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传播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实效研究

2020-09-02覃玉荣

传媒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成效实践

摘 要:全媒体传播产学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对国家战略、区域性发展战略及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针对平台搭建后如何建立运行机制、双边深度合作、“双师型”模式及管理等问题;通过开启全媒体传播产学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实践与改革,探索与实践“工学结合”“媒体项目+双导师”双元协同育人教育模式,修订与完善行业对接的全媒体传播人才培养教学与实践体系;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实现高校与企业互利共赢。

关键词:全媒体传播专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实践;成效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1-000-03

2015年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三个专业基于原实习基地建设,开启全媒体传播产学协同育人平台实践与改革。经过近四年的探索与实践,以“网易广西”全媒体传播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为示范基地,实施了“工学交替”理论指导下的“三明治式” “双元制”等教育模式;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实习基地平台+校企合作项目实训平台”全媒体传播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双平台,使两类平台优势互补,完善了高校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层次;同时引入全真传媒实训项目,培育校企双导师团队,以媒体岗位要求作为全媒体传播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目标,构建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的全媒体传播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了“高校行业技能实训+媒体全真项目实训”的“产学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推动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内涵建设,制定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长效合作机制。

一、全媒体传播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意义

(一)与国家战略、区域性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媒体融合发展。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發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主席作了“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重要讲话。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全媒体传播时代的来临已经受到中央高度重视,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综上所述,全媒体传播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意义无论与国家战略、还是区域性发展战略都高度契合。

(二)适应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需求

2015年11月16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其中就要求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独立学院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根据目前国家对应用型高校人才的建设目标,探索符合其人才培养特点的模式和方法来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此类高校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而通过高校与行业的项目合作,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将学(教学)、产(媒体工作实践)、研(研究与创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将教学知识点与工作实践、前沿理论紧密联系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全媒体传播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具有现实的发展意义。

(三)符合我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需要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应用型高校建设的背景下,各地方高校都在探索教学改革中引企入校、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2015年把网易南宁项目合作作为产学研合作的试点,将对我院今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媒体搭建协同育人平台的合作机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为学院校外实习基地的媒体目前已有25家。范围以南宁为主,辐射梧州、贺州、玉林、钦州、宾阳、东兴等广西地市。它的成功运作将吸引到更多的合作媒体,从而扩大协同育人平台的规模。协同育人平台研究与实践也为我区其他院校相关专业予以借鉴。

二、全媒体传播产学协同育人平台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媒体传播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仍处于探索的初始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全媒体传播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深度合作问题。目前高校与媒体合作平台已经建立,但如何开展深度合作,把产教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共建课程” “共管实习” “共建教材” “共推就业”的局面仍存在问题。

第二,全媒体传播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管理机制研究欠缺。相关政策尚不健全,校企双方的合作机制、运行机制、财务管理机制仍在探索。同时针对广西本土的教改指南或指导性建议不多。而且,以往高校与实习基地进行校企合作培养,没有基于双方利益的诉求点,导致媒体在合作中态度不积极,协同育人平台实施效果不佳,范围有限。

第三,全媒体传播产学协同育人平台“双师型”师资匮乏。全媒体传播方式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非常高,需要全能型记者编辑、全方位广播电视创作与制作人员、全链条思维敏捷广告人等,形成全媒体传播产业链专业群;而现有的教育体系中还没有出现如此健全教育与培育机构,及专门培育全方位与全媒体采编人员机构和专业,同时高校教师原有的意识、经验、知识与技能也难以跟上全媒体传播的行为发展,高校“双师型”教师非常缺乏,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与瓶颈问题,尤其是独立学院与应用型高校更为明显,“学院派”年轻教师居多、尚缺乏教师挂职实践的激励机制;现有“双师型”教师技能多在传统媒体,缺乏市场意识和全媒体传播实践经验。

第四,全媒体传播产学实习基地管理松散。“社会平台”(分散实习点)则易出现实习岗位不对口、实习效果与实习要求不匹配;“实习基地平台”(传统媒体+新媒体)部分解决了实习不对口的问题,产学合作高校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的协作单位,实习学生成为佣工,实习并没有实现知识结构的整合;且存在实习单位零散、实习期受限于课程安排、实习效果不佳、实习期学生管理易失控等问题。

第五,高校传媒课程内容与知识结构相对滞后。教材无法跟进,新媒体迅猛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与知识结构虽有所改革但仍难以满足全传媒转型需要与发展。

三、全媒体传播产学协同育人平台实践与措施

自2015年9月以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针对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三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难以符合新媒体转型后市场要求的问题,启动了全媒体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究与实践。

(一)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多样化的全媒体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

