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图书编辑的核心价值

2020-09-02汪泉

传媒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编辑工作核心价值

汪泉

摘 要:特殊时期,大量聚焦疫情防治和大众心理疏导的图书一哄而上,一方面说明了编辑的市场化意识在逐步提升,另一方面则反映出编辑“去中介化”水平尚待提高。本文通过对实际编辑过程的内容和案头工作的分析,强调“去中介化”在图书编辑工作中的不可复制性与必要性。指出对于一个策划编辑而言,“去中介化”在于内容的独一无二,产品的不可复制,是编辑思想集中体现所在,也是编辑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去中介化;编辑工作;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1-00-03

一、引言

疫情背景下如何避免选题重复,是对如何操作时事类选题提出的一个新的命题,需要编辑去粗取精,精心预测选题在不同角度和不同时期的受众需求;去中介化,是对编辑更进一步的要求,需要编辑对选题精心修改,做出精准的编辑加工,使选题的亮点更加闪耀,对编辑而言,这是一个个性化的加工过程,也是体现编辑价值的关键所在。

二、内容“去中介化”

一个成熟编辑的特点肯定不是简单的来料加工,而是创新包装。一般而言,图书编辑的来料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来料加工,另一方面是“约稿”。来料加工不是作者提供什么内容,编辑就简单地编校之后,剔除错别字。“编辑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将一部手稿从印刷单页组合成一部成型的图书(或者数字文档),还在于同作者一道,共同将一部作品中核心的创造性优势挖掘出来,将该作品最好的一面固定在书页上”(杰夫·诺顿),而是对一部书稿做一个整体判断,究竟是否应该是这样,质疑作者的思路,结合编辑思想,提出问题,提出思路,譬如从结构上调整,或者在既有的内容上添加,或者完全推翻原有的内容,重新“洗牌”,重新写作。

在市场上同类题材一哄而上的时候,编辑往往需要做一个明智的判断,因为这种情况,往往和某种特殊背景相关联,譬如疫情发生后,很多的出版社都出版了疫情手册之类的图书。截至目前市面上已经有10多种的图书,其中完全同质化的图书就有8种,全部是手册,内容是教人们如何戴口罩,保持多远的距离,怎样测体温,怎样勤洗手,怎样消毒,怎样居家隔离等等。那么,如果此时此刻还要出版同类选题,编辑肯定要做出一个明智的判定。

另外,一个同类题材的选题就是心理疏导,此类选题目前市面上也已经有很多了,如果还有来稿,或者精心准备书稿,那就要考虑到内容的同质化问题。例如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出版社接到主要内容是心理疏导的书稿,编辑就需要马上就注意到,这个选题最终成书时必然已经十分滞后,仔细审核找出了亮点:人际关系,大概占了整个篇幅的五分之一。书稿显然是把灾难后心理疏导作为重点内容来处理,从而低估了疫情期间的人际关系问题。

其实,在人和人不能见面的情况下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既是疫情期间给全社会提出的一个新命题,也是涉及未来网络社会关系的重要命题。这就需要编辑重新考量这部书稿的价值所在,于是,作为编辑应立即提出建议,将书稿中有关心理疏导和分析的内容压缩到原本的五分之一,而将人际关系内容扩展到五分之四。毕竟,人际关系的处理是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完全没有心理分析,自然谈不上人际关系的处理。

此后,根据书稿既有的内容和编辑意见,列出了提纲,建议作者重新组织稿件。这个建议最终得到了作者的高度认同,有理有据也调动了作者写作的积极性,很快一部独一无二的疫情书稿完成,名为《疫情心理与人际策略》。鉴于此类书稿题材过于重复,广东省新闻出版局规定所有涉及疫情书稿均需送审,以免重复出版。而本书稿在审核过程中也得到了专家的一致通过。

作为编辑,应清醒地认识到,此类书稿不仅仅是为了短暂应对疫情期间的图书市场需求,而是预测到此后人际关系问题的长期存在。所以,下一步,编辑应修订此书,以适应广大读者在新形势下处理人际关系有所依据。

三、案头“去中介化”

案頭“去中介化”对于一个编辑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面对书稿,多数的编辑只是处理错别字和语病,完全是中介工作,没有自己的思想,说不出一部书稿的优劣,其价值自然得不到体现。一个成熟的编辑应该对稿件做出一个明确的判定,好在哪里,劣在哪里。好的地方保留发挥,劣势所在必要修改,这就是编辑价值的重要体现。在这一方面,有一位编辑,将一个籍籍无名的作者打造成了世界闻名的极简主义作家,他就是克诺夫公司的著名编辑戈登·利什。

