻辑,将会是当代紫砂艺术塑造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轮廓牡丹紫砂
无相
刘少白
“三不够”牡丹节
赏牡丹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跟踪导练(三)
南国牡丹
绿牡丹
儿童筒笔画
创造早秋新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