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9-02王星贺建
王星 贺建
摘要 良好的环保规章制度是规范企业行为和确保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保证。为了解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的设置情况,调查了重庆市相关企业,分析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4点关于健全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环境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3-065-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28
良好的环保规章制度是规范企业行为、确保企业切实履行社會责任的基本保证,是企业实施环境管理、落实环保主体责任的重要依据,也是对企业环保生产经营行为规范的关键保障。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是企业环境绩效改善的主要原因[1],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调查方法
为了解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的设置情况,该研究调查了重庆市内65家企业,涉及沙坪坝、渝北、璧山等20余个区县,涵盖食品加工、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电力、机械加工、制药等多个行业。
2 调查结果统计及问题分析
2.1 企业环保管理人员设置情况统计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整理,结果显示:65家企业中有专职环保管理人员的有31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3.69%;有兼职环保管理人员的有29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4.62%;完全没有设置的有5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7.69%。
2.2 企业环保工作考核情况统计分析
调查企业中,将环保工作执行情况作为企业内部考核指标之一的有32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9.23%;而未将环保工作执行情况作为企业内部考核指标之一的有33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50.77%。可见,半数以上的企业未将环保工作执行情况作为企业内部考核指标。
2.3 企业节能减排制度设置情况统计分析
关于企业节能减排制度设置情况,调查企业中有年度节能减排计划的38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58.46%;有能源消费统计与报告制度的11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16.92%;有节能减排考核制度的16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24.62%;有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的有26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0%;没有节能减排制度的14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21.54%。
3 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现提出以下4点建议。
3.1 健全企业绿色发展制度
企业环保规章制度是企业环境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持。建设体现绿色发展观的企业环境文化,必须从建立健全绿色规章制度开始,推进企业环保制度建设。良好的环保规章制度是规范企业行为、确保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保证。这就要求企业要设置专职环保人员,将企业环保工作作为内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制定科学的企业环境管理规则、专业技术操作规程、环保业务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等。这些制度同时也能对企业行为起着一定的约束作用,保证企业环境管理工作能够分工协作、井然有序和高效运转。
3.2 落实企业节能减排制度
落实企业节能减排制度,进一步强化企业自身的环保主体责任和环保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绿色营销水平,培育绿色服务文化。进行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设计,从根本上防止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充分考虑到产品及工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避免对环境的污染。此外,产品使用售后也要充分考虑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方便,并将其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3.3 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
企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主体,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2]。企业的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研发团队上,研发环节的创新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生产质量。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员工的绿色意识和绿色技术开发的科研能力,鼓励员工进行探索,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发挥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持,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3.4 完善企业环保监督机制
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是企业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日常生产中,企业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确保环保设施设备有效运行,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此外,可以设立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和相应的奖惩措施,使企业员工之间可相互进行监督,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让绿色和环保深入人心,并切实指导员工的实际生产生活,让企业内部的环保监督机制在企业绿色发展中发挥良好的推动作用[3]。
参考文献
[1] 冯之浚,刘燕华. 周长益,等.我国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研究[J].新华文摘,2008(13):23-29.
[2] RAMUS A. Encouraging innovative environmental actions:what companies and managers must do[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2(37):151-164 .
[3] HENRIQUES I,SADORSKY P. The determinants of an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ve firm:an empirical approach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6(30):381-395.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