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护理价值探析
2020-09-02袁梦
袁梦
【摘 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6例下肢骨折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围术期指标。结果:观察组下肢骨折手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肢体疼痛以及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速度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下肢骨折;围术期;深静脉血栓;针对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9-0202-02
深静脉血栓属下肢骨折手术后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的愈合以及康复产生极大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血液在深静脉内凝结,对静脉产生阻塞并影响回流,导致肢体出现红色或红紫色[1]。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后如若发生脱落现象则还可能诱发肺动脉栓塞或是心脏骤停,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工作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将探究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护理措施应用效果以及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6例下肢骨折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2.8±0.5)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2.6±0.3)岁。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加强药物护理以及病情观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及相应的躯体按摩。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强化对其的心理疏导和干预,从而增强患者的心理建树,使其能够提升康复治疗的信心。②饮食护理:部分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会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肥胖或是其患有糖尿病,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在确保患者能够正常摄取营养的情况下为患者制定高蛋白、高纤维的事物,并根据其饮食喜好为其制定健康科学的菜单。增加患者的饮水量,,能够加快血流速度与降低血液的粘稠度。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围术期指标。
1.4判定标准
术后并发症: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肢体疼痛、肿胀等发生的概率。
围术期指标:调查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表的形式,满分100分,分数与满意度成正比。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后并发症
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观察组肢体疼痛发生率为8.33%,肿胀发生率为6.25%,尚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肢体疼痛发生率为27.08%,肿胀发生率为20.83%,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0.42%。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比较方面差异显著(P<0.05)。
2.2围术期指标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43±2.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9.62±3.53)分,且住院时间(12.61±3.16)天短于对照组(17.94±4.28)天,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多发生在下肢骨折术后的3-5天内,常常伴有下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等临床表现,重者可继发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或是肺栓塞以及心脏骤停[2]。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由于血管壁损伤,静脉血流通不畅或是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引起。血管与肢体之间牵拉时容易造成局部损伤股静脉,从而导致血管壁受到损伤,使血栓形成;术后患者长期卧床休息,下肢肌肉缺乏运动,血流减缓,导致血管壁处滞留大量的细胞成分,从而形成血栓;患者长期卧床还会导致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大量白细胞积聚,在向基底膜与内皮细胞的移动过程中容易损伤内膜,从而激活体内的凝血系统,使血液处于异常高凝的状态,从而形成血栓[3]。针对性护理就是根据血栓形成的因素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地护理干预,力求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达到高效的护理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43±2.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9.62±3.53)分,且住院时间(12.61±3.16)天短于对照组(17.94±4.28)天,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观察组肢体疼痛发生率为8.33%,肿胀发生率为6.25%,尚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肢体疼痛发生率为27.08%,肿胀发生率为20.83%,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0.42%,观察组几乎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为患者的病情带来了极大的改善。这也恰恰证明了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护理措施应用效果以及有效性。
总而言之,对于下肢骨折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助于患者术后减少深静脉血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时间,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维护良好的互换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行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翀,韩慧慧,艾芳,等.针对性护理模式在ICU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療法患者中对腘静脉与股静脉的血流速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8,024(001):109 -111.
[2] 姚美莲.下肢骨折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其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J].健康之友,2019,000(005):220-221.
[3] 刘晔娴子,陈静.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J].家庭保健,2018,000(024):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