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身体素质调研报告
2020-09-02朱文静
朱文静
摘 要:本文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中南民族大学本科在校生为例,调查了大学生身体素质,分析了大学生在运动素质、耐力素质以及韧性素质方面的情况,最后从大学生 自身层面、政府层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身体素质;市场调查
一、调研背景概述
我国实行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提升整体国民素质,塑造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人才,而国民素质的培養不仅局限于知识的提升,还包括国民的身体素质、道德思想、心理素质等多方面水平的提升,其中身体素质同道德思想教育、心理素质方面一样均有独立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体育课程主要通过系统性、层次性的身体素质锻炼方法对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进行塑造和改善,体育课程最终形式为学生最终身体素质的提升,在教学形式上区别于其他课程口语教化的形式。
近年来,随着《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的提出,身体素质成为大学生毕业前的一道标准门槛,但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整体下降的趋势仍屡见不鲜,2020年两会期间,曹雪涛委员指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整体状况有所改善,但从大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来看,大学生身体素质问题依然严峻,大学生肥胖率逐年增长2%-3%,根据国家体育总局连续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分析显示,大学生体质水平健康情况整体下滑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在爆发力、耐力、力量素质等多项体质监测中表现欠佳。
因此,当前重点针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培养仍作为各学校的重点工作趋势,历年来国内针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取得众多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重点在于关于体育课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而对影响大学生体育训练的主观因素研究成果较为薄弱,然而,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主要依靠体育锻炼,但体育锻炼作为大学生自身的行为表现,依靠大学生的意识进行驱动,为此大学生的主观意识对身体锻炼的最终结果具有主观影响作用,注重主观因素的培养同时也作为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二、调查研究设计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从大学生的主观意识部分入手,对我校大学生进行发放问卷,通过对大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技能、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三方面进行问卷结果调查分析,以此了解我校大学生的体能素质状况,并从中试图指出存在体能素质状况欠佳的原因,结合历年来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我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实际情况,寻求实际解决方法,为改善我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二)调研方法
通过前期文献综述法、实地调研法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结合数据分析软件利用数据分析法对问卷结果进行整合分析[1]。
针对本校的调研方法为问卷调查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我校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研[2],调研对象包括我校大一到大四的在校生,宫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其中大一学生有效调查问卷203份,大二有效调查问卷423份,大三有效调查问卷139份,大四有效调查问卷62份。
本次调查针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无效数据的剔除,对录入因素和缺失的问卷进行处理,对问卷调查的有效性进行确保,为使得问卷表述更为清晰,针对女生的调查标准与男生标准进行换算,为此在本次调研项目分析中均以男性标准数据进行展示。
三、调研数据分析
综合针对我校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分析来看,当前我校大学生在基本身体情况方面,结合身高和体重的平均值测算,我校大学生在身高、体重比例整体方面处于正常情况,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体重计算方法分析可得我校大学生平均体重处于正常水平,而在身体基能方面心跳和肺活量平均值均处于青少年正常范围内,但近视率占比为84.1%。
其次在运动素质、耐力素质以及韧性素质方面我校大学生身体平均素质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但分别针对大一到大四学生分别进行运动素质、耐力素质以及韧性素质方面比例测算来看,大二学生素质普遍较高,而大四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落后于其他三个年级。
最后在大学生日常生活方面,针对其睡眠时长、锻炼次数、锻炼意愿的调查方面,仍然大一、大二、大三睡眠平均时长均为8-10小时左右,而大四学生睡眠时长小于6小时的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各级。
四、原因与建议
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大二经过大一军训体能训练之后,身体素质均得到提升,大三结束体育课程的训练,大四开始忙于实习和考研,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意识下降,运动时长相对较为有限,为此大四整体生活水平和身体素质落后于其他三个年级。
为此针对我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对策主要分为以下两点:
一是提升大学生对视力水平的重视,学校可以通过与眼科医院专家进行合作,对大学生定期召开视力保护讲座,使大学生获取保护视力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奖励、加学分的形式吸引大学生的广泛听取,其次辅导员、老师注重对大学生保护视力意识的引导,课间休息引导大学生做眼保健操或其他维护视力的方式,减缓我校大学生近视率。
二是注重大学生锻炼意识的培植,当前我校体育课程总共分为大一、大二、大三三个阶段,体育课结课后,大学生同时也丧失了自身主观锻炼身体的意识和方式,为此在大一到大三体育课授课期间,不仅需要给大学生灌输训练肢体知识,还需要注重体育锻炼的理论意识和价值的讲解[3],使得锻炼意识能够深入大学生意识之中。
参考文献
[1]潘子儒,黄万琪.大学生营养状况及知识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03):358-359.
[2]贾秀雯,贾雄,刘瑶.山西省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6):787-788+791.
[3]刘洪新.大学生对身体素质的认知状况和其锻炼行为关系的调查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3(0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