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出口困境

2020-09-02周荣耀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期
关键词:艺术类学历毕业生

[摘           要]  高职艺术教育专业目前处于三重尴尬的地位,其直接原因是专业申报时的“擦边球”初衷;而其用人标准中的学历门槛与专业壁垒则是深层次原因。鉴于基础教育事业需要艺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客观现实,艺术教育专业的尴尬地位亟待改变。其突破口有四:首先,适当降低学历门槛;其次,打破专业壁垒;再次,办名副其实的艺术教育专业;最后,服务学生对更高层次的学历追求需要。

[关    键   词]  艺术教育专业;学历门槛;专业壁垒;服务宗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149-03

一、艺术教育专业的尴尬地位及其表现

艺术教育专业是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两个层次中均有设置的专业。目前全国开设(过)此本科层次专业(专业代码040105)的院校有42所(含独立学院6所),其中部分高校已于近年停止招生。作为高职专科的艺术教育专业在2015年以前是与“书法教育”(专业代码660136)等并列的一个专科专业(代码660242),2015年已经将“书法教育”专业并入,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大类中的一个国控非艺术类专业(专业代码670117K)。这使它在现实中处于极为尴尬的地位。

(一)艺术教育专业的在校生在入校前往往偏偏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的经历,几近“艺术白丁”

我们针对2014—2016级近300名在校生所做的问卷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现象——根据调查显示,有75%的艺术教育专业在校生在入校前并未接受过实质性的艺术门类的训练。促成此结果的因素可能主要来自如下三个方面。

1.非艺术类的专业性质,使艺术教育专业的招生对象主要集中在没有集中受过较长时间艺术门类训练的高中毕业生上。当然在云南这样一个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的边疆民族省份,也包括另外一部分高中生,他们在高一下学期或者高二开始尝试走艺术专业生的门路——确切地说他们之所以选择做一个高中的艺术专业生的首要因素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但是又想争取更高层次学历晋升机会,而非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的志向。

2.集中受过较长时间(12个月及以上)艺术门类训练的艺术专业生在高考时往往流向了艺术类专业,仅有极少数艺术专业生,有可能在入学考试竞争中失利的情况下,与非艺术专业生在非艺术类专业的入学机会上展开竞争而进入。但是由于艺术类专业对文化课成绩的总体要求相对于非艺术类专业来说比较低,在艺术类专业入学考试竞争中失利者要想进入“艺术教育专业”就得在自身并不占优势的文化课成绩上与非艺术类专业的考生一决高下,因此在非艺术类专业入学考试竞争中胜出的艺术专业生其实非常少。

3.集中受过较长时间艺术门类训练并顺利考入艺术类专业的在校生自2016年起没有了转入艺术教育专业的可能。为严格规范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2015年12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5〕11号)在附件《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中规定“凡艺术类专业录取的学生,入学后不得转入非艺术类专业”。随后的2016、2017、2018年同期下发的同类通知在附件“要求”中均保留了这一规定。

就这样三方面因素,使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反倒多半是未受艺术训练的“艺术白丁”,这可真是一个令人倍感讽刺的现实。

(二)艺术教育专业致力于把已经错过了“关键期”的“艺术白丁”培养成未来初等教育中的艺术课程教师

关键期是指某种知识或行为经验在某一特定时期里最易获得、最易形成,错过这个时期就不能获得和达不到最好的水平。自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发现并提出动物行为发展的“关键期”理论,且因此于1973年获诺贝尔奖生理学奖之后,人类广泛开展了对自身各种能力与行为的发展关键期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就。我国学者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共有6个关键的转折期,17~18岁是最后一个。[1]的确,自婴幼儿时期开始,未成年人的思维先后出现动作思维、言语思维、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恰恰是学习操作技能和艺术表现的最佳时机。“中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接受舞蹈教育的最佳年龄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身体柔韧性强,关节灵活,可塑性强,适合接受专业的舞蹈训练。这时学习舞蹈,有利于中小学学生舞蹈表演技能的迅速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因此,成年之前如果不经过基本的艺术课程训练,成年之后再学就错过了最佳时机。

从专业名称上看,艺术教育专业有两重逻辑内涵:(1)它与语文教育、数学教育等专业类似,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师范类”专业,教育教学理论与能力属于其核心业务素质,艺术类科目的知识、技能属于其支撑性业务素质;(2)其毕业生的知识、理论、技能和素养,在覆盖面上要广而在精深程度上要逊于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艺术教育专业的三年制专科生入学时基本都已经成年,已经错过了支撑性业务素质培养的关键期。没有经受艺术门类的训练,要想在18岁以后同时学习两种或更多艺术门类的课程,对他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三)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遭遇“闭门羹”

