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对教师教学语言的观察与分析
2020-09-02王静
王静
摘 要:教师教学语言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课堂工具,在有效性信息传达以及信息反馈层面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课堂观察与分析,以教师教学语言为观察切入点,从有声语言、板书语言、体态语言三个平衡梯度对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师教学语言分类与分析,其意义在于通过观察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课堂教学优点的同时,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的教学建议和策略,以期构建师生有效互动、高效交流对外汉语教学课堂。
关键词:课堂观察;教学语言;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
刘珣(2000)指出,“教师的语言”是指第二语言教师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对该语言的非母语学习者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交往中有意识使用目的语系统的变体。[1]就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得当并有效的使用教学语言在身正为范的同时也是保证信息传递课堂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一、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语言观察背景
(一)观察内容
本文观察选择的课堂是初级汉语综合课试讲课堂录像。教学内容为北京语言大学的杨寄洲先生主编《汉语教材(修订本)》第三册(上)第六课的生词、语法点和课文。教学对象以韩国、东南亚国家学生为主,均已具有一年的汉语学习基础,对于教师言语指令能较为准确的理解和反映。
(二)观察方法
为顺利进行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师教学语言的观察,将提前准备好课堂观察量表,届时以高立群、孙慧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为基本参照工具[2]。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对课程过程进行录音,在后期整理量表的同时根据录音细化一些项目。尽可能细致的记录课堂上教师语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同时尽可能记录下教师教学语言发生的条件,以及教师教学语言进行后学生的反应及整个课堂整体情况,为下述系列分析做好充实准备。
(三)观察目的
综合课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课型且具有极其重要的参照性。每课的生词、新语法点、课文的内容都始建于综合课,其他课型基本上是围绕着综合课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基于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对教师教学语言进行观察并进行系列分析,可以较为系统的剖析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促进汉语教师及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双向提高。
二、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师教学语言分类与分析
仅提及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狭义层面可能仅指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有声语言,此外无声语言,如体态语言、板书语言也是课堂语言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均是促进对外汉语课堂顺利完成的重要参照及保障。
(一)有声语言
有声语言包含教师向学生发布指令传递信息的单相交流,也包含师生互动、交流反馈的双向交流用语。首先单向交流大多为教师为有效把握与管理汉语课堂的顺利进行而使用到简单指令和要求的特定话语和句子。如本节课在组织教学环节所提及到“大家准备好,开始上课了”、“请拿出课本”、“请把书翻到第六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再如新授课环节教师在讲解生词、课文、语法知识点时用到的知识性讲解内容,如“颗”是量词,多用来形容圆形的东西,一颗珠子,“棵”也是量词,多用于植物,一棵树。其次多想交流用语重点在于师生间的互动性,包括课堂提问、课堂反馈等环节用语。一般由教师提问,学生作出回答或者是给予反馈;或者是有学生发问,教师给予解答等课堂语言交际行为。例如在本节课导入环节,教师在教学课件上双语给出“香蕉”、“苹果”、“西瓜”、“葡萄”等水果的图片,并提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水果”?“我们这节课课文和哪个水果有关”?届时自然并流畅地引入“葡萄”这一主题词。此外在教师提问过程后也应及时根据学生传递的信息给予评价性话语反馈,如“很棒”、“加油”、“注意读音”等交际性话语。
(二)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将此嫁接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师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无疑是教师行为及教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课堂的顺利进行。如教师在讲解“蹦”这一生词时,老师做出蹦的动作;教师在讲解“表情”这一生词时,引导语为“大家想想人可能会有哪些表情?”目的语是“喜悦”、“悲伤”、“哭泣”、“尴尬”等,跟着教学课件展示的表情并引导大家做一样的表情,可以更为高效的达成课堂的有效性。此外,随机或指定同学回答问题时,手势语和眼神的介入也可以助推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
(三)板书语言
板书是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无声语言。板书是教师将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点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罗列和强调。教师可在板书书写过程中游刃有余的将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充分调动起来,在增加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不断的规范和强化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和相关言语技能。在本节课生词“摘”这一动词讲解过程中,教师拿出一串葡萄,给学生演示“摘”的动作。届时板书书写“摘”这一生字,像学生展示这一生字的书写过程和规范,利于强化学生记忆,提高语言知识点的掌握能力。簡洁、工整、漂亮而规范的板书语言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对象考虑不充分
本节课教学对象存在国别、文化知识背景等差异。不同的国情、文化、生活习惯和信仰都导致学生对待事物、理解事情有不同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前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灵活调整教学计划,避免敏感性教学语言并找到相互契合并息息相关的兴趣点所在的话题内容。
(二)反馈性语言种类单一
对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评价,以单节课为一个单位,无论是诊断性评价还是形成性评价,无论是课堂起始环节还是过程中系列问答,无论学生回答的好坏与否,在课堂上 都能听到老师说“好”、“很好”、“没错”、“很棒”此类的反馈词语。“好”字的使用已成为教师上 课时的一种习惯,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哪些词语已成为自己的口头禅,以至于反馈性语言单一也单调。在某一层面而言,不利于学生语言知识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句类使用不均衡,过渡性语言缺失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环节还是有待于更加完整。由于本节课定位为初级汉语综合课,重点在于生词、课文、语法知识点的串讲,各个环节的互动性语言以及过渡性语言可能有所缺少。其中互动过程中无疑是疑问句以及祈使句使用量较多,可能在系列讲解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忽略了和学生的互动性言语的使用。句类使用不够均衡,课堂教学环节细节之处也有待完善。
四、对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师教学语言的建议
(一)发挥教师主导性角色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来把握课堂上语言的选择以及对学生的反馈情况。同时教师教学语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水平,简洁明了,掌握好教学语言使用的范围和程度,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可作适当扩展,以便达成课堂教学的高度有效性。
(二)丰富教师教学语言类型
在对外汉语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型基础之上,切忌反馈性语言类型过于单一,不要一味的使用“好”、“很好”之类的简单性评价词语。应在此基础上,将学生表现较好的地方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甚至可以纠正的地方给予及时并细节化的反馈。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优点及不足,更好的促进后续阶段的语言感知及语言知识学习及言语能力提升。同时应该注意句类使用不均衡,过渡性语言缺失等问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口头语及其他扰乱学生语言学习的系列话语。
(三)适度调整教师言语语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使用和学生语言能力有极其密切的联系。换言之,教师教学语言的使用,要提前并充分考虑其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及语言能力水平。且能够为学生能力而主动并且适度调整教师语言的语速。根据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受限性及动态性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做到随着学生汉语能力的不断提高[3],这样才能最优化的为课堂语言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知识及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充分考量合理使用媒介语
教师教学语言对媒介语的使用广度和深度及频率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教师一定要控制好媒介语使用的“量”并恰当、适量地运用媒介语。其中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师教学语言应以汉语为主,重点在于尽量为学生创造较为真实的汉语学习环境,增强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及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的综合提升和全面发展。
五、结语
对初级汉语综合课的观察与分析的出发点和归宿,均是益于对外汉语课堂的完善而进行充分考虑。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桥梁,也是教师组织教学、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的重要教学工具。[4]通过观察本节对外汉语口语课,对教师教学语言的使用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提出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和建议,以期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參考文献
[1]刘珣主编:《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350页。
[2]黄琼:《汉语课堂学生言语行为反映的学习策略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3]刘婧:《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教育现代化》,2017第4期,185-187页。
[4]刘婧:《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课堂观察分析报告——对教师教学语言的观察与分析》,《智库时代》,2020年第1期,134-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