“全媒体传播产学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与实施,利用专业实验室与平台建设基地,开展基于拟态环境下全真媒体项目与各环节训练,形成实际产业链条培训;平台有效整合学院原有相关实习基地与社会资源,搭建多样化的全媒体传播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互补与豐富了高校实践平台建设思路,推动了实践平台的内涵建设;把高校变成市场化媒体的内容生产基地,使传媒学生提前两年进入媒体全真项目进行行业岗位实训,提升了学生媒体职业能力,也解决了“实习基地平台”存在的难题,成果辐射相关高校、学院及人文学部各个专业。

全媒体传播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基于原零散多个基地整合而成,突出以下优点:

一是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利用媒体生产与经营市场化资源,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

二是将高校变成了市场化媒体的内容生产基地,使我院传媒三个专业学生提前两年进入了传媒行业全真项目的岗位实训与考核,实现生产、教学、培训、媒介节目、就业于一体教学模式,提升了新媒体职业能力;

三是平台以与“网易广西”为项目合作平台示范基地,拓展多家校企合作企业,形成了在校导师与行业导师双导师合作模式,企业与高校双方在教学观念、思维方式、业务技能和教学案例都得到了及时改进,课程内容、实践操作与考核方式按新媒体企业要求,实现学生知识、素质、能力与行业的无缝对接。

(二)寻找校企合作利益结合点,逐步探索高校与行业多元化协同育人合作机制

1.以市场化媒体的内容生产项目作为校企合作切入点,使项目合作达到互利双赢

“网易广西”是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签署的、全媒体传播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第一家实习基地,与网易项目合作把高校变成市场化媒体的内容生产基地,降低了“网易广西”生产成本;在媒体内容生产项目中,教师指导学生采写稿件直接上传至“网易广西”网站的稿件库、学生直接负责“网易广西”网站新闻、美食等版面内容更新与维护、且节目在“网易广西”直播栏目中播出;使“网易广西”网站成为了学院媒体学生的项目实训平台,把传媒学生提前两年融入全真项目环境行业岗位实训,提升了新媒体职业能力。如此,高校培养的全媒体传播人才也更符合媒体市场化的需要,达到“互利双赢”的合作目的,推动了传媒实践平台内涵建设。

2.完善学部与行业企业多元化协同育人的合作机制

第一,建立校企项目合作管理。全媒体传播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实现日常两级管理对接:媒体分管领导与学院分管领导负责双方协同育人机制的制定;媒体部门主任与学部领导、新闻传播教研室主任与部门记者对接日常协同育人具体工作管理,为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提供管理服务;双方经共同协商制定相关机制,并引入科学建设和激励机制,为平台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建立项目梯队团队管理。项目中重视项目团队建设,形成实践经验、教学科研能力较强教师组成的团队导师,组建导师、大四、大三学生及新生传帮带实训指导团队及管理模式,基本形成学生自主管理、导师方向把握与指导、资深媒体人员协同管理模式。按工作职能分为外采组、网编组、视频组等,培养学生干部的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

第三,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协同机制。除项目合作完成外,成立了由学院和传媒行业代表双方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行业专家为主体,共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三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

第四,深化校企合作服务内涵。高校最主要利益诉求点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出市场符合度高的专业人才。而传媒企业尤其是新媒体的最大利益诉求点是更新或规范员工的业务知识与技能、解决因从业人员流动性强引起的人才缺口、人才储备问题、解决新媒体企业的场地、设备缺乏以及降低媒体内容生产成本的问题。

第五,开展平台制度建设。全媒体传播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管理制度,主要分为合作双方签署的协议与学院管理制度,专业教师班主任制、双业导师制、学长助教制、学院党政干部联系班级制度构成,实现“全员参与,协同育人”与“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两个理念。

四、全媒体传播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实践与成效

全媒体传播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实施了“工学交替”理论指导下的“三明治式” “双元制”等教育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获得高校教师与行业专家的双重指导,形成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高效模式,解决实践教学质量问题和师资建设问题。

(一)探索全媒体传播产学协同育人平台理论基础、内涵与模式

我们以“网易广西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为主轴,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企业、学生为主体,行业为导向,实践“工学交替”理论指导下的“三明治式” “双元制”等教育模式,抓住应用型大学发展转型业机遇,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把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企业实习与学生就业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实现了知识、素质、能力、行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二)引入资深媒体专家参与教学及课程建设,解决校企协同育深度合作

以往高校与传媒企业的合作形式均为共建实习基地,存在着实践平台单一、关系松散、合作低效的问题;同时校企合作呈单方受益关系,传媒企业被动地接收高校实习生、受邀去高校讲座授课或指导学生实践,缺乏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为了使应用型全媒体整合(营销)传播人才更符合广西区域经济以及媒体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探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模式同时,细化了不同模式的合作形式、合作内容、合作目标、合作机制;加强教学与行业的融合,兼顾传媒行业特殊性,资深行业从业者以“合作开课” “讲座” “线上沙龙”等多种方式深度参与教学,实现多种方式“共同教学”。

