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成长现状与培养途径分析

2020-09-02吴开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师技工教师队伍

[摘           要]  技工院校是突出技术技能特色的职业教育机构,专业技能课教学是技工院校最重要的教学活动,是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而高质量的技术技能教学须依靠理论和实践都过硬的专业课教师。目前,技工院校专业课青年教师大多从高校如工科类院校直接毕业进入,理论扎实但动手操作能力和教学能力欠缺。因此,建立“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是当前和今后技工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升技工院校内涵的主要方式,对此需要多视角去探讨青年教师培养的优化策略。

[关    键   词]  技工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132-02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大力倡导支持下,我国的技工教育发展迅猛,涵盖中级、高级及预备技师层次完备的技工教育,为“制造强国”和国家的经济腾飞输送了技术劳动大军。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岗位操作能力的技术型人才,突出技术技能教学。人才培养要求专业教师不仅拥有专业理论知识背景,而且掌握专业岗位技能和实践技能,还要具有相应的教学技能。

一、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界所提出的一个概念性名词,但时至今日也没有得出具体的规范性说明,在定义内涵方面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存在不同角度的认知和理解。国内针对职业教育界的研究学者,至今未能完全整理出双师型教师的不同定义,但普遍认为教师需要承担课程教育和能力培养工作,包括多个方面的素质能力,如教学、科研和实践等。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双师型教师群体不断扩大。

以技工院校为例,在院校中一线教学的主体是校内教师,实训教学的除此之外也有聘请于来自企业技术人员、技术能手。但这些校外兼职教师的数量和规模有限,主体教师仍然是校内的专职教师。按照现代教育培养理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需要与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有所融合,学校一方面起到理论知识的传授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效果,让学生更快适应真实工作场景岗位的需求,具备岗位适应能力。不难发现承担这类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特色在于“双”这个字,它既表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也体现了专业教师能力构成要素的特征,这一点对技工院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方向具有标志性意义。

二、当前双师型青年教师成长现状与培养问题

當前技工院校在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虽然很多院校都能通过不同培训方式方法来让教师参与其中,但教师对双师型三个字的内涵理解出现了偏差,使得各种培养无法满足培训工作的实际要求。不同维度问题的产生也充分说明现阶段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一项系统化的长期性工作,不仅涉及教育部门的管理,还涉及院校本身的管控。

(一)宏观层面的主要问题

从号召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提出,国家对这项关系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各项政策文件起到了有效的指导性作用,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可以说目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不可否认由于认识性方面上的偏差,仍有部分教师教重理论轻实践,从而对技能规范化、熟练化目标要求不足。有些技能等级标准随着发展需要细化和完善,专业技能实训课教学缺乏必要教学常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力度有待加强。

当然此类问题的产生仍然在于双师型教师的定位问题,对技工院校等类型的职业院校来说,双师型教师建设与优秀教师选拔都要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符合现阶段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虽然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师群体的实践培养,但我国还没有制定有关校企合作的专门性法律法规,一些原则性条款并不能起到完善的约束作用,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有效性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中观层面的主要问题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工作的主体是教师,所以培养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基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需要将培养工作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在各个阶段发挥促进和保障作用。具体来看,无论是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还是实践综合能力,都是不同模块知识的组成,是一种知识的集中性培训工作。但目前职业院校在培训实践中常常出现培训的形式和内容精准度与针对性不足的问题,教师只能被动配合展开,无法主动参与其中,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实际上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形式是很多的,特别是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在校外建立了相应的实训基地,让教师的技能提升工作可以在校外场所开展。但是如果培训考核机制跟不上,也会影响培训质量和预期的指标要求。

(三)微观层面的主要问题

微观层面的主要问题是基于教师自身来进行分析。从字面看,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符合多元化层次和复合型需求,不仅要具备多种知识素养,还要拥有专业教学实践能力,甚至是某些行业的岗位职业经验。而我国技工院校的很多青年教师在综合知识能力上比较完善,但他们大都接受传统学科教育类型,因此教学习惯按照学科教育的要求来展开,并没有确切根据技工教育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青年教师对专业技能的结构、类型和形成规律把握不清,对专业技能课教学的特点体会不足,从而在专业技能课教学的各个基本阶段不能很好地实施。相比师范类教师,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如语言讲解,动作示范等基本功需要提高。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优化分析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技工院校发展的必然需求。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将教师队伍进行合理培养,以提升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对此仍然需要基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来正确理解教师培养工作的实质开展方案。

(一)宏观层面的培养路径

宏观层面的培养路径,要统一双师型教师的规范化内涵。虽然职业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但无形中也制约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轨迹,无法让教师真正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人社部对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布了系统的指导和推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中观层面的培养路径

基于当前教师群体的培养实践工作,院校要建立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按照不同模块的技术要求,对教师进行能力培训,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如在教师进入企业顶岗实践的过程中,院校可以按周期时间限制,把教师顶岗实训的主要内容,以目标计划的形式进行编排,全方位了解教师在岗位工作中的表现,提升教师的执行能力和主动配合程度。从院校角度来说,也可以通过技能大赛比武考核,以技能竞赛等实践方案整体提高教师队伍培养的成效。通过改革创新机制,进行制度保障和奖励措施,将双师型教师纳入教师的绩效管理工作中,对教师起到鼓励和约束作用。诸如此类的管理考核机制,可以促进双师型教师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让教师感受到制度对职业生涯的促进作用。另外院校要注重发挥教科研团队、优秀教师和技能大师的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完善的成长平台。

(三)微观层面的培养路径

微观层面角度上看,需要强化教师本身的职业信念,强化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正确理解,使其认识到技工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生源结构上与一般院校差异较大,从而对技工院校具体教学工作的挑战性有更清醒的认识和重视。为此,教师本人应加强职业教育和教育心理等各个方面知识的储备,积极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更好地保障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稳定提升。

四、结语

双师型教师建設工作是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造就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技工院校办学实力的保证。在国家大力支持的背景下,院校、教师要充分挖潜扎实推进,增强办学实力。

参考文献:

[1]徐佳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建议:以江西A校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134-135.

[2]黄俊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现状与培养路径: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11):25-27.

[3]朱蕴.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新区,2017(9):52.

[4]高学花,郭永恒,谭雪,等.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0):143-144.

[5]李丙军.浅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江西某高职院校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19):380,382.

编辑 王海文

作者简介:吴开军(1963.5—),男,山东平邑人,大学本科,高级讲师,就职于鲁南技师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技工院校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双师技工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从技工到英雄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技工与专家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