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救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急救应用体会

2020-09-02吴红英

人人健康 2020年5期
关键词:应用体会

【关键词】急救护理流程;创伤性休克;应用体会

创伤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较大,其死亡率较高。近年来,创伤患者的数量急剧增加,创伤性休克患者也成为了医院急诊抢救的主要对象。创伤性休克多由意外引起,如高空坠落伤、重大车祸、钝器重击等,通常患者多处损伤,伤情复杂严重。创伤后大出血引发休克,且患者往往呈中重度昏迷状态,此阶段应该立即对患者进行抢救,若错过急救的“黄金时机”,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1]。急救是一个争分夺秒的过程,医师和护理人员密切配合,边诊断边救治,才能尽可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急救护理流程是整个急救过程的中心环节,是规范抢救程序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展开急救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急救应用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行急救程序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04例作为护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7.72±4.6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8.58±3.78)岁;致伤原因:特大交通事故伤10例,普通交通事故伤40例,高空坠跌伤22例,锐器、钝器伤22例,其它原因致伤10例;创伤部位:所有患者四肢、躯干均有明显外伤,胸腹部创伤62例,内脏器损伤70例,多发性骨折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急救護理方法

1.2.1制定急救护理流程。

充分考虑医院急救中心的急救设施、急救设备、急救要求等因素,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伤情特点、急救需求以及重要急救环节,制定标准、有效、科学的护理流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入抢救室的第一时间,立即观测患者的各项体征,以视觉、触觉等初步评估患者的失血状况、损伤部位,结合急救检查项目,询问目击者、陪同者患者被救时的状况,后续按照既定的急救护理流程逐步展开急救护理[2]。

1.2.2恢复循环的急救护理流程。

创伤性休克患者伤情不同,由此临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临床护理过程中,血压、脉搏、外周循环、神志、尿量、皮肤黏膜颜色、温度等内容,是判断出血、休克程度的重要指标。例如重度休克的患者,其失血量可高达全身血容量的40%以上,患者神志、意识模糊,且多数患者呈重度昏迷状况。护理人员要选择合理、有效的输液部位,建立静脉通道。静脉通道建立过程中,一般选择16~18号静脉留置针,具体视患者循环恢复需求、年龄、体质等而定,静脉通道建立的目的在于保障患者及时有效输液、输血。

1.2.3病情动态观察。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密切观察,综合评估患者的基本状况,准确做出科学的判断,对患者后续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包括:

①连接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仪器,调整仪器参数,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变化情况,并且详细记录,为后续的治疗或抢救提供依据。

②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遵医嘱应用止痛针剂,减少患者的生理应激反应,但在急救过程中,若腹部创伤患者尚不明确内部脏器状况,不宜使用止痛针剂[3]。

③止血操作。当创伤出血点初步处理控制之后,以指压、加压包扎、填塞、止血带等方法预防再次出血,对于脑部、腹部创伤患者,应该及时请专家会诊,行CT、超声、核磁共振等各项检查,若患者情况危急,应该立即安排手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52例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下,通过急救护理流程的实施应用,急救成功50例,成功率96.15%,失败2例。50例患者后续均治愈出院,其中保守治疗5例,手术治疗45例,2例患者未成功抢救,由于失血过多、循环未及时恢复,最终死亡。而对照组52例患者中只有38例抢救成果,抢救成功率73.07%,抢救率相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救护理流程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符合“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医疗服务理念。急救过程争分夺秒、时间紧促,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流程,能够让急救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急救工作按照流程进行,改变传统嘈乱、繁忙的抢救场面,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4]。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和实施,让传统单纯的抢救工作升级转换,实现对患者的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无缝隙急救护理目标,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更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尽全力抢救患者,挽救患者的生命。急救护理流程要针对患者的伤情、心理两方面进行,不能只重视创伤的处理,也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支持。突如其来的意外创伤导致患者大量失血,且伴随着剧烈疼痛,部分患者肢体甚至骨折、畸形,丧失活动能力,生理、心理的双重打击往往让患者难以接受。由此在急救过程中,护士应镇静自若,耐心、敏捷的展开护理操作,态度诚恳柔切,对于清醒的患者,要鼓励、支持患者,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抢救。急救护理流程实施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同时也要具备专业的急救知识,能够在急救过程中密切配合医师,在后续治疗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发挥急救护理流程的最大价值。本组患者急救过程中,急救护理流程的有效实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研究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下,通过急救护理流程的实施应用,急救成功50例,成功率96.15%,50例患者后续均治愈出院,2例患者未成功抢救,由于失血过多、循环未及时恢复,最终死亡,而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仅有73.07%,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流程,能够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金凤, 杨裕红.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腹外伤合并休克患者急救的临床价值[J]. 世界中医药, 2017(a01):98-99.

[2]李美佳, 席文.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妇科腹腔内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4):103-106.

[3]张秀谦. 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重庆医学, 2017(A03):248-249.

[4]李玉香, 陈思美.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及预后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12):1511-1513.

作者简介:吴红英(1979年10月)女,壮族,广西天等县,本科,主管护师,主要负责:急诊科护理工作及急诊科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猜你喜欢

应用体会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应用体会
多元智能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应用体会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PBL教学法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