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理念下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模式探索

2020-09-02张俊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期
关键词:幼教角色扮演心理学

[摘           要]  采取文献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基于教育信息化和生本教育理念,设计了一种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模式,并重点从自主学习、角色扮演、提问解答、总结提升四个方面来探讨在该模式下应当注重的教学关键点,以期为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  生本教育理念;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158-02

生本即以学生为本,以生为本是当前教改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方法上并没有限制,只要是能够突出以生为本的方法并且能够取得教学效果,就是好的方法、好的模式。当然依托当前教育信息化形势,笔者认为可以围绕生本理念打造混合式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模式。

一、基于生本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基于生本理念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混合教学模式中重点突出教学方案,具体由线上完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学习教学视频完成对学前儿童心理学内容的学习,并及时发现问题,然后在课下的教学中解决问题,教学中如果存在问题,教师需要进行反思并不断去优化教学方案来提升教学效果。

一般情况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要根据学前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现有的教学资源储备情况来考虑,从面向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以后从事幼教工作的知识与技能,教师要做到引导学生解决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上的重点、难点,并且拓展学生的思维。具体思路是基于网络构建在线学习平台,当然目前有一些现成平台可以使用,比如云班课。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优质资源,学生在线完成学习并依托网络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则在其中做指导。在线下课堂上,教师可以突出一些实践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比如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等。通过实践体验,师生共同围绕学习内容完成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

二、基于生本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基于上述设计,在生本理念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实践应当注重如下几个关键点。

(一)自主学习

按照混合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放在线上进行,利用微課或者MOOC的前置来引导学生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前置的微课或MOOC应当尽量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以及创造性,要让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教学视频来引发思考和讨论,同时教学内容要有趣味性和生活性,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促进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学前儿童的气质这一节的教学当中,先对教材上本节的内容进行梳理,通过分析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的重点来制作出教学视频让学生先学,本节中难点和重点是气质的类型与优缺点,幼儿不同气质类型下的教育方法,根据幼儿行为表现判断出其气质类型并因材施教。在微课的制作上可以依托一些经典影视作品来解析其中人物的气质,比如唐僧、林黛玉、张飞、孙悟空等,通过这些人物来了解和总结气质类型如胆汁型、多血质、抑郁质、粘液质。进一步可以根据教学视频来思考自己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二)角色扮演

生本理念注重学生成长规律,在生本教育理论当中,郭思乐教授用插秧和抛秧来比喻教育主体,即教育要顺应学生的成长,并且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现代课堂,为了顺应学生成长规律,生成性非常关键,因为只有学生发掘出来的知识才是学生自己的。所以在学前儿童心理学课堂教学中要特别突出实践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要遵循导入、探究、实践、总结的基本流程来使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了突出实践体验,角色扮演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方法。角色扮演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天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表现学生主体性。具体方法是让学生扮演幼儿园幼教和幼儿,模拟幼儿园教育当中的情境来实现对幼儿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体验,尤其是其中的重点,即根据幼儿心理因材施教,在这个部分就需要角色扮演来体验幼教在具体岗位上是如何工作的。而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则转变为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适当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比如,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的教学中先期可以举实际的教学案例,如有个刚刚进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妈妈送他到幼儿园后走了,该孩子一直哭着要找妈妈,教师就说:“你哭就不带你找妈妈。”而孩子则哭得更加厉害。通过案例来引入亲子关系当中的重要内容——依恋,案例中孩子的行为属于心理学上所言的分离性焦虑,这种焦虑如果严重是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案例中的孩子可以归类到反抗型依恋中,这种依恋类型的孩子,在妈妈离开时会表现为情绪波动极大,非常怕妈妈离开。在教育当中,案例中的做法就是明显错误的,这种做法可能进一步强化孩子的这种不良心理。一般应该是直接给出一个正面的指令,即你不哭,我就带你去找妈妈。通过这种解析之后就需要通过角色扮演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尤其是要强化学生的教学技能,让学生能够针对不同依恋类型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幼教工作的同时,也换位思考,从幼儿的角度去解析幼儿的心理,这样一来更容易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上的内容,同时角色扮演以实践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实现理实结合,让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作用,进而让学生进一步产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三)提问解答

实际为了突出实践体验,教学当中必须要有情境,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说法,知识要建立在情感上,即积极的情感会激活思维,加速认知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创造丰富的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轻松愉快地进行实践体验。问题是课堂上的核心点,通过问题来创造情境也是常用的方式,当然任何一个情境当中都是包含问题的。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在自主学习中所形成问题很关键,对教师而言,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并且引导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和意见,尤其是要让学生提出疑问,学生产生的疑问是最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解决这些问题是学生成长的关键,也是持续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当然教师也可以在情境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果学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最好是引导学生提问而不是预设问题。例如,在学前儿童记忆与思维章节的教学中,可以在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如何培养幼儿记忆和思维能力,这个问题实际上有些超纲,突破了教材上的内容,这种问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也符合学前教育中幼教工作的实际,那么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自己寻找资料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在课堂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把解决问题的方式展现出来,供师生一同讨论改进,可以为以后学生从事幼教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提升

课堂上的总结提升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这个环节中重点总结方法,并提出一些更加具有开放性的课题让学生去拓展研究,比如,在情绪与情感的发展章节的教学中,在总结环节通过总结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如何培育幼儿健康的情绪,学生可以在课下结合在线教学视频以及图书馆和网络上的资料来完成这一个课题的研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准幼教,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其必须要掌握的一门课程。在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下,本文依托生本理念,探索了一种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模式,即基于生本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并着重分享了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时应当注重的一些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何雯静.高职(幼专)学前教育职业化培养课程教学设计:以《学前儿童心理学》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110-112.

[2]王丹.浅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以《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5(1):95-96.

编辑 张 俐

作者简介:张俊明(1978—),男,山西沁源人,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幼教角色扮演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角色扮演
第三届亚洲幼教峰会评出十位“最美幼教人”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