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读者信用制度模式探索及策略

2020-09-02杜依忆

传媒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杜依忆

摘 要:中国当前的社会信用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人们对于“信用”越来越在意。而公共图书馆,作为依靠诚信为主的社会载体,在遇到读者不遵守信用的事时,除去以金钱为主要处罚手段之外,还应积极探索新型的读者信用管理模式,优化工作管理方式。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读者失信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1-0-02

一、前言

公共图书馆在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免费向公众开放是公共图书馆的应有之义,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在免除读者押金,推进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上做了创新尝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读者失信的现象,加强对公共图书馆读者信用制度管理模式,对进一步提高公共图书馆管理水平,建立和谐的图书馆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读者信用的相关概述

“读者信用”是“读者”与“信用”两个词语的组合。特指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资源时的形成的相互信任的特殊社会关系。

从图书馆的角度来说。读者信用是读者是否遵守承诺,这不仅可以促进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信任程度,同时能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性作用,使之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参考标准。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一方面是个人品质的彰显,一方面是对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做出响应所获得的信任度,涵盖了读者对于图书馆的公信力的一种表现。

三、公共图书馆读者失信行为及其现象剖析

(一)失信处罚的力度不足,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现在,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也对读者的不正当行为采取了某些制裁措施,但这些惩罚措施的强度非常弱,并不会产生什么实际性的处罚力度,并且不影响读者的日常生活和行动,对读者的个人生活并不会产生什么实际性后果[1]。并且,惩罚力度太低不能起到惩罚的作用。比如,对于一些较高的收入读者来说,图书馆的赔偿款项相对较低,很难给予他们约束力和影响,甚至有些读者甚至会选择一些热书、一些孤立的书、外国原版和其他珍贵的书偷偷收藏起来,占为自己的个人所有。这些不规范的借阅行为都会对图书馆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及加大图书馆的管理难度。

(二)公共图书馆读者的责任意识弱化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中,存在无视图书馆按时还书的规则,无视馆方的警告,选择在限制时间作出处罚后才归还借的书的现象,这部分读者他们的责任感很弱,这样做不仅损害了公共图书馆的形象,并且也会损害图书馆的书籍所有权和信息取得权和其他读者的利益。

(三)公共图书馆读者缺乏法律认知和了解

在公共图书馆的读者调查当中,发现大多数违反相关规定的失信读者都是缺乏相应的法律认识和理解。在这些读者的当中还存在一些对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不是很明确的人在,他们并没有理解他们的不诚实行为已经是违反法律的,只是单纯的认为读书不诚实是个人的不正当行为,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

四、公共图书馆读者信用制度模式探索及策略

(一)读者信用积分制在图书馆读者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在现行的读者管理制度中,对读者逾期、故意损坏图书、造成设备的损坏、盗取文件等违纪行为一般规定都要进行相应的金额罚款。然而,在这项规定的实际的实现的过程中,读者往往不是很接受这一点。读者的质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并非是社会的行政处罚机构,不具有相关的处罚权力,有没有进行罚款的权力?另一个问题是,图书馆收取的罚款去了哪里?虽然说相关的执行人员有说明清楚相关的罚款款项政策以及执行方式,但在实际的管理制度实施中还是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读者信用积分制度采用违规扣分的方式,结合对读者的素质素养的评价、道德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将经济处罚部分替代为失信处罚。除了对公共图书馆造成重大损失的经济损失外,要尽量的减少使用经济处罚手段,丰富图书馆反失信的管理措施,避免处罚措施的单一性[2]。

实现信用管理的读者群体,促进信用意识的形成,直到加强信用意识,这对社会的成员来说无疑将有助于加强社会信用文化建设,形成一种遵守社会信用规范的优良社会风气。对社会的基础建设过程中的人文素质的研究已经证明,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文化有利于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和有效的提高社会资本交易的稳定性[3]。

