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大学生素养之提升
2020-09-02华卫星
华卫星
[摘 要] 当猝不及防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作为每一个不能置身事外的大学生该怎样应对?大学生在特殊时期更要“宅其身,行其道”,在多个方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关 键 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学生;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0)02-0194-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其特点有成因的多样性、传播的广泛性、危害的复杂性、治理的综合性、事件的频发性等。
2020年春节年后,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NCP)疫情在武汉突然发生了,病毒的严重性让人措手不及,一场与病毒赛跑的无硝烟的战争拉开了序幕。这时正值春节假期,世界上最大的迁移——春运加速了病毒的传播,中国所有的省份都发现了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我们广大的青年大学生对这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毫无应对经验,随着网上不断增加的数字和不断刷新的汹涌而来的各种信息,学生的恐慌感和焦虑感不断扩大无所适从,而另外一些学生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整日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不亦乐乎。笔者试图通过本文阐述大学生如何在这种特殊时期临危不乱,努力提升自身素养。
一、政治法律素养
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毫无经验,对特殊时期的法律法规产生漠视或无所谓的心理,缺乏敬畏心理,缺乏必要的政治素养和法律素养。大学生只有通过学法、知法,才能避免违法,所以在假期里学生要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关于疫情防控的法律知识,包括《传染病防治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碍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案例,如故意传播病毒,拒不服从防疫现场管控措施,扰乱医疗机构及隔离观察点正常工作、医疗秩序,编造、传播涉及疫情的虚假信息、谣言,“暴力伤医”等危害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等等。学生每天都要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平台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严格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下依法发布的有关疫情防控的决定、命令、通告,配合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防控而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绝不成为危险的易感人群,绝不出现任何妨碍疫情防控的行为。
二、科学求真素养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打赢疫情防控战,我们必须相信科学、依靠科学,运用科学力量战胜疫病。面对肆虐的疫情,很多大学生缺乏科学理性的思维,缺乏科学求真的素养,失去了基本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有人未认识到病毒人传人的严重性,未意识到无症状感染者也存在传染的事实,自认为年轻体质好,对病毒存在侥幸心理;有人陷入恐慌情绪中,看到网上说某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大量抢购,反倒吃出了其他毛病;有人听信网上一些不实的小道消息,无所适从惶惶不可终日,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情绪恐慌心理。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在疫情突发时期更要用好科学这一有力武器战胜疫情。其一,提升自己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尊崇科学、相信科学,保持理性客观的心态,不盲目焦虑,不随意恐慌。其二,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的学习,在生活中科学地自我保护和救助他人。其三,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预防意识,加强预防能力。其四,学习钟南山、李兰娟等一大批专家、院士、医务工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攻坚克难,逆行而上,用科学的力量筑起一道抗击病魔的坚实防线。
三、健康生活素养
专家认为:长期、规律、合理的健身运动能够增强和提高全身免疫力。在疫情突发时期,隔离是最好的办法,于是,学生有充足的理由宅在家里,他们足不出户,晚上熬夜追剧打游戏,白天睡懒觉,三餐不规律,身体素质日益下降。随着身体素质的下滑,免疫能力必然下降,病毒也更容易侵入。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学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给自己列一个令自己愉悦且有益身心健康的每日清单并执行,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在家里、阳台或者无人的场所适当运动如打太极、练瑜伽、平板支撑、俯卧撑等,减少精神上的紧张感,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感。同时在饮食上保证每日营养均衡,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和稳定良好的情绪,使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模式成为一种习惯,增强自身抵抗力,抵御病毒入侵。
四、自主发展素养
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有借口,所谓“宅其身,行其道”。为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源和传播渠道,各大院校响应政府号召,客观上会延长假期时间,学生在家无所事事,整日沉浸在恐慌中无法自拔,除了电脑电视手机外,没有任何目标,除了微信淘宝抖音,没有任何进步,白白荒废大好时光。“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牛顿就是在一场严重的瘟疫席卷英国的时候,沉下心,把他所有的能量和精力都投入学术的研究之中,为未来创造举世瞩目的成就打下了基础。有人说:“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青年学生在这段特别的日子里要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一是品读东西方哲学经典作品,在阅读中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辨能力。二是读文学作品、赏文艺佳片、看文化节目,操练自己喜欢的才艺如书法、绘画、乐器等,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三是利用网络平台及手机软件自觉进修专业知识,师生通过线上切磋琢磨、教学相长,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做到“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另外,也可利用网络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甚至可以自学一门外语。总之,学生不能被动而要积极主动地出发,在这段特别的日子里踏上一程孤独的自我发展之旅。借用朱光潜先生的座右铭:但凡此身应该且能做的,决不推诿给别人;但凡此时应该且能做的,决不拖延到明天;但凡此地应该且能做的,决不幻想着彼地。
五、生态文明素养
大多数国人对于2003年的SARS疫情还历历在目,口腹之欲让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青年大学生虽然对17年前的那场灾难没有直观印象,但历史很快重演,这次由买卖、食用野味引发的武汉疫情再次警醒世人,我们必须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的行為方式。事实上,多年以来,整个国际社会和我国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禁食野生动物的宣传一直没有间断,但是知易行难,我国人民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但人们自身生态文明素养提升的步伐却未跟上。有报告显示,我国在绿色消费、垃圾分类、环保实践和监督举报等方面存在认知度高、践行度低的现象,人们的生活陋习仍没有改变,包括追求奢侈品、乱吃野味、礼品的过度包装、对塑料袋的无节制使用,垃圾的无分类丢弃等。在这样现实的背景之下,疫情过后,切实提高公众包括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事虽难,做则成。大学生更要在社会上起表率作用,一方面,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的行为,把生态文明行为落到实处,譬如人走关灯,合理设定空调温度,一水多用节约用水,按需点餐消费不浪费,自觉分类垃圾,废纸再利用,多用环保袋少用不用塑料袋,搭乘公共交通出行,等等,把低碳绿色的生活理念变成行动,并把行动变成习惯。另一方面,大学生还应积极参与环保志愿服务,充分利用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环境保护节日,参与义务植树、环保宣传、环保下乡实践等活动,宣传推广环保理念,使全社会都养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当全社会、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我们的家园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六、责任担当素养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危难之时唯有担当方显忠诚,为战胜疫情,很多医学专业的师生奔赴前线,成为病患者的守护者。作为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每一位学生都牵系着一个家庭,每一个青年都应担当一份使命。首先,要做到不聚集不聚餐,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帮助家人提高防控意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不给社会添乱,就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负责,就是对这场战役作贡献。其次,“若有战,招必回”,大学生党员干部和班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和学校需要志愿者时,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配合做好宣传、统计、检测、检查、督促等相关工作,为阻击疫情贡献一分力量。再次,当遭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大学生要有科学客观理性的态度,不夸大也不侥幸,不恐慌更不轻慢。我们的青年学生应自觉做科学的传播者、谣言的粉碎者、健康的守护者、家庭的关爱者,并在今后的生活中以此为戒,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地球,敬畏自然、敬畏规律、敬畏生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刘秀凤.生态文明素养应当成为公众基本素质[N].中国环境报,2020-02-10.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