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巢湖污染原因及治理探讨

2020-09-02张凌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巢湖状况治理

张凌

摘要 在探讨巢湖污染状况及原因的基础上总结了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

关键词 巢湖;污染;状况;原因;治理

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3-099-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42

巢湖是国内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微中部江淮之间的丘陵地带,处于长江与淮河流域之间,属于长江中下游北岸水系,涵盖合肥、(原)巢湖和六安3市的9县(区)。巢湖接纳南淝河、杭埠河、裕溪河等33条河流,集水范围包括合肥、(原)巢湖、无为、庐江、舒城、肥东、肥西2市5县,岸线周长180 km。巢湖水产资源丰富,尤以产银鱼、虾米、螃蟹著称,享有"江淮明珠"之誉,对长江水量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防涝抗早、灌溉农田、扩大水运、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显著,是沿湖人民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基础[1]。巢湖水体质量直接关系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及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给巢湖流域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生态压力。城市污水的大量排放和滥施化肥、农药,使水体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污染,其纳污负担、富营养化和氮磷超标程度,均居国内五大淡水湖之首。为此,国家确定巢湖是全国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并把巢湖治污纳入"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之中。基于此,在探讨巢湖污染状况及原因的基础上總结了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

1 巢湖污染状况

目前,巢湖及其流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湖盆淤积,水质恶化,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巢湖的富营养化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多次出现水华现象。自"九五"时期就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流域和区域。"十五"期间,各级政府对巢湖流域治理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用于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近年来,巢湖蓝藻发生呈加速趋势,出现频度增加,范围扩大到全湖。水质的严重恶化已成为巢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90年代,巢湖水体呈现严重的富营养化,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无锡召开的太湖、巢湖、滇池治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治理"三湖"作为国家工程,摆在更加突出、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不懈地把"三湖"治理好。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但巢湖湖体水质总氮、总磷还是超标严重,湖体为劣V类水质,西半湖污染程度明显重于东半湖。巢湖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全湖平均为中度富营养。其特点是面源污染大于点源污染,流入湖泊的氮、磷营养盐与耗氧有机物为主要污染成分。

根据调查,巢湖的污染物有:致浊物、致嗅物、病原微生物、需氧有机物、植物营养物质、无机有害物、无机有毒物质,重金属,易分解有机有毒物、难分解有毒物,以及油热、放射性、硫、氮的氧化物等,在浊度、色度、嗅度、传染病、耗氧、富营养、硬度、毒性、油污染、热污染、放射性、酸化富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水、工业污染、农田排水污染、矿山排水污染,以及垃圾和废渣堆积雨水淋流入水体造成的污染等。其中巢湖的主要控制污染物是氮(N)、磷(P)和化学需氧量(COD),需重点防治。

2 污染原因

2.1 自然环境因素

对流域系统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表明,造成巢湖严重污染的原因比较复杂。自然环境因素是造成巢湖水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巢湖光热资源丰富、湖水浅,阳光穿透性好,水体温度上升快,有利于水藻生长;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湖水封闭,容易加剧营养物质在湖内滞留和水生生态环境的悉化;地层中的含磷层位是磷污染来源之一。

此外,巢湖的主要入湖河道受雨季洪水影响,导致侵蚀极为严重,水土流失又使河道淤积堵塞,河床普遍加宽,其他河流的淤积情况也都很严重。巢湖污染已严重影响巢湖地区经济健康发展以及该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根据巢湖水质的污染及治理对策研究报告,可以知道巢湖已出现明显的人为富营养化;上游水源林遭砍伐和土地资源的掠夺性经营,引起大面积水土流失,加快了湖盆淤积速度,巢湖闸兴建后,因水位维持过高,加上历次洪水冲击,使巢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破坏殆尽;巢湖湖底由西向东倾斜,湖水浑浊,呈黄褐色,透明度较差,围湖造田、鱼类产卵场遭到破坏。

2.2 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

从经济学理论而言,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是造成污染加重的重要人为因素[2]。随着巢湖流域人口的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管理不善、措施不力的情况下,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农业生产中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强化利用土地资源,工业生产的发展在全流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工农业造成的污染,由于入湖废水量增多,使水域环境质量下降;沿湖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入湖泥沙量增加,淤积愈益严重;闸坝改变了湖泊水情,又阻隔了鱼类回游通道;围湖造田破坏了鱼类的饵料基础,也殃及鱼类的栖息和产卵场所;水生植物的减少,破坏了水生态系统,导致鱼类组成发生变化,种群结构失衡,使巢湖水质污染程度逐年增加。具体表现为以下3个层面(见表1)。

2.2.1 工业污染源 巢湖全流域有工矿企业3000多家,排人巢湖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年达50万吨以上,其中大部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巢湖。合肥市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主要由流经合肥的南淝河排入巢湖,是巢湖污染的主要来源。

2.2.2 农业污染源 农村面源染源是巢潮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巢湖沿湖四周均是农田,是安省的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污染源分散,细水慢汇,并且流域内农田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增加。由于肥料结构和施用方法不科学,实际利用率不高,有相当一部分氯、磷流失人湖,成为巢湖水体富营养化面源污染氮、磷的重要来源。全流域每年化肥使用量约为27万吨,每年至少携带氮6000 t和磷2800 t入湖。

猜你喜欢

巢湖状况治理
巢湖 外一首
巢湖,我的母亲
快速城镇化地区人地关系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安全感,你有吗?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