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山不改 绿水长流
——浅谈青瓷作品“青山”的创作感悟

2020-09-03余文元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摆件釉色青瓷

余文元

通过查阅古文献可以发现,关于宜兴陶瓷的记述在历史上并不多见,明代出现的一些专著成为了当下重要的参考资料。然而通过全国文物普查以及考古发现可以得出,宜兴地区的窑业发展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大量的考古发现可以证实,宜兴地区的古窑址数量庞大,同一个地区分布着不同时代的青瓷窑址,可见在历史上,宜兴青瓷曾有过一段蓬勃发展的时期,直到后世紫砂的发展过于耀眼,才使得世人忽略了历史更加悠久的青瓷。

宋末到明初这一时期,是散茶逐渐取代之前团茶的历史窗口期,这个时候社会整体因为饮茶方式的转变,迫切地需要一种适宜喝茶的器具,而根据历史的惯性,瓷器无疑是选择之一,然而宜兴地区大气孔结构的陶土对于冲泡散茶的精致茶具,相对于同时期其他地方的瓷器并没有优势,相反成本更低的紫砂反而是更好的选择,这就形成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宜兴青瓷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并非是茶具。

《青 山》

青瓷作品“青山”就是一件以室内装饰为主要目的创作的文房摆件。这件作品的创意来源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离别》:“青山不改水长流,明月依旧星渐稀。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诗词中的意境,既是在赞叹自然的美好,也是在感怀友情的曼妙,之所以流传千古,正是因为其中流露出人所共有的真挚情感。虽然现代化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相对于古人,我们可以轻易地跨越空间的界限跟其他人进行交流,但林立的高楼大厦,繁忙的车水马龙,却也限制了我们的视野,让人忍不住憧憬诗中所描绘的青山绿水。

从创作题材的选择上来说,青瓷摆件天然具有一种优势,那就是颜色。青瓷的釉色主要是釉料中含有的氧化铁含量的多少还原成氧化亚铁窑变后所形成的各种青色,这种色彩的变化在宋代就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现代工艺不过是简化了配釉的过程,单纯呈色氧化物让创作者能够配置出美妙的青釉色,这种色彩在作品“青山”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纯青色的釉料既薄又美观,包裹住整体轮廓恰巧就能体现出“青山”这一主题。在常人的想象中,大自然并不是深绿色,而是万物萌芽的青绿色,这种细微的差别由观察的远近角度来决定,而在阳光下,视野拉远,茂密的植被反射的正是天空的颜色。

青瓷的造型也非常重要,作为一件装饰生活的摆件,作品“青山”的定位十分明确,那就是用自身的造型勾起对于青山绿水的想象,而现实中的山峦需要塑造非常细腻逼真的轮廓才能展现,但作品“青山”结合传统绘画中“山”的形象,以“远望”的形式,将连绵山峦的一角用一种整体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极小和极大的想象中,突破了形体本身的形制,连续而柔和的曲线配合青瓷本身的釉色,让人仿佛正在欣赏一幅水彩画,只是相比于平面的水彩作品,“青山”还提供了各种不同的观察视角,提供了并不单一的观察角度,提供了多重美的享受。

从展现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作品“青山”延续了过去文人化审美的古朴、简洁的形体元素,如同点上色彩的水墨画,将文人的雅韵融入到生活之中,呈现出一种透彻的古典美。这种美显然是独立于其他艺术品装饰之外的,这种单纯的表现釉色,极简风格的塑造,呈现出一条当代青瓷艺术创作的发展道路,跳出传统设计思维,将青瓷艺术与文化与装饰联系起来,让人们能够沉浸于青瓷精美的色彩造型的同时,还能充分感受到背后的生活意境。

总结:当代青瓷艺术创作是独立于其他陶瓷艺术的创作,其中积淀了传统中国人的审美,是一种被精心编制过的文化符号,这种符号让传统文化以一种更优雅的方式展现在现代人的眼前,让现在的人明白,传统艺术文化所带来的古典美同样可以融入现代生活,以传统文化为根源的青瓷艺术也可以用一种全新的面貌,迎接时代所赋予的挑战。

猜你喜欢

摆件釉色青瓷
夺得千峰翠色来——王玮的青瓷艺术
如意
清代贝雕刀马人摆件赏鉴
试论青瓷艺术创作
龙泉青瓷
稻草人小摆件
温暖系美食摆件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龙泉窑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