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动排痰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2020-09-02陈建英

人人健康 2020年7期
关键词:慢阻肺护理

陈建英

【关键词】慢阻肺;振动排痰;护理

慢阻肺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以中老年患者为主要发病人群,本病主要表现为患者气流受限,且随着患者病程呈时间的延长,其病情逐渐加重,严重时患者合并呼吸衰竭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1]。临床中在治疗慢阻肺期间呼吸道通畅情况予以管理尤为重要,通过促进排痰能够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进而避免及肺功能下降问题。本研究对慢阻肺患者排痰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探讨振动排痰护理的应用疗效。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慢阻肺患者74例,分组方式为抽签法,组间分布为实验组(n=37)与参照组(n=37)。实验组慢阻肺患者男女比例24/13。年龄范围52-74(63.29±5.26)周岁。慢阻肺病程时间范围3-17(9.41±2.05)年。参照组慢阻肺患者男女比例22/15。年龄范围52-72(63.25±5.22)周岁。慢阻肺病程时间范围3-16(9.38±2.01)年。慢阻肺患者年龄、性别、慢阻肺病程时间范围统计结果具一致性(P>0.05),可比性校准结果合格。纳入标准:(1)患者认知功能正常;(2)经由科室会诊确诊为慢阻肺。排除标准:(1)生活不能自理;(2)合并多种慢性疾病[2]。

1.2方法

参照组干预措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护理方法是振动排痰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充分考虑患者耐受性及身体状态,准备振动排痰仪器,选择适宜的叩击头,并将仪器参数进行调整[3]。保持患者与叩击头之间的接触角度,并在胸廓容积扩大后,在胸部体表保持缓慢、匀速叩击头移动,按照左右顺序进行振动排痰,并针对患者背侧、脊柱、胸骨等位置分别予以震动[4]。每天使用振动排痰机3-5次,每次用时间为10-15min,在操作期间需多注意其速度的控制,并根据患者接受程度调节振动排痰时间。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咳嗽、咯痰、气短症状分数,满分5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症慢阻肺症状越严重。记录患者护理6min步行距离。通过《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满分100分,≥80分为优,60-79分为良,<60分为差[5]。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74例慢阻肺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护理前后咳嗽、咯痰、气短症状分数及6min步行距离数据实施t检验形式校准,对比表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2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通过X2检验形式校准,检验表述方式为(n%)表示。P<0.05为统计学意义校准基线。

2结果

2.1慢阻肺患者护理前后咳嗽、咯痰、气短症状分数比较

对比慢阻肺患者护理前后症状分数数据(见表1),慢阻肺患者护理前症状分数具有一致性,P>0.05,实验组护理后咳嗽、咯痰、气短症状分数低于參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2.2慢阻肺患者6min步行距离比较

实验组护理前6min步行距离(315.06±54.69)m,参照组为(315.98±54.25)m,t值为0.0726,P值为0.9422;实验组护理后6min步行距离(408.34±50.23)m,参照组为(338.02±61.57)m,t值为5.3830,P值为0.0000。对比慢阻肺患者6min步行距离数据,慢阻肺患者护理前6min步行距离具有一致性,P>0.05,实验组护理后6min步行距离长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2.3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对比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见表2),实验组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91.89%)高于参照组(64.86%),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慢阻肺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长时间受到疾病的影响,其气道内痰液量较大,且痰液过于粘稠,导致患者气道阻塞,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者呼吸功能下降或甚至衰竭问题[6]。临床中,针对慢阻肺患者需对其呼吸道通畅程度进行管理,本研究对慢阻肺患者予以振动排痰护理,其结果显示,慢阻肺患者护理前症状分数、6min步行距离具有一致性,实验组护理后咳嗽、咯痰、气短症状分数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后6min步行距离长于参照组,实验组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高于参照组[7]。与常规手动手工叩背方式相比,振动排痰临床应用效率更高,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每日对患者进行三次以上的震动排痰,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其运动耐受效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振动排痰护理期间,需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治疗前告知患者振动排痰的优势、治疗效果、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从而提升患者对振动排痰的依从性和配合度,能够有效提升振动排痰的应用效果[8]。

董俊杉指出,由于慢阻肺患者护理的要求较高,因而在给予患者护理指导中,应该采取全面的护理模式。通过震动排痰护理模式构建,能够在患者护理中帮助其改善护理方法,为患者护理质量控制和优化奠定了基础,因而患者最终护理工作实施的效果比较显著。同时在患者护理中,该法实施能够降低患者护理风险,对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具有一定促进性,所以符合患者护理需求[9]。安润霞等人通过研究指出,在给予慢阻肺患者护理指导中,实施震动排痰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为患者护理工作改善奠定了基础。且在给予患者护理指导中,该模式实施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患者护理后症状积分改善明显,相关指标变化也具有明显优势[10]。所以能够符合患者的护理需求。本研究结果与上述学者研究结果比对中具有高度重合性,因而验证了慢阻肺患者护理中震动排痰护理模式实施的优势和价值,可推广到临床。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两组患者护理工作开展中,由于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所以造成了患者最终护理效果有了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总体护理质量要好于对照组,在患者护理各项指标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评价中,实验组均要好于参照组。首先,通过对比患者护理前后咳嗽、咳痰、气短症状分数得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症状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患者总体护理效果改善显著。其次,在患者六分钟不行距离测试分析中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六分钟步行测试中,其步行距离较远。最后,在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对比中得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优良率较高,组内优良率为91.89%,而参照组患者护理后组内优良率仅为64.86%,二者之间对比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整体护理质量好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慢阻肺患者护理指导中,给予患者震动排痰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护理形式,为患者护理工作实施的质量改善奠定了基础,且在患者护理指导中,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水平。

综合以上结果,振动排痰护理于慢阻肺护理中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在其护理指导中,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患者护理工作实施的质量控制和改善奠定了基础,并且在给予患者护理指导中,该法实施能够更为精准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方案。降低了患者护理风险和差错,为患者自身护理工作实施的全面性控制提供了帮助,因而该护理方法应用能够符合患者护理需求,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该种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赵亚楠,李玮,嘉素彬.探讨振动排痰护理干预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5):188.

[2]石艳爽.体外振动排痰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3):539-540.

[3]杨海丽.慢阻肺病人实施振动排痰护理的方法与护理效果评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7):116.

[4]杨娟,陈敏,朱慕云.振动正压呼气排痰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肺康复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20(5):46-49.

[5]王娜.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受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4):226-227.

[6]王燕,张传名.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体外振动排痰护理应用于慢阻肺急性期的效果评价[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38(6):412-415.

[7]董校玉.振动排痰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新知杂志,2019,29(z1):102-104.

[8]凌玲.振动排痰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8,10(006):195.

[9]董俊杉.振动排痰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8,10(003):138.

[10]安润霞.振动排痰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15(041):106,108.

猜你喜欢

慢阻肺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宽胸理肺汤治疗AECOPD痰浊壅肺证患者30例疗效观察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研究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