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现状对策研究

2020-09-02李会明易奇江群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期
关键词:技工一体化调研

李会明 易奇 江群

[摘           要]  随着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通过对湖南省技工院校的调研发现,在“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上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领导重视不够、教师参与度不高、师资结构不太合理以及教师下企业锻炼不够积极等问题。通过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深化校企合作等对策,着力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一体化”教学团队。

[关    键   词]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080-02

一、前言

200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86号)中提出:“要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试验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为准确把握当前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现状,探索新形势下“一体化”教师培养有效措施,推进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进程。

课题组对湖南省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进行调研,调研以问卷调查、现场座谈和个别交流的形式开展,重点是“一体化”教学及师资情况,其中包含:教师年龄结构、教师来源、教师企业经历、现有“一体化”教师人数、全面实行“一体化”教学所需“一体化”教师人数、“一体化”教师培养主要途径、普及“一体化”教学遇到的主要困难等。试图通过调研,深入了解湖南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现状,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一体化”教师特色培养发展之路。

二、我省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现状与原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集中座谈、个别交流等多种方式,对湖南省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进行调研,现将现状分析如下:

(一)教师基本情况

调研教师基本情况统计,年龄层次:年龄在35岁以下占58.0%,36~45岁的占32%,46岁~55岁占8%,55岁以上占2%。教师来源:院校毕业占76%,企业调入占3%,本校留校占21%。教师下企业锻炼经历:没有占72%,少于三个月占11%,三个月至一年占15%,一年以上占2%。学历层次: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6%。教师职业能力:初级职称占3%,中级职称占81%,高级职称占15%,正高职称占1%,高级工及以下职业资格占2%,技师占79%,高級技师占19%。“一体化”教师占所有专业教师的比重为31%。分析其原因:一是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应聘入职的教师理论功底较扎实,但技能水平有待加强;二是留校任教或企业引入的实训教师,技能水平强,但理论水平不够扎实,学历偏低;三是技工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大部分专业教师没有下企业锻炼的经历;四是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所占专业教师的比例偏低,缺乏有效顶层拉力及制度推力。总体上,“一体化”师资结构不够合理的现状比较明显;学历层次、技能层次参差不齐;下企业锻炼技能提升参与度不高。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参与情况

调研中发现,来自全省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师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认识不尽相同,赞成或基本赞成占85%,不赞成占15%,还有部分学校未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或试点工作不够到位,大约占到30%,无法进行调研,由此可见,专业教师对“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认识还不足,应积极开展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多种渠道的培训工作,统一思想,加强认识。而造成此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1)学校领导对“一体化”教学改革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激励机制不到位,“一体化”教学条件未得到有效保障;(2)教师适应“一体化”教学改革所需的专业技能不全面,真正能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很少,“一体化”职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3)“一体化”教师的量化评价考核体系尚未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体化”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技工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与水平不高,且参差不齐,影响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

(三)“一体化”教师下企业实践情况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出台相关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中提到要建立100个“一体化”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这为“一体化”教师培养方式之下企业锻炼提供了制度支撑和组织保障。下企业锻炼是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新产品开发、技术咨询服务,有效提高“一体化”教师的实践能力。调研中我们发现:有89%的专业教师希望通过下企业锻炼提升实践操作技能。但真正付诸实施的只有5%,其具体形式为: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咨询、项目攻关的占27.3%,企业见习实习、跟岗实习、定岗实习的占72.7%,这严重制约了“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主要原因表现在。(1)教师下企业锻炼相关文件及工作量量化办法不健全,考核机制不到位。(2)对企业的约束机制没有,企业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

(四)“一体化”教师培训工作情况

“一体化”教师培训应以思想认识、观念改变即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为重,以提高“一体化”教师积极性、参与度为纲,以提升“一体化”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能力为魂,注重多种方式并行,“走出去”——专业教师外出参与培训、“引进来”——聘请“一体化”专家来校指导。调研中我们发现:有67.3%的教师参加过培训,市培(5%)、省培(53.9%)、国培(8.4%),培训内容:技能提升(72.9%)、方式方法(27.1%)。希望通过培训,转变观念,提升技能,学会方法,更好地适应“一体化”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表现在:基础技能学习所占比重大,综合技能学习与提升所占比重小,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不够全面。

三、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的相关措施与对策

(一)加强顶层设计,转变教师参与“一体化”教学改革观念,提升积极性、参与度

近年来,人社部一直在推崇“一体化”教学改革,我省技工院校积极响应号召,纷纷申报参与,成立“一体化”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定制“一体化”教材、建设“一体化”场地,流程走了,形式有了,但最终值得总结和推广的改革经验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观念未从根本上改变,要想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培养一批“一体化”师资,学校“一把手”是关键,必须统一思想、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任何改革都是脱胎换骨、历经艰辛的事情,要从组织层面、政策层面、制度层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撑。明确“一体化”教师培训的总体目标,加强教师对“一体化”教学的认知、体验与实践,提高教师“一体化”职业能力,提升教师“一体化”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师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核心作用。

(二)深化校企合作,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提高“一体化”教师动手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既是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培养“一体化”教师的关键途径和必由之路,要依据相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5年一周期的下企业轮训制度。技工院校首先要与若干家大型骨干企业建立长期的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教师下企业锻炼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尤其要注重发挥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工院校名师工作室的领军作用,积极搭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与名师工作室的对接平台(两室对接),让教师与技能大师建立长期的一对一的结对关系,教师和技能大师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下企业锻炼时能接受技能大师“师带徒”式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精准培养,为一体化教师培养探索一条新途径。这种合作模式克服了以往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合作目的不明确、合作程度不紧密、合作时间不持久等问题。这一创新举措也正是本课题要研究和探索的重点。

(三)以培訓强能力,借培训促改革,拓展“一体化”教师培训途径,为“一体化”教师培养助力

结合调研中“一体化”教师的年龄层次,学历层次,职称、职业能力情况、教师下企业锻炼相关情况,技工院校要积极开展更大范围、更广视野、更高层次的培训,政府、企业、院校三方联动,有效合作,建立科学、高效的“一体化”教师培养机制。充分整合资源,加强政校、企校、校校合作,搭建全方位“一体化”教师培训平台。具体措施有:一是出国培训,积极组织“一体化”名师、专业带头人、核心骨干成员出国学习交流,学习先进理念、方法;二是专业理论学习培训,通过省级、国家级培训及高校进修,提升“一体化”教师的理论水平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增强“一体化”教师方式方法能力建设;三是实践能力培训,通过校本培训即校本导师结对拜师学艺、下企业锻炼技能提升、技能结对学习交流等方式,大力提高“一体化”教师的职业能力;同时,积极组织专业间“一体化”课程教学观摩,同步提升,一起成长。

四、结语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它是一个长时间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多方联动、协同培养的系统工程。要培养优秀的毕业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师资队伍的建设即“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是最关键的一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我们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方面,能走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李校屏.技师学院“一体化”教师的职业素质及其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56.

[2]赖建斌.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与教育,2010(4):96.

[3]刘桂平,王玉明,蔺树亮,等.对“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0(8).

编辑 郑晓燕

本文系湖南省人社厅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两室对接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YKT201910;课题成员:易奇、贺红妮、李会明、刘季冬、张志)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技工一体化调研
从技工到英雄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技工与专家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
调研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