1980年,雷蒙德·卡佛将自己的《新手》原稿交给了戈登·利什,经过利什两轮的逐行修改,删去了超过50%的原内容,最终呈现出了现在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2009年《新手》未删减原稿重新出版,其中文版于2016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比较两个文本,我们足以发现在这个短篇出版前后,编辑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首先是标题。卡佛的原书标题是《新手》,在小说中有几句话,“对于爱情,我们又真正了解多少呢?” “但是在我看来,我们只不过是爱情的新手。”而在1981年版的小说中,当初的《新手》却在编辑利什的手下变成了《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1981年该书出版后,卡佛表示该书是献给苔丝·加拉格尔的,出版后,他保证说,有一天,他会按照原来的篇幅重新出版他的短篇小说集。可惜,1988年,五十岁的卡佛英年早逝,未竟其原文出版之愿心。那么,他为什么当初要下定决心重新出版未删减版本呢?他肯定是对编辑利什修改压缩了50%的这个版本不满意的,但是,对于书名,他必然是认可的。卡佛作为以精简的文风出名的作家,其小说的标题却冠之以如此拗口的书名,这正是一种对这个短篇精髓的映照。正如渡边淳一所说,几千年来,唯有爱情没有进步过。小说中,赫布说了一句话,“当我们谈论爱情时,谈论的好像是知道自己在谈论什么,这件事情应该会让我们都感到惭愧”。那么,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呢?还是爱情,是各个确实不一样的爱情。而“新手”二字,的确是卡佛的标题,然而从出版的角度看,这两个字显然抵不过这那一长串的文字。这一串串字符在告诉读者什么,却又没有告诉什么,这正符合爱情这两个字眼的复杂性,谁知道呢?读完这篇小说,也许我们都会这么说。

短篇小说的开头必然是作家最讲究的部分,这关乎全局,为此,多少的作家撕掉了一张又一张只写了一句话的稿纸。两个版本的开头,编辑利什几乎没有做改动,保留了卡佛一贯直接切入现场的简练做法,《新手》的开头第一句话:“我的朋友赫布·麦克吉尼斯在说话。”细微的区别是,初版的第一句是“不停地说话”。这都无关紧要,也许是利什的意思。可见利什对卡佛的这种风格是十分推崇的。

接着,两个版本的内容出现了差别,对于随后的“我的朋友他是一位心脏病医生”,初版多了一句,“这种身份给了他这样说话的权力”。显然这是编辑利什加上去的,因为原稿里面没有这句话。这句话究竟有多要紧呢?在卡佛看来,是无所谓的,在四个朋友之间谈话,身份必然不是十分重要,因此加上这句话,显然多余。而没有这句话,读者只能看得出赫布本来就是个多话固执的人。可见作为编辑,在小说开头加几个字,必然斟酌再三。《新手》原稿接着写到,“他们四个人在餐桌旁喝杜松子酒。那是个星期六下午”。而原版却没有这个时间,这显然是利什删去了。时间重要吗?很重要,时间是一个让虚构变成真实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个时间又暗示着四个人的处于周末心理状态,心情很轻松,因此才能深入坦率地谈论这个话题。有评论家说,这是三代人的对话,老年一对在现场,中年的一对在回忆中,年轻的一对在倾听。没有周末这个特殊时间,他们岂能展开着漫长的话题。

作为编辑要遵循,改动需谨慎。接下来,是大量的原状和删除的对比了。如:在特芮讲她的前男友之后,原稿里面多出了这样一段文字,来介绍特芮和赫布的年龄关系,“她比赫布小十五岁,有段时间患过厌食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她去护士学校之前曾经辍学,成了个如她所言的‘街头流浪着。赫布又是亲切地说她是他的嬉皮士。”这段文字被利什删去了,显然,利什是充分了解卡佛的风格,甚至将他推向更加极致的简约化,所以,删去这些文字,是为了不打断这场谈话。

利什一直在为卡佛着想,编辑从来都是作家的助手。究竟初版中删去了的50%是什么呢?大量的删节是赫布讲述一对老夫妻在车祸当中的经历,其中讲到了老夫妻的伤势如何日见好转,老男人讲述他们如何相爱、如何恩爱,讲到他们在车祸发生的那一刻、他们的过往,以及他们病愈出院。这个恩爱的故事似乎和车祸没有多大关系,却深深刺痛了特芮的心,她趴在一旁一直在哭。随后赫布去洗澡了,特芮开始讲述她死去的丈夫。这一段大约占全文的六分之一。而这两处的删略都体现了卡佛的精简风格,这就是编辑利什成就卡佛的独到之处。而且从原稿来看,这两处显然已经可有可无了,因为他们对于爱情的谈论通过特芮对前男友的怀念,以及赫布对前妻的诚挚评价得以充分体现。

另外,初版删去了占原稿六分之一的小对话以及一些是重复,一些是铺排的内容,这足以见得利什的功劳。譬如,“我”和劳拉在一边听赫布和特芮讲述,其中夹杂了劳拉对爱情的肤浅理解,认为他们是幸运的;特芮重复他们还在度蜜月,过段时间再看等对话,显然已经是多余。删的最令人信服的一句话是赫布说的,“我们相爱,爱得炽烈,大家都是”。这句话是在说了“我们只不过是爱情新手”之后说的,显然和赫布的观点相忤,这话等于他承认了特芮和她前男友的爱情,显然多余且不符合当时的谈话场景。

