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丧文化”的研究与思考

2020-09-02姚寒夕

传媒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青年群体传播新媒体

姚寒夕

摘 要: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已经逐渐占据了青年群体的日常生活,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亚文化的出现。2016年7月,随着一张葛优躺的网络表情包的出现,一种带有绝望、颓废、迷茫的丧文化开始席卷青年群体的社交圈。这种与以往传统价值相悖的文化火速兴起,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

关键词:“丧文化”;青年群体;传播;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1-0-02

“丧文化”是以90后为主的青年群体在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圈中通过语言、文字或影视动画等形式,营造出的一种集体消极、颓废、自我否定、自我嘲讽的文化形式,这是新媒体时代的一种新型青年亚文化,反映出当前青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焦虑心态以及对高压生活戏谑的态度。本文将简述丧文化的概念及发展经过,探索丧文化飞速传播的原因以及在青年群体中造成的影响,为新媒体如何引导丧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思路参考。

一、新媒体推动下“丧文化”的发展进程

(一)丧文化的兴起

丧文化开始被人们提起,源于一张1993年我爱我家剧组演员葛优的剧照。剧照中的葛优十分瘦弱,嘴角续着胡茬,身穿碎花衬衫,满脸颓容的躺在沙发上,颇有一种生无可恋的意味。这张剧照在2016年7月被网友发布在网上后便迅速在青年群体的社交圈中刷了屏,网友们纷纷表示像极了无所事事、对生活不抱希望的自己。“丧文化”自此开始频频登上热搜榜。

(二)丧文化的发展

在“葛优瘫”表情包迅速火爆后,丧文化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不少人开始通过各种文字、图画等来表达自己内心消极焦虑的情绪。此后,以90后为主的青年群体社交圈中开始不断出现丧文化产品,甚至有商家开始借着丧文化的热度制造出丧品牌、丧产品。例如,丧表情包悲伤蛙,丧歌《感觉身体被掏空》,丧动漫《马男波杰克》,丧产品丧茶等等,丧文化开始由网络蔓延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去。它们均是丧文化的衍生物,也是推动丧文化发展的产品,其无一例外是在传递“我就是一个废人”的自嘲式信息。

二、丧文化在青年群体中传播的原因分析

任何事物的突然火爆都不是偶然,其背后必定有支持其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丧文化亦如此。丧文化在网络营销下,获得了青年群体的高度青睐,在网络中得到了高度传播,其传播的原因也就不难分析。

(一)符合当下青年群体的心理

据数据统计,推崇丧文化的主要是90后及00后这一代青年群体,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渴盼,但是现在的社会环境使得这一代年轻人处于社会的边缘位置,他们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可社会阅历和社会环境导致话语权并不掌握在当代年轻一代的手中。学业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负担,使得他们中的大多数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造成了他们与自己期望的人生有着巨大的落差。丧文化所表现出来的迷茫、颓废直击青年群体的悲观心理。其次,当下开放的语言环境和90后独生一代超强的自我意识,使得青年群体不再惧惮表露自己的心声,自由的网络环境让他们尽情表达出“我不行”的感慨。降低对生活的期望值、不满但又无法改变现状、渴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慵懒下来,这些丧文化中的内涵都符合当下青年群体的心理,这也就不难解释丧文化为何会突然火爆。

(二)新鲜感带来的高传播价值

在鼓励人们不断努力、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下,丧文化的出现可谓是让年轻群体眼前一亮。这一代的青年群体,他们从小到大听过不少鸡汤成功学,可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也逐渐发现了生活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成功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努力就能实现。因此,青年群体已经对成功鸡汤学丧失了耐心,这些鸡汤文学想要再触及青年群体的内心是很难的一件事情。相反,“丧文化”这种简单粗暴的营销,反而能够激起这一代群体的心灵共鸣,唤起人们的情感共振。这种新鲜感带来的高传播价值,使得很多人看到了其发展的可能性,这也助推了丧文化的发展和火爆。

(三)新媒体技术发展

“丧文化”能够迅速在青年群体中激起高潮,与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也是离不开的。首先,新媒体技术给每一个人都提供了宣泄自己的平台,人人都可以在网络找到宣泄自己的出口,在新媒体平台上,话语权掌握在每一個人的手里。其次,微博、微信等社交圈给青年群体提供了交流的平台,青年群体在丧文化的圈子里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网络促进了群体交流,同时也促进了丧文化的传播。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发言者,各种思维的碰撞和新思潮的表达,都为丧文化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机会。

