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
2020-09-02靳美娜
靳美娜
【关键词】骨创伤;预防性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骨创伤手术后,患者静脉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加之术后患者行动受限,血流停滞、血液凝结,对下肢静脉回流会造成一定影响,极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DVT为骨创伤患者最为常见并发症,肿胀、疼痛等均是DVT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能会引发肢体功能障碍、组织器官障碍等,甚至会引发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降低其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对骨创伤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預防DVT形成,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故本文就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本院筛选的骨创伤患者进行分析,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抽签法对本院筛选的82骨创伤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41例,时间选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其中实验组男、女各26、15例,年龄在22~59岁,平均年龄在(36.93±7.52)岁;常规组男、女各27、14例,年龄在23~57岁,平均年龄为(38.25±7.14)岁。两组基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饮食、生活习惯等进行指导,依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必要时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实验组采取预防性护理模式。
(1)基础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础预防,于手术过程中,医师应注意操作,对患者盆腔以及四肢周围静脉给予最大限度的保护,以防静脉内膜损伤。术后应帮助患者将其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必要时可给予抗血栓弹力梯度袜、抗栓泵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适当的早期活动,促进其身体早日康复。
(2)运动护理:手术完成后,如患者恢复一段时间后,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下床进行锻炼,依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锻炼方案,对运动方式、力度、频率等进行详细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双侧足踝运动,即踝关节拓屈、背伸以及足内翻、外翻组合而成的足踝“环转”运动,4次/d,20min/次,频率为15次/min.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10~20次/h,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逐日增加运动次数以及强度。
(3)病情观察:DVT高发期主要在术后1~4d,术后密切关注患者脉搏、血压等,对其肢体肿胀、体温、肤色等严密监护,每日应测量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如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术后持续发热患者,伤口渗液持续提升,应考虑为感染,勤换药,加强抗感染治疗。
(4)呼吸护理:指导患者正确呼吸步骤,教会患者学会正确的呼吸方式,以此促使患者体内血液回流。
(5)心理护理:因疾病因素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故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谈,在交谈过程中应评估患者情绪变化,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以缓解其负面情绪。向其讲解预防DVT形成的重要性,进而取得患者与家属的配合。
(6)药物护理:手术后12h对患者进行皮下低分子肝素钠注入操作,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关注其是否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等,如若出现此类情况可应用其他药物治疗。一般临床给予维生素K拮抗剂,对其使用剂量以及凝血酶时间进行监控,常规为3.0s之内,控制在2.0~2.5s,对患者肝、肾功能等密切监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进行对比。使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分析,本表分值为0~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满意,>80分为非常满意[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中选择SPSS 20.0系统计算数据,其中x±s表达计量数据,选择t检查,而百分比表达计数数据,选择X2检查,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后选用P<0.05表达。
2 结果
2.1 两组DVT发生率分析
实验组有1例发生DVT,常规组有6例发生DVT,实验组DVT发生率2.44%低于常规组14.6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非常满意32例,满意7例,不满意2例,常规组非常满意27例,满意4例,不满意10例,实验组满意度95.12%高于常规组75.61%,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DVT是骨创伤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其主要发生原因是源于术中麻醉致使下肢收缩功能下降,肌肉松弛导致血液滞缓,器械或化学性损伤静脉壁也是导致DVT形成的主要因素,对患者预后恢复会造成一定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
马贵英[4]研究表明,预防性护理措施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可促进患者恢复,预防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以此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可缓解其负面情绪;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可帮助其血液迅速回流,且在患者身体好转时,指导患者进行简单活动,可强化回流效果;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护,可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预防并发症发生;对患者进行呼吸护理,可促进血液有效回流。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DVT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由此得出,给予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可降低DVT发生率,改善预后,提升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给予骨创伤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DVT发生,促进患者恢复,提升舒适度,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怀莉.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0):96.
[2]董恩恩.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4):127-129.
[3]代兵.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5):895-896.
[4]马贵英,纳丽,赵凤梅,等.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3):5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