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护理对预防假体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2020-09-02叶琴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髋部骨折术后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

叶琴

【摘  要】目的:探讨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预防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策略及效果。方法:将83例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以了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后基于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假体脱位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0、4.88%,对照组分别为9.52%、19.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Harris评分与ADL评分均较术前1d提高,而观察组出院时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为97.56%,高于对照组83.33%的满意度(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后予以合理的针对性护理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假体脱位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护患关系,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护理;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9-0205-02

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疾病,疾病高发群体为老年,发病原因多是摔倒所致[1]。不同于其他的骨折,老年髋部骨折最易造成老年人死亡,因此对于这一疾病就需要在确诊后及时的进行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上,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通过手术可以有效纠正骨折及进行骨折复位,且经过固定使得疾病康复[2]。然而在老年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后,受长期卧床、依从性不佳及护理不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常常使得患者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其中假体脱位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就属于常见的并发症类型,这些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巨大不适,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影响患者康复预后,因此强调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CT、MRI等影像技术检查确诊为髋部骨折[4]。(2)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3)患者有良好手术指征且无认知障碍。(4)本人或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并被批准。 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患者。(2)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3)手术后麻醉禁忌者。遵循随机及1:1方式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观察组41例,该组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69~93岁,平均年龄(79.21±1.52)歲。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68~93岁,平均(78.92±1.45)岁。比较两组在年龄与性别等基线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由同一组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围术期护理,主要在术前进行各项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合并疾病,对高血糖者进行降糖治疗,高血压者进行降压治疗,术前为患者简单讲解手术操作方法且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工作;术中护理人员配合麻醉医师与手术医师做好相关的护理干预工作,保证器械传递及时准确,且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的处理;术后则进行严格的生命体征监测、加强并发症防治、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

观察组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术后实施预防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1)假体脱位预防护理。①体位管理:在术后嘱咐患者为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且抬高患肢15°~20°,这样主要在于促进患肢静脉血液回流及预防术后患肢肿胀,可对患肢进行适当牵引以稳定肢体及预防不自主内收外旋情况;②翻身护理:为患者讲解翻身的重要意义,使患者能充分的配合,手术当天可将患者呈15°~20°翻身,在下面可垫上软枕,脊柱肘部力量让臀部抬高,预防长期卧床所致皮肤压疮,术后4周禁止侧卧;③功能锻炼:术后1d就可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长收缩训练、踝关节背伸训练、旋转活动,其中等长收缩训练主要是紧绷踝关节腿部肌肉,绷紧后放松,绷紧与放松均为5s,每组20次,每天4组,在收缩的时候控制运动量由大到小。术后2d进行患肢直腿抬高训练,并可取半坐卧位进行髋关节屈曲运动,但注意屈髋角度小于45°,这样可促进下肢肌力的提高,为床下行走做好准备;④下床行走训练:在2周后可下床行走,早期借助拐杖、助行器进行行走锻炼,下床时刻先移至床边并让他人协助将上身抬起,健侧腿先着地,之后是患侧腿离床,借助双拐站立。在行走的时候双腿分开,借助拐杖与助行器支撑身体重量,先小步行走之后转加大步幅。(2)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①基本预防: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关于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及预防的知识宣教,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术后详细的进行全身各个系统的检查,需重点的对重要脏器功能尤其是心肺功能进行检查,以便及时的防治并发症发生,抬高患肢的时候需要避免在腘窝或者下腿单独垫软枕,这主要避免影响腿部静脉血液回流;②机械性预防:具体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小腿静脉血液回流,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待术后麻醉清醒后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同假体脱位方法一致。锻炼上主要是术后6h协助进行双下肢踝泵运动,取仰卧位背屈足部维持10s,足部背伸维持10s,之后让髋关节恢复原点,顺时针活动足部10次后逆时针活动足部10次。在术后第1d可给予患者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治疗,2次/d,1h/次,10d为一疗程,加压泵治疗包含足底静脉泵、小腿—足底静脉泵、小腿—大腿静脉泵,通过加压泵治疗在于预防深静脉扩张及避免静脉内膜受损伤,且有助于促进深静脉扩张及促进静脉血液回流;③药物预防:在术后4~6h可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常规剂量的一半进行皮下注射,次日可增加到常规剂量,持续给药7d。在给药过程需要密切观察患肢情况,具体观察患肢皮肤颜色、皮温,观察有无肿胀与疼痛情况,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对肿胀及疼痛持续加重无法自行缓解者要及时的处理;④心理护理:术后因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等常使得患者容易对护理操作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详细同期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安抚患者情绪及提高护理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术后到出院时刻这一时间段发生假体脱位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例。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采取CT静脉成像、静脉磁共振成像、血液D-二聚体浓度检查等诊断。(2)在术后1d及出院时刻,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髋关节功能越好;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患者活动能力,涵盖10项评分内容,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3)出院时刻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分成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与不满意(70分以下)三个等级,采取现场发放与回收方式,回收率为100%,问卷效度为0.97。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

观察组在术后各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Harris、ADL评分

两组术后1d在各项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时刻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满意度

在出院时刻的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上,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 讨论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因身体灵活度差,平常行走时常容易因摔倒出现髋部骨折[5]。老年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意外易发疾病,由髋部骨折导致的剧烈疼痛。无法站立等因素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需要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在具体对髋部骨折的治疗上,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通过手术复位及固定达到治疗的目的[6]。然而由于患者在术后常常需要卧床,且卧床时间一般在数周,长时间的卧床让患者患侧受压及运动较少,这使得患者极容易发生假体脱位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会给老年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总体治疗费用,进而引起护患纠纷事件。所以针对老年髋部骨折就需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干预工作。

常规针对老年髋部骨折的围术期护理中,虽然总体护理策略比较完善,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局限,如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上一般是通过加强监测及辅助锻炼等进行干预,这样的护理干预方式往往无法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仍旧比较高,因此临床中也积极探讨更加有效的护理策略。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髋部骨折,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基础上,术后实施针对假体脱位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干预策略,可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小华, 赵婷婷, 袁经阳. “三防三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假体脱位的预防作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7(15):102.

[2]  冷娜, 曹利芸. 对手术后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6(21):42-45.

[3]  赵淑芳.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医学信息, 2018, 57(02):180-182.

[4]  張艺萍, 李湾, 孟冰.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26(20):48.

[5]  吕小梅, 吴玉芬, 周艳.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 血栓与止血学, 2018, 24(04):107-108.

[6]  林建坤, 孙伟超, 刘慧. 护理干预管理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25):106-107.

猜你喜欢

髋部骨折术后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不同方式的镇痛方法对于老年髋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循证护理在胆结石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骨科术后疼痛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缓解效果分析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