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2020-09-02巨星
摘 要: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是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而后备干部则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支撑。加强国有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对选好配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力图构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加强国有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对选好配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实现改革发展的落脚点在人才,关键点在干部。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是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而后备干部则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支撑。只有发掘、积累、培养出数量充足、结构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才能为干部队伍源源不断提供新鲜“血液”,为干部选、培、管、用夯实根基。
(二)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干部成长规律决定了干部培养需要足够时间。为保障国有企业持续实现高质量健康发展,必须放远视野、拓宽思路,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提升干部队伍建设的前瞻性、系统性上下功夫,在把握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进步的关系上下功夫。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确保干部衔接有序、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举措。
二、国有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难题
(一)后备干部的评价标准不够清晰
大型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具有专业多、层级多等自身特性,各层级各岗位对干部的能力、素质、年龄等要求不尽相同。而当前实践中,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或无标准、或标准模糊空泛、或标准一概而论。若无评价标准,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则无从谈起。如何建立清晰的后备干部评价标准、设立后备干部“入库门槛”,是国有企业组织人事部门需高度重视的课题。
(二)后备干部的发掘渠道不够畅通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考核干部既把功夫下在平时,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又注重了解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中的表现,既在小事上察德辨才,更在大事上看德识才。目前国有企业主要通过干部推荐考察、走访调研、谈心谈话、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方式发掘后备干部。上述方式具有其实践价值,也在了解干部的深度、广度、精准度上存在一定局限,难以全覆盖干部各方面表现。
(三)后备干部的管理培养不够科学
国有企业后备干部在数量上有一定积累时,必然面临建设成果运用问题,即如何管好、用好、培养好后备干部。具体实践中,存在发掘、积累后备干部后,未能充分有效运用的问题,如在干部选拔、交流锻炼、评优评先、教育培训等关键场景中,后备干部的关注度、使用率不高,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所具有的激励性、导向性等自身独特优势未能充分激发,广大企业人才的积极性和活力动力未能充分调动。
三、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干部梯队建设的实践思路
(一)明确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指导思想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服务于国有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为充分发挥后备干部队伍作用,应将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建设规划摆在首位。这就要求国有企业组织人事部门深度理解本企业所处行业特点、阶段性业务目标和长远性战略目标、发展需要和当前人力资源短板,理清本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真实目的及作用,明确符合本企业特色、具有有效性和实践性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应指明,本企业建设后备干部队伍的意义和目的、基本任务、工作原则、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后备干部培养使用规则等,为队伍建设实践提供依据和遵循。
(二)系统构建后备干部梯队标准
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探索后备干部梯队构建“三步走”策略。一是盘存量。通过对企业现有干部数量、质量的全面盘点,摸清干部“家底”。全面盘点并非单纯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等数据统计,而是在信息累积叠加、动态掌握的基础上,对干部工作实绩和工作表现进行深入分析研判,深入掌握干部的政治品格、精神状态、执行能力、发挥作用情况,从而发现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优势和实际缺口,找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着力点。二是搭框架。从横向层面区分企业各条线各业务,从纵向层面划清全企业干部层级,将干部存量盘点情况一一对应纳入,搭建分层分类、真实清晰的后备干部梯队框架。三是立标准。建立后备干部评价标准,即是要回答“什么样的干部属于本企业所需的后备干部”这一问题。评价标准应贴合后备干部梯隊框架,既设立政治标准、年龄标准等统一标准,又分设能力标准、素质标准等具体标准,避免一概而论,实现精准识别后备干部。
(三)创新开拓后备干部发掘渠道
突破国有企业后备干部发掘渠道的局限性,可从渠道内外两方面入手。着眼于发掘渠道本身,则需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业务板块,分析研究当前种种发掘方式的优势、劣势,贯通联系多种渠道,把远距离了解和近距离观察相结合,把具体事例与群众口碑相结合,把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建立多渠道立体化后备干部发掘机制。着眼于实施后备干部发掘工作的组工干部,则需着力提升组工干部知事识人的能力,锤炼忠诚公道的品行,使组工干部在有限的渠道和方式中有效识别、研判干部,为后备干部队伍持续补充优秀人才。
(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成果运用
后备干部梯队框架及标准初步形成、干部数量具有初步积累后,需着手研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成果运用问题。结合国有企业实践,后备干部主要应用于选拔培养、评优评先、教育培训等方面。应建立配套机制,明确后备干部晋升、培养、评优、调整、退出等通道,使后备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队伍长期保持“一池活水”。
参考文献
[1]徐玮.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干部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1:75+80.
[2]郭蕊民.加强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六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0:79-80.
[3]张哲.新时代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求知,2019,06:42-45.
[4]张健.浅谈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梯队建设[J].经济师,2019,07:276-277.
[5]吴昊.国有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分析——以A公司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07:69-72+96.
[6]宋丽君,朱翠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49-50.
[7]郭静.中共干部梯队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巨星(199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法学硕士,供职于四川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