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效果分析
2020-09-02戚超周秀方
戚超 周秀方
[摘 要] 职业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突出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专业性、职业性。为此,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出发点,结合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研究,并对教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有所借鉴。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体育教学;职业技能发展;实验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060-02
《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从事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体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此,本研究以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发展为出发点,总结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过程,对项目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本校2016级学前教育专业三班、四班,2016级机械班、2016级汽修一班、2016级纺织一班、2016级财会一班、2016级信息技术班作为分教学的试验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记为A、B两组,其中A组为2016级机械班、2016级汽修一班、2016级纺织一班、2016级财会一班、2016级信息技术班,B组为2016级学前教育专业三班、四班,以培养学生将来学前教育体育职业能力为方向。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围绕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等相关概念,查阅近十年的文献,梳理基于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体育教学的已有研究,为进行现状研究提供依据。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机械专业、信息技术专业、汽修等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体育教学现状和学生对体育的实际需求情况,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上述本校实验班级学生体育课中进行研究,由研究者参与课程改革的全过程,最终构建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体育与健康教学途径。
4.数理统计法。将上述实验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基于中职生职业技能发展的体育教学实施过程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職业体能,首先将各专业结合各职业在岗位工作过程中的特点进行了分类和教学内容的开发(见表1)。结合职业的特点分为三类。分别是:坐姿类,如信息技术、财经、服装等专业;站姿及移动类,如机械制造、纺织、建筑、导游等专业;其他类,如学前教育等专业。其次,针对不同的专业类型,根据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选择和开发了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坐姿类专业体育内容选择与开发上主要以健身跑、各种俯卧撑、仰卧举腿、倒立、向后掷实心球、大幅度腹背前后屈、转腰、压腿、跳绳、踢毽、太极拳以及部分球类项目为主;站姿及移动类体育内容选择与开发时,将重点放在台阶跳、慢跑、仰卧起坐练习(女)、俯卧撑(男)、连续蹲起等发展上、下肢、躯干肌肉力量的练习内容上,做简单机械体操、加强下肢,髋关节柔韧性练习等内容为主;其他类专业体育内容选择与开发上针对专业特点进行。如学前教育专业,除了要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职业体能外,还要教会学生基本的体育教育能力。因此,在教学实验中针对性地开发了幼儿基本体操内容、游戏创编、设计与教学方法、幼儿体操、韵律体操等主要内容。最后,在所有专业中补充了体育保健内容,同时在体育课的实践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可能会出现的职业病,进行了相关肢体部位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病预防和锻炼方法,力求将来有效预防一些职业病的发生,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打下基础。
最后,自2017年10月开始进行课堂教学实验,每个实验班共计72学时,教学实验分为了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在理论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老师讲授法、学生讨论法等。在教学中同时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视频及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实践课主要采用示范讲解法、学生分组合作练习法以及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体育选修课等形式进行教学。
(二)基于中职生职业技能发展的体育教学效果分析
1.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实验后,学生在50米、800米(女)、1000米(男)、实心球、一分钟跳绳以及踢毽子的五项素质测试对比中,学生各项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坐姿类学生五项素质平均成绩分别提高了0.3s(男)、0.2s(女)、24"(女)、22"(男)、0.2m(男)、0.1m(女)、6次(男)、4次(女)、16个(男)、13个(女)。而站类及移动类学生五项素质平均成绩分别提高了0.4s(男)、0.5s(女)、6"(女)、6"(男)、0.6m(男)、0.3m(女)、7次(男)、6次(女)、17个(男)、15个(女)。可以看出,学生综合素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对比坐姿类和移动类学生时,可以发现坐姿类学生由于多进行耐力素质等训练,因此800米和1000米成绩提高幅度较大,明显高于站类及移动类学生的耐力素质平均成绩,而在50米速度素质方面,移动类成绩明显高于坐姿类,其他项成绩也存在实验后的差异,而这与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职业特点进行的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是分不开的,也充分证明教学实验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2.实验前后学生对职业体能教学的认识分析
实验统计发现:教学实验前93%的学生不懂得职业体能这一概念,不了解职业体能对自己将来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而教学实验之后,学生对职业体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学生比例达到了100%,此外,对体育教学中开展职业体能锻炼的学生比例也从3.5%上升为87.3%,数据表明: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实验,学生体育锻炼的目标更加明确,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调动了学生参与以职业体能锻炼为主的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职业体能素质,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3.实验前后学生对职业体育保健知识认识分析
传统中职学校体育教材中缺少或很少涉及体育保健知识、职业病预防以及治疗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而大部分学生中职毕业后即面临社会就业,因此,这部分体育知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学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及针对性的体育实践锻炼,让学生们逐步树立了职业病的自我防范与保健意识。经过调查发现,通过教学,中职学校学生对于职业病预防方法认识的比例从第一学期的8.5%上升到91.6%,教学实验效果非常显著,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就业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保障。
4.实验前后学前教育学生体能和体育教育能力变化分析
教学实验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将来从事的幼教工作中的体育教育能力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没有认识到体育在学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而教学实验开展一年后,由于体育课内容和模式的改革,转变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此外,也锻炼了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首先从理论方面让学生了解了幼儿体育教育的作用,以及基本体操、体育游戏等项目的特点、意义等体育理论知识,其次,通过学生的课堂角色体验教学,锻炼了学生的体育课堂组织能力、各个项目的教学能力等,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结论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在教学实验过程中也转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认识和态度,促进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体育保健知识和职业病预防措施,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促进了中职学校体育课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學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羌梦华,崔思栋.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实验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8).
编辑 陈鲜艳
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基于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7429)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