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河口县近6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2020-09-02许淑仙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气温

许淑仙

摘要 根据河口县1954—2013年逐月的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M-K突变检验、功率谱两种方法对年平均气温及春、夏、秋、冬各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和周期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口县年平均气温及春、夏、秋、冬各季平均气温均大体呈增暖趋势且增暖趋势在80年代中期、90年代后期变得明显,发生突变的年份在80年代中期~90年代后期且均为增暖突变;年平均气温存在最明显的3—4年变化周期,春季平均气温无显著性周期存在,夏季平均气温存在5年左右的周期振荡,秋季平均气温存在8年周期变化,冬季平均气温存在3年左右的周期变化。

关键词 气温;M-K检验;功率谱

中图分类号:P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3-110-03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46

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近100 年(1906-2005)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1]。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环境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国内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近百年平均气温的变化与全球增暖趋势大体相似,同时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地域差异,局部地区的异常高温和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频繁发生[2-10]。

河口县位于云南省的东南端,国家一类口岸,面迎北部湾的海风,背靠大围山梁柱,地处热带季风雨林湿热气候区域、雨量充沛、高温高湿、终年无霜,是一座具有热带、亚热带风光的城市。河口县产业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气温变化给生态环境、种植业结构、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滑动平均、M-K检验、功率谱方法对河口县年平均气温及春、夏、秋、冬各季平均气温的趋势变化、突变和周期变化进行分析,为当地农业生产、旅游行业、人们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也为制定河口县防灾减灾规划提供参考。

1 研究资料

河口县1954年1月~2014年2月逐月平均气温,不过1979年除了1月份及2月份的值,其他均缺测,为了保证曲线的连续性,采用1978年和1980年3—12月份的平均值代替1979年3—12月的值,四季划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次年2月)。

2 结果分析

2.1 河口县年平均气温及四季平均气温的M-K突变检验

滑动t检验结果:年平均气温1997年、1986年发生突变,春季平均气温1995年发生突变,夏季平均气温1981年发生突变,秋季平均气温1993年、1994年发生突变,冬季平均气温1985年发生突变。1954-2013年年平均气温大体呈增暖趋势,1987年后UF线超过0.05显著性临界线,即1987年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UF与UB线交于1986年,1986年在临界线之间,再结合滑动t检验结果,即得到河口县年平均气温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6年(见图1)。

1954-2013年河口县春季气温为上升趋势;2002年UF线超出临界线,即2002年后增暖趋势明显;UF与UB线相交于1995年,且交点在临界线之间,与滑动t检验结果一致,即1995年为增暖突变年。夏季气温为下降趋势,但下降不明显;1958年后气温为上升趋势,1979年以后气温上升趋势明显;UF与UB线交于1982年,但交点在临界线之外,通过多组滑动t检验可以判定1981年为突变年。 秋季平均气温大体呈上升趋势,1954—1956年及1969—1980年气温呈不明显下降趋势,1994年后UF线超出临界线,即1994年后气温上升趋势明显;UF与UB线交于1993年,且在临界线之间,滑动t检验得到1993、1994兩个突变年,两者结合即得1993年为秋季气温增暖突变年。冬季平均气温大体呈增暖趋势,1954—1984年冬季气温有几个年份呈下降趋势但不明显;1984年后气温呈上升趋势,且1995年后上升趋势明显,UF与UB线相交于1985年,且在临界线之间,结合滑动t检验结果可知,将1985年视为冬季平均气温增暖突变年是较为准确的(见图2)。

2.2 河口县年平均气温及四季平均气温的周期变化

自相关系数r(1)=0.0590,经研究发现河口县1954-2013年年平均气温存在两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在周期长度为3.0、准4.0年处谱值分别存在第一、第二峰值,且第一峰值超过置信限,第二峰值十分接近置信限,所以河口县近60年年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3—4年的周期振荡(见图3)。

自相关系数r(1)=-0.1123,可以看出无任何谱曲线峰值通过检验,即河口县1954—2013年春季平均气温序列无显著的周期存在;自相关系数r(1)=0.0427,夏季平均气温在周期长度为5.0年、准3.0年、20年处谱值分别存在第一、第二、第三峰值,且第一峰值超过置信限,第二峰值十分接近置信限,所以河口县1954—2013年夏季平均气温存在3~5年的周期振荡;自相关系数r(1)=0.0526,秋季平均气温在周期长度为8.0、3.0、20年处谱值分别存在第一、第二、第三峰值,但只有第一峰值超过置信限,所以河口县1954-2013年历年秋季平均气温存在8年左右的周期振荡;自相关系数r(1)=-0.0156,冬季在周期长度为3.0、4.0、7.0年处谱值分别存在第一、第二、第三峰值,但只有第一峰值超过置信限,所以河口县1954—2013年冬季平均气温存在3年左右的周期振荡(见图4)。

3 结论

河口县1954—2013年年平均气温呈增暖趋势,1971年的21.9℃为最低温,1998年的24.1℃为最高气温,偏离60年平均气温均为1.1℃,突变发生在1986年,且1987后年气温上升的趋势明显,存在明显的3~4年的变化周期。1954—2013年春季平均气温大体呈增暖趋势但是不明显,1980—1990年出现了变冷变暖的明显波动,突变年为1995年,无显著周期存在。1954—2013年夏季平均气温变化呈明显增暖趋势,1979年以后增暖趋势明显,突变年为1981年,存在5年左右的周期变化。1954—2013年秋季平均气温变化大体呈增暖趋势,伴随着冷暖交替的变化,年代际变化较为明显,在1993年气温发生突变,存在8年左右的周期振荡。1954—2013年冬季平均气温大体呈变暖趋势,1979年以前变化的趋势不明显,1979—1983年下降趋势相对明显,1984—1988年上升趋势相对明显,1996年后增暖趋势明显,以年际变化为主,突变发生在1985年,存在3年左右的周期振荡。

参考文献

[1] 黄嘉佑.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第3版)[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2]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第二版)[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3] 张红梅,江帆,肖秀珠.龙岩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C].2009年福建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省科协第九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A].福建省气象学会,2009:246-249.

[4] 王丽平,周昇,赖虹.赣州近58年来冬季气温变化特征[C].中国气象学会,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A].中国气象学会,2010:596-600.

[5] 王善芳,刘桂才,李树军.潍坊市近49年四季季长及气温变化特征分析[C].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A].中国气象学会,2010:527-531.

[6] 秦大河,陈振林,罗勇,等.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2):63-73.

[7] 陈隆勋,邵永宁,张清芬,等.近四十年我国气候变化的初步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91(2):164-174.

[8] 林学椿,于淑秋.中国近百年温度序列[J].大气科学,1995,9(5):525-534.

[9] 丁一汇,戴晓苏.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J].气象,1994:20.

[10] 廖春花,刘甜甜,林海,等.长沙近57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31(4):21-24.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气温
叠穿游戏
数学选择题练习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
实时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