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喜炎平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比较

2020-09-02鲍国翠

人人健康 2020年7期
关键词:手足口病小儿

【关键词】 手足口病;小儿;单磷酸阿糖腺苷;喜炎平

儿科疾病中,手足口病比较常见,尤其在4-9月高发,传染性较强,对患儿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随着病情的进展,该病容易引起患儿发生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带来威胁[1]。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喜炎平、单磷酸阿糖腺苷等药物治疗是主要方法,但不同药物治疗中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本次针对76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研究,对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喜炎平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7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8岁,平均(5.2±0.8)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9岁,平均(5.1±0.9)岁。排除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严重先天性脏器功能障碍者。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依据患儿体重给予5~10mg/kg喜炎平注射液(生产企业: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6249)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适量稀释至1mg/ml后静脉滴注,20min内滴完,1次/d。观察组根据患儿体重给予5~10mg/kg单磷酸阿糖腺苷(生产企业:广东先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9896)加入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0min内滴完,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疗效,显效:治疗2d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无新疱疹出现;有效:治疗4d后,患儿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恢复正常,无新疱疹出现;无效:治疗5d后,患儿症状无改善,仍存在发热症状;总有效率=1-无效率。对两组患儿体温、皮疹及口腔炎等症状、体征缓解时间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对比

观察组体温、皮疹及口腔炎等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手足口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尤其在5岁以下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中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是引起小儿手足口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对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2]。有研究显示,手足口病患儿多数在1周后症状能够自愈,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肺水肿、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对患儿生命可构成威胁[3]。所以,对手足口病患儿需及时进行治疗。

目前,临床中对手足口病治疗时,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方法,其中喜炎平、单磷酸阿糖腺苷为常用药物。喜炎平成分主要为水溶性穿心莲总内脂,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作用,药物能占据病毒复制的DNA与蛋白质结合位点,对蛋白质对病毒DNA片段的包裹进行阻滞,抑制病毒复制,达到灭杀与抑制病毒的作用。有报道显示,喜炎平对病毒腺苷激酶依赖性较强,所以用药过程中易出现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且用药过程中不良反應较多,不利于患者顺利康复[4]。单磷酸阿糖腺苷也属于常用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谱交广,该药物为人工合成的腺嘌呤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皮炎、疱疹病毒口炎、病毒性带状疱疹等疾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药物进入机体后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可结合,使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活性下降,对病毒DNA的复制与合成有效阻断,发挥抗病毒效果,且该药物用药中,不良反应较少,因此治疗的安全性也较高。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显著(P<0.05),提示单磷酸阿糖腺苷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时,可使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治疗效果较好;在体温、皮疹及口腔炎等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方面,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可促使患儿症状、体征尽快缓解,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综上所述,对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可使患儿症状快速缓解,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倪明.联用利巴韦林和甘露消毒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2):190-191.

[2]吴玉英.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治疗策略分析[J].智慧健康,2019,5(16):166+168.

[3]李冬梅.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07):1266-1268.

[4]王进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评价[J].双足与保健,2018,27(12):7-8.

作者简介:鲍国翠(1981-12);女:汉族;云南会泽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感染科临床诊疗工作。

猜你喜欢

手足口病小儿
小儿腹泻不要慌,中医贴敷来相帮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吞咽功能治疗仪在手足口病恢复期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小儿推拿退热作用探讨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