(三)探索“项目合作”与“双导师”指导合作制,成效显著

深入探索与行业深度合作内容与形式。学院通过实施与企业短期或长期“项目制”合作、在校导师与行业导师“双导师”指导形式,实现“协同育人”的落地,学生得到充分参与行业实操与实战经验,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成效显著。

(四)结合课程教学,孵化学生“工作室”商业化运作,解决高校人才培养单一维度人才培养标准问题

结合《纪录片专题片制作》《微电影制作》《融合新闻报道》《平面设计软件应用》等课程教学,鼓励扶持学生组建工作室,由教师介入,从商业资源接洽、项目接洽、项目谈判、提案、制作全程提供指导和资源对接,帮助学生进行工作室商業化运作,真正进入行业实战。目前已建立三个较为成熟的学生工作室,学生基本可以独立承接商业项目,实现盈利。

在产学合作思路指导下,推动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教学成果的社会转化,提升学院专业教育的社会应用价值,履行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解决高校人才培养单一维度人才培养标准问题。

(五)实践了高行业符合度全媒体传播人才培养模式

媒体转型后,高校原用的教材、实验设备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行业知识与技能、行业意识等均存在严重脱节、滞后的问题,使高校全媒体传播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评价标准等与媒体行业的岗位要求不匹配,导致高校培养的全媒体传播人才行业符合度低。

在协同育人思想的指导下,以网易广西全真媒体项目合作为试点,老师与学生全方位参与企业项目运作的实践,取得良好效果。我院传媒专业学生在网易广西项目中前期提供原创稿件85篇,采用19篇(1月内);中期每日更新新闻信息200条左右,每月同时提供原创稿件10篇;同时开发的微信平台新闻播报栏目“颜谈”、开发视频直播美食服务栏目《爱吃校花》等,每场视频直播的人流量均超过1万人次;参与项目的学生达109人,其中大一为25人,大二为65人,大三为19人,新闻学生占35.9%,广播电视学学生占37.7%,广告学学生占16.4%,其他专业10%。同时项目组还与南宁电视台开展4次栏目或活动的合作。这些全真媒体内容生产项目的参与,使我学院传媒三个专业的学生提前两年进入了传媒行业全真项目的岗位实训与考核,也为校内的课程实训提供平台,实现了融媒体内容生产、教学、培训、媒介节目共同开发于一体“实践教学现场化”,提升了新媒体行业能力,解决高校与行业符合度低的问题。

(六)形成与行业对接的全媒体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及系统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4年多的教学实践摸索中,全媒体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引入真实传媒项目,以企业要求制定修订全媒体传播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实践模式和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实现与行业无缝对接,形成了《全媒体传播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

同时,以“实践探索”+“理论研究”为指导思想,构建起了一套“课程实践+实验室专项实训+观摩实习+专业实习(+项目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进阶、互补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模拟项目实训”+“媒体行业全真项目实训”二维的行业岗位技能训练体系。

(七)制定了全媒体传播产学协同育人平台合作机制及管理、财务与考核制度

建立校企合作项目管理架构:学院与网易构建了传媒类实习基地作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基地。日常管理工作的对接,媒体分管领导与学院分管领导负责双方的协同育人机制的制定;媒体部门主任与学部部长、新闻传播教研室主任与部门记者对接日常的协同育人具体工作的管理结构,为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提供管理服务;双方经共同协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协同育人合作机制与评价机制;引入科学建设和激励机制,为平台提供制度保障。

五、结语

四年的实践与探索,平台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探索与实践了“情景认知”理论下“工学结合” “媒体项目+双导师”双元协同育人教育模式,形成了校内外真实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全媒体传播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创造了优良条件,新增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承担学生媒体与采编实习和顶岗实习。实现实训教学与工作岗位的对接,“双元制”教育模式解决了双师匮乏问题,孵化“学生工作室”,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互利共赢”;平台应用对应用型大学产生了良好辐射效应。

参考文献:

[1]李雪昆,赵新乐.《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审议通过引业界关注——媒体深度融合热潮将至[EB/OL].中国新闻出版报.http://www.gapp.gov.cn/news/1656/ 223719.shtml,2014-08-20.

[2]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EB/OL]新华网来源《求是》.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3/15/c_1124240350.htm,2019-03-15.

[3]宫新栋,王元纲,杨平.校企产学合作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科技与法律,2018(02).

[4]曹敬波.应用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标准刍议——以池州学院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17(02).

[5]李志新,任斌,孔德刚,陈洋.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

[6]孙宏伟,于一.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18(10).

[7]杨红梅,蔡南武.新建本科院校产学合作育人机制构建的困境及实践探讨——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01).

作者简介:覃玉荣,女,汉族,广西桂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新闻英语。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6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全媒体传播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编号:2016JGZ178)。

猜你喜欢

成效实践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践应用探讨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