(二)读者信用积分制在图书馆读者管理工作中的处理

1.读者信用信息的收集

读者的信用评价信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4]:一是读者过去的信用状况。图书馆可以依靠对读者过去生活的方式和习惯做出调查,收集相关的个人信息,从而依靠这些信息来判断一个人的信用水平;其次是目前读者的信用状况。读者在接受了图书馆的相关规定后,从而签订相关的服务,服务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同的交流,可以依靠这些交流来判断读者的个人信用水平。这些资料不仅仅是用来做信用检查,也是对以后的信用服务做规划。三是读者信用状况的发展趋势。图书馆要依据当前的社会根本现状,以及读者的发展趋势,对读者的信息资料进行更新和统计以便及时准确的做出符合现实的资本预测[5]。

2.读者信用评价过程

一个准确的合格的信用管理体系应该包括类似于政府的监督管理能力、信用调查流程和信用档案调查。该系统能有效的对读者的行为规范进行评判处理,具体的流程是:读者信用调查、读者信用评价和信用处理。

然而,并不是每个过程都实现了完整的系统。由于技术的限制,积分评判方式只能在信用的评价和处理上进行运用。一般的信用评估都从读者的信用档案出发,对档案资料进行评估,从而分配服务方式。所以说,信用档案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从多方面的来进行评估统计,从而得出严谨的评判登记。

在这个读者信用评价与处理流程图中,把读者们的行为进行规划分类,分成不同模块来进行规划管理,然后再上传到统一的档案评判进行评分规划。对读者的行为进行规划分析,并为不同的事情做出不同的评价。由于外界原因产生的评判波动性,可以合理的进行精细处理。对诚信的读者可以进行合理的规划,并进行引导倡导,对于不守信的读者要进行救赎引导机制,并进行相关的批评教育。但守信的读者评分达到一定的等级之后可以晋升为信用读者,失信读者要是不听从劝阻继续我行我素,将进行批判教育,对造成的损失进行罚款,然后列为失信名单。通过这种救赎机制,不诚实的读者可以成为值得信赖的读者,并通过引导机制的激励机制增加自己的积分,这样仍然可以成为诚信的读者。

3.读者违信行为处理

对于读者的失信行为,可以通过限制借阅权等方式来实施惩罚。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借阅权流转的做法来处理。按照往常的借阅制度来说,每个人的借阅标准都不一样,所以导致了不同的人的借阅量也不一样,造成了有些守信读者只能通过不断的借还来增加借阅量。为了实现一种可行的借阅方式,也为了优化以往的借阅标准,可以基于旧有的方式来实现新的改革。可以让借阅权流动起来,让失信读者流失的借阅资源不至于浪费,也让守信的读者获得更多的阅读资源,失信读者的借阅权流向了忠诚读者,对守信读者产生了激励作用,而失信读者失去了部分借阅权,受到了失信处罚信任。

对于使用网络资源而造成的不诚信事件,可以通过限制其上网时间和内容来进行处罚。对于参与图书馆活动时发生的违信行为,可以通过禁止其某段时间的参与资格进行处罚。总之,在处理失信行为时,要综合的看待问题,多方面辩证的进行判断,不拘一格,才能达到需要的目的。

五、结语

总的来说,公共图书馆应加强信用管理意识,树立深入人心的信用管理理念。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应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整合公共图书馆的资料和读者的信用管理资料,还可以优化行业和社会的信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读者信誉管理数据库系统,还能反映出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样做还可以提高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也可以对读者的信用状况进行更恰当的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淑君.公共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模式探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01):22-24.

[2]张白.公共图书馆信用管理服务探索——以成都市公共图书馆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9(04):20-23.

[3]阮可.公共圖书馆“信用+阅读”:开启中国阅读新时代[J].图书馆学刊,2018,40(01):8-12.

[4]徐建华.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到虚拟读者开发[J].图书与情报,2017(05):7-8,1.

[5]张燕青.公共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模式及案例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7,37(03):123-127.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