在目前的基础教育用人标准上,本科层次的艺术教育专业尚且可以为中小学、幼儿园输送合格甚至优秀的艺术类师资;但是专科层次的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因其学历层次为专科,就只能去幼儿园。而幼儿园在教师招聘上又有“限学前教育”(或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壁垒。更何况与中小学不同,幼儿园想要的是能熟练驾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弹唱跳画讲”等技能兼备的“全科教师”,而非仅胜任某一科目的“专科教师”。培养艺术类师资的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就这样频频遭遇闭门羹。这简直就是人间的悲剧。

二、艺术教育专业陷于尴尬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擦边球”初衷

在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下放、落实的情况下,每一所高等职业院校都有权利,事实上也不得不紧跟区域社会事业和产业发展步伐,在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进程中优化专业结构。高职院校通过拓展专业布局在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紧紧围绕社会需要,其次还要基于自身既有专业结构。在社会需要大量幼儿教师,而艺术活动又是幼儿园开展的众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下,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向学前教育拓展有着充分的理由。但是,由于不得而知的具体因素,致使“学前教育专业”的申报屡屡遭受挫折。申报者就打起了“擦边球”——先申报艺术教育专业,用其专业之名,行“幼儿艺术教育方向”之实。不得不说这是在现有体制下,高校专业布局拓展的无奈而又堪称智慧之举。但是好景不长,教育行政部门为整肃办学秩序,利用宏观层面的专业结构调整之机,三令五申禁止高职专业之下再设方向。而随着“学前教育”师资的供求矛盾越发凸显,有了三年以上的艺术教育专业办学经验,再度申报“学前教育”获得成功之后,艺术教育专业的存在合理性被再度贬抑,几有被废之险!

(二)深层原因:学历门槛与专业壁垒

1.小学教师招聘之学历门槛

自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一直阔步向前、凯歌高奏。到2005年10月有人曾用“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来形容公务员队伍中的高学历现象,从这个侧面或可印证用人标准中的学历门槛也存在“水涨船高”的不争事实。在用人标准的学历门槛水涨船高影响下,小学教师尤其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核心课程任课教师的学历要求都提升至大学本科。而原本培养幼师的中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要对口就业只能到幼儿园里做薪资水平低于“幼儿教师”的保育员,为与三年制专科的人才培养规格相区别,在专业论证会上曾有专家建议中高职衔接的艺术教育专业五年制专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定位为“保育员”。连五年制专科的境遇都尚且如此,这也难怪中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只能做保育员了。如果说广义的“幼儿教师”是指幼儿园的所有工作人员,那么狭义的“幼儿教师”则只能是像中小学里担任课程教学任务的任课教师。而在目前要做这种狭义的“幼儿教师”就起码得大学专科(含)以上学历,如此一来,小学教师岗位就对高职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关上了原本就渺茫的大门,艺术教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只能向幼儿园方向突圍。

2.幼儿教师招聘之专业壁垒

艺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遇到了用人单位的专业壁垒,尤其是在应聘公立幼儿园时,由区县级教育局统一组织发布的公开招录简章中一般都明文规定“限学前教育专业”,有些虽然不明文规定,但在报名资格审核时对“艺术教育专业”“幼儿艺术教育方向”不予承认,拒绝该专业毕业生的报考。用人标准之专业壁垒就这样被堂而皇之地筑起来了,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向幼儿园方向突围的可能再度破产。

3.基础教育需要艺术教育专业人才是客观事实

一个事实是,基础教育需要艺术教育专业人才。而专科层次艺术教育专业人才服务于基础教育之艺术教育板块,仍有其用武之地。

单纯从传统的教育视野看,当然是最需要全能型的教师,因此幼儿园“全科教师”确有其必要,但是从客观的学前教育实际来看,这一导向有两方面的弊端。首先,我们不否认幼儿园里有一些全能型的教师,但这并非全部。如果只有达到全能型的“全科教师”标准才能做幼儿教师,那学前教育事业中合格师资的缺口将会更加巨大。其次,社会越发展,越需要更加精细的职业分工与岗位协作。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长板理论”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信息化时代知识总量的激增,使得学校教育要培养百科全书式的通才越来越不可能,复杂而重要的教育事业也正是需要分工协作的。从工作多年的幼儿园园长那里获得的信息也支持这一点。她们非常需要专门学习艺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客观上都是全科教师不可能,而艺术之间又具有一定的相融互通性。在学前教育阶段对艺术的造诣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幼儿教师在跨专业的艺术门类上能够做到粗通恰恰是最好的。现实却是,一方面本科层次的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幼儿园不感兴趣,开设专科层次艺术教育专业的学校又太少,少到几乎没有;另一方面,幼儿园的公开招聘各项工作又是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区县级教育局统一管理,幼儿园没有完全的人事权,无权修改区县级教育局为其确定的招聘条件。