三、丧文化的影响

每一种文化的传播,都会给特定的群体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丧文化,这种与主流思想相违背的文化,势必会在青年群体中造成一些不一样的影响。尽管当下许多群体认为丧文化是一种负面影响极多的文化,应该极力制止它的发展。但是,任何的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丧文化的影响也是具有两面性的。

(一)积极影响

1.排解压力

当前的青年群体在社会结构中,处于较为弱势的位置,他们没有什么话语权,不能完全左右自己的生活。无论是学业、工作还是生活,都让他们生活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丧文化的出现,为这群高压青年提供了一个排解压力的理由。丧文化成为了负能量的宣泄口,成为了高压青年寻找情感共鸣的领地。释放心理压力,适度宣泄情绪,是丧文化给青年群体带来的积极影响。

(二)消极影响

1.干扰主流价值观的养成

丧文化的出现是青年群体标榜自我的一种体现,体现了诸多青年群体展现自我个性的特点,这是他们与主流思想抗衡的一种方式,是其挖掘自我生存空间的体现。但是,这种形式的标新立异会干扰青年群体对主流价值观的养成,如果放任其自由发展,会使得部分青年群体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除此之外,丧文化推崇的消极、颓废的生活方式,也不利于其正常的发展。在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主流思想下,我们允许亚文化的出现和存在,但是不能让其成为青年群体的固有思想价值观。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只能让沉溺于丧文化中的青年群体对自己的生活越来越不满,致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更甚者,会影响到下一代对待生活的态度,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2.对正常工作和学业抱有消极态度

丧文化传递的都是人们对于当前学业、工作和生活的不满,是一种消沉的生活态度。虽说偶尔的排解可以使其更加充满精力地投入到之后的生活中,但是长期消沉的态度,会给人们消极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将会使得人们无法再积极地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去。消极的生活态度,只会让人们陷入到恶性循环的圈子当中。丧文化,本应是人们精神排遣的方式,如今却被部分青年真正的实践起来。例如,啃老族、嗜睡、懒惰等等。在学习中,他们认为努力学习也赶不上原本就优异的家庭;在工作中,他们认为勤恳的工作也没有晋升的空间;在社会中,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发言权,也没有上升的发展空间。长此以往,他们在自己现有的生活中原地踏步,甚至是在原有生活基础上退步。这对于其个人来说不利于个人未来的发展,对于社会来说,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会助长消极颓废的风气。

3.妨碍正常的人际交往

无论是何种文化或者思想,长时间的涉及都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程度的暗示。无论是只存在于网络上的虚拟丧文化,还是真正付诸实践的丧文化,如果我们长久的受到其影响,会使一个人的心态发生改变。即使是网络上虚拟的丧文化,也会对人们日常交流用语造成影响,人们会习惯性地在讲话时使用消极词汇。而低迷消沉的态度情绪,会在交际过程中不自觉的傳递给身边的朋友、同学和同事等。长此以往,会妨碍正常的人际交往,会在交际过程中表现出不积极的一面。这也将造成更深度的绝望和消极感。

四、结语

丧文化在网络上的火爆发展,实际上是警示我们,应该多关心青年群体的生活环境,多关照其内心和思想。对于社会而言,青年人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应当适度的优化当前青年群体的生活环境,对青年群体应更加包容和关心。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可以提供适度的支持,来鼓励青年群体积极生活。而对于学校和家庭而言,应该更加关心青年群体的思想和内心活动,并且引导他们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最后,青年人自己也应该在此次丧文化爆发的浪潮中有所思考和行动,要积极地寻求更为合理的排解方式,正确的面对生活中的压力,积极工作生活,争做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马睿.从规训到引导:“丧”文化流行现象解读[J].青年记者,2018 (02).

[2]董子铭.情绪释放与技术催生:新媒介环境下的“丧”文化解读[J].新闻界,2017(11).

[3]魏韬.网络传播时代的“丧文化”[J].青年记者,2017(32).

猜你喜欢

青年群体传播新媒体
当下青年群体思想动态的喜与忧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基于屌丝文化审视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
流行文化境遇中青年价值观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