从小说的人名删略情况,我更加同意利什的删略,譬如赫布的前妻的名字,譬如车祸中那对老夫妻的名字,还有饭馆的名字等等,这从文本的简略性而言,显然是必要的,同时也省去了读者对于文本中过多人名的厌倦。但是,处于作家的考量,这些人名却大可以视为符号,那就是艺术真实的符号,从这个角度来说,作家的使命是为了艺术真实考量,而编辑是为读者方便考虑,各有依据。

正如李敬泽所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个‘极简主义,现在我们知道,作为一个‘主义,那与其说是卡佛的创造不如说是编辑的创造,卡佛实在无法拒绝编辑老爷好意——顺便说一句,有一天,徐则臣对我说,他觉得编辑删过的卡佛其实好过后来编辑不敢删的卡佛,我同意,这本《火》里,诸如《人都去哪儿了?》,我估计如果编辑没删过,那就是一片狼藉。对于编辑的删减,卡佛是情愿的,而对于挂上‘极简的标签,他也是情愿的,但穿一身电报局的绿制服扮海明威,卡佛可能不大情愿。”

编辑的大刀阔斧往往会引起作者的极度反感,尤其是一些“大牌作者”,往往会附上“一个标点符号都不得修改”的说明。其实,这是作者不信任编辑的表现。但是不要紧,只要编辑是有依据地删改,无论多么过分,无论是多么大牌的作者,只要是为了作品好,作者最终还是会接受的。怕的是没有“去中介化”地编辑,看不出作品的优劣,这就无药可救了,因为无论如何,最终受益的还是作者,当然也是出版社、作者双赢。

四、周边“去中介化”

2019年第九届上海书业馆配年会暨图书馆与出版社高层论坛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图书馆界、学术界、出版界、传媒界精英聚首,探讨数字时代下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新功能和新定位。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指出,十年之间,网络技术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在数字时代下,图书馆和出版社都面临着点更加闪耀,对编辑而言,这是一个个性化的加工过程,也是体历史上任何一次科技革命都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发展机遇。

精英聚首,探讨数字时代下先生在認为,“内容是核心”,在他看来,出版是内容生产的源头,图书是一切内容产品的初始化形式。在数字化时代,出版社应面向整个文化产业,打破媒介之间的界限,“以内容为圆心,以全媒体出版为半径,画一个文化产业的大圆。”他说,以《哈利·波特》系列为例,小说只是产业收益的一小部分,而影视、游戏改编,乃至主题公园、授权产品的收益占了大比重,“我们要做的,就是以读者喜欢的方式提供产品。”

“任何时候,在任何一个行业经历了一个‘去中介化的范式转换之后,就应该自问这样一些问题:这个行业中间商的作用何在?其是否真的可以被剔除,或是由价值链上的任何一方来取代?这些中间商的功用对于用户整体体验是否是至关重要的,‘去中介化是否会影响到终端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杰夫·诺顿以下的这段话是否是对“去中介化”做好的质问,他说,“为编辑树立起良好形象,告知公众编辑的作用绝非仅仅是找出拼写错误那么简单(如果在我的晚餐聚会上对编辑作用问题组织一次非正式的投票,那么一定会发现大多数人都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读者提供与大多数用户创作的/自助出版的作品不同的、高质量的作品。这一步仅仅只是个开始。”

五、结语

当下流行一句话,很多出版机构都声称,要做图书出版全产业链服务平台,笔者认为这无疑是低估了编辑的价值,或者淡化了编辑的价值。作为一个出版机构,不仅仅是提供平台的“中介”,而是产业加工平台,从平庸中发现价值,将平庸的作品得以提升,将闪光点无限放大,让作者找到真正的自我,让更多有价值的作品影响受众,改变或匡正意识形态,提升或者逆转读者的价值观,这才是出版机构的使命所在。

参考文献:

[1]雷蒙德·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2]雷蒙德·卡佛.新手[M].孙仲旭,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

[3]侯志瑾编.疫情心理与人际策略[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

[4]渡边淳一.我的恋爱我的文学——渡边淳一在复旦大学的演讲[R],2016-02-14.

[5] J.K.罗琳.哈利·波特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6]乐梦融,周彦.图书馆和出版社如何应对“去中介化”[N].新民晚报, 2012-08-15.

[7]李敬泽.谁更像雷蒙德·卡佛?——序言[M].雷蒙德·卡佛.火.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

[8]刘美华.论图书选题的文化视角[J].怀化学院学报,2004(04).

[9]刘朔.图书选题品牌战略经营管理探析[J].传播与版权,2015(02).

[10]姜朋.图书选题的模糊综合评判[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 (01).

猜你喜欢

编辑工作核心价值
新形势下出版产业的发展对编辑工作提出的要求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幼儿园语言领域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浅析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
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谈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特点与素养提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