正因为在理论上,专科层次的艺术教育专业人才虽然不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全能型”“全科教师”,但其仍然可以通过岗位分工与协作而胜任学前教育工作,它才在客观的实践中受到学前教育一线管理者的欢迎,这才是理论逻辑与客观现实需要的契合。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理论逻辑与客观现实需要,教育部在宏观的专业结构调整中将书法教育合并入艺术教育专业之中,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取消这两个专业。否则的话,直接取消艺术教育专业,也就没有了其所遭逢的尴尬境地。

由于上述两重境遇与艺术教育专业在客观现实中的价值尚存的悖谬现象并存,我们才说学历门槛与专业壁垒原本就是不必要的。只是教育部对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此类规定疏于管理,社会潮流又推波助澜罢了。

三、改变艺术教育专业尴尬处境之对策

教育部在宏观的专业结构调整中保留了高职艺术教育专业是符合教育与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的,但是此专业的尴尬处境也暴露出其他方面工作的疏忽。要改变高职艺术教育专业的尴尬处境,就需要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奉行唯才是举,高职院校践行服务宗旨。

(一)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奉行唯才是举

如果从“管理即服务”的角度来看,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幼儿园的管理应当包括服务的内容,或者说应当带有一定比例的服务色彩。常言道“对症下药”,如果说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可胜任小学艺术课程教师但实际上却因为“水涨船高”而难以如愿、幼儿园客观上需要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做老师而又不可能,这些都是“症”的话,那就需要奉行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选才用才原则,具体来说就是降低学历门槛、打破专业壁垒这两剂良药。

1.降低学历门槛

降低学历门槛,是针对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可胜任小学艺术课程教师但实际上却因为“水涨船高”而难以如愿来说的。因为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课程的学习对学习者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确有必要优先提高其任课教师的学历门槛。但是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并不需要大学本科应掌握的那样全面系统而又精深专门的知识与理论,能够带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就够了,专科层次的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是可以胜任这类工作任务的。因此,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招聘小学教师时可以在此类课程任课教师岗位上适当降低学历门槛。

2.打破专业壁垒

打破专业壁垒,是针对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向幼儿园求职时被拒来说的。学前教育事业需要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艺术教育是关于美的教育,对塑造幼儿良好品德,激发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和表现美的兴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固然在跨领域教育方面强于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但是在幼儿艺术教育方面,他们恰恰是“短板”,需要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这方面的“长板”。因此,打破专业壁垒,既满足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客观需要,又吸纳了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何乐而不为呢?

(二)高职院校践行服务宗旨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主体,理所当然地应该自觉紧跟国家宏观的专业结构调整步伐,结合自身实际,拓展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办学过程中出现的艺术教育专业地位尴尬问题,应该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既服务社会需要,又服务于学生升学的需要。

1.服务社会需要

如前文已经述及的,社会的基础教育事业之艺术教育板块,确实需要艺术教育专业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就应该自觉服务于这一需要。要前期走出申办学前教育专业未果的“阴影”,放弃打“擦边球”的心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培养专科层次的艺术教育专业人才,使艺术教育专业实至名归。

2.服务学生升学

自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以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然成为职业教育理论界和实践中关于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的自觉共识,尤其是以服务学生就业的人才培养服务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高职院校都尽心竭力,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但是当专科毕业生在就业时遭遇学历门槛时,我们是否也该将注意力向“服務学生升学”这一角落适度地分散呢?这可能为他们提供将来进入小学、服务小学艺术教育的机会创造机会。再者,“专升本”方面的数据也是纳入就业率进行统计的。更何况,服务学生升学,也是贯彻“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人才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黎波.儿童关键期的教育[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65-66.

[2]赵晓勇.论舞蹈教育的关键期[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4):97-100.

编辑 曾彦慧

作者简介:周荣耀(1983—),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哲学。

猜你喜欢

艺术类学历毕业生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膨胀学历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知识无力感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