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下高职院校选课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0-09-02彭朝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高职

[摘           要]  选课制度是学分制的核心和基础,是自主构建适应个人发展的知识构架,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分析在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过程中学生本身、学校、选课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人才培养方案、学业导师制、校企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    键   词]  学分制 ;选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054-02

学分制从根本上讲是尊重和承认受教育者个体差异这一事实而采取的充分尊重受教育者权益、体现受教育者中心地位的教育制度。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两个新的特点: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对富有创新精神的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新入学的大学生在素质及能力方面个体差异较大。面对如此形势,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一、选课制内涵及意义

学分制是一种集选课制、导师制、学分计算于一体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作为学习计量单位,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下的选课制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1)选课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分制下允许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自身条件来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学生也可以自己选择课程教师和修学年限。(2)选课制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各种学生对课程的不同要求,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较充分的条件。(3)选课制也使學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主动和自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也大为提高,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对学生的学习动力更有强大的推动作用。(4)同时也能调动任课教师的教学主动性、责任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选课制贯彻“全面培养”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求,为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条件,也使现行的高职教育制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

二、高职院校学分制选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在推行和实践学分制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特别是选课方面。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大,不知道选择哪些课程;教育资源不足、实训条件有限等问题,导致学生选不到自己想学的课程;跨专业、跨学院、跨校选课和学分互认等问题,都限制了学生选择课程类型和资源的不足。虽然实行学分制有利于优化知识结构,有利于各类人才的培养,但若不加以解决,可能会出现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和不完整性,反而会导致学生的能力不足问题,影响毕业和就业,甚至职业生涯。

(一)人才培养方案不符合选课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选课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它规定本专业学生应修读课程的总学分、必修课课程和学分及选修课学分等。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按照原来学年制要求制订专业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只是修读年限增加了1~2年,这样不符合学分制要求,学分制应没有修读年限。同时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修完全部课程,虽然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能保证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但必修课所占比例大、选修课比例明显偏低的现状,并且选修课没有一定知识结构,不易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特长优势,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

(二)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学生在选课时,没有目的性,不知道选择什么课程,容易随大流,部分学生选修的专业或课程等到上了一阶段后才发现自己不喜欢或不适合,因而逃课玩游戏者甚多;不少学生基于“考试是否容易通过”为选择标准,选择易学或管理宽松的课程,从而忽略了非常重要的理论课程,造成学业基础不扎实;有学生高估自己,选择课程过多,希望能尽快学习完,获得毕业所需学分,反而导致无法完成预定学习目标,导致自信心受到打击;对没有选课经验的学生来讲,他们选择课程常常仅能从名称上查阅资料获取一些课程信息,不能够清晰了解每门课学习内容和实际应用,很可能造成选课不明智的现象,上了才发现和想象的不一样。

(三)学校资源的不足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教师数量的增加幅度远远落后于学生规模的扩大幅度,师生比出现偏低现象。同时高职院校在各方面的投入、师资的配备、实训基地建设的速度都跟不上扩招的需求。课程资源总量不足,选修课程资源紧张、课程内容陈旧,课程体系之间有机联系不够,整体功能不强。由于基本教学工作量加大,教师科研压力大、职称评聘压力大等问题,导致教师开设选修课的积极性不高,可开出的选修课仍然很少,必修课开出的班次也不多,相当一部分课程不能保证每个学期都能开出,学生选课时冲突较多,选择余地较小。实训课对高职学校来说比本科学校更重要,但由于实训设备条件不足,导致实训课程的开出率不高,学生也无法选修实训课。学校的其他教学设备仪器(包括教室、计算机机房、语音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资源等)保障不足,设施短缺现象比较普遍。

(四)选课机制的不完善

在实施学分制后,教学管理中的课程设置、课表安排、教室安排、教师配备、成绩计算等还是按原来学年制时的情况进行,没有充分考虑学分制的特点,学分制关键在选课,要以每个学生为基本单位,不像原来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学生的选课流程也不完善,使教学管理的复杂性及难度大大增加,需要建立适应学分制改革需要的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才能应对新的变化。

(五)选课制下教学管理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高等职业学院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制 3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5年,凡提前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种教学环节及学分,可以提前毕业;对在标准年限内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允许延长学习年限。虽然有着弹性学习年限的规定,但要提前毕业,几乎不可能达到。同时,在课程管理包括课程选修原则与程序、学分与学时、课程的免修与免听、课程的考核与成绩记载、跨校选课管理等方面都需进一步完善。

三、应对策略

(一)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分制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要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模式、强化技能训练为基本原则,将课程体系分为专业群平台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和选修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设定专业能力指标、专业核心课程描述。还必须增设课程学习路径图,方便学生了解前后课程的关系。选修模块增设其他专业技能课程包和课程包能力描述,与校企合作的订单班还需增加校企课程包。

(二)建立有效的学业导师制

师资队伍状况是学分制得以顺利推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学校实施学分制、选课制成功的重要条件。学校要重视教师对“学分制”“选课制”的引导工作和沟通工作,要举办“学分教育教学管理”培训班轮训教师,提高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学分教育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加强课程选课指导,学校要出台“学业导师制”管理办法。由于学生刚刚步入学校,对专业还没有清晰的认识,更加没有意识到为将来步入社会做打算。学校应该对学生做好专业领域的指导工作,让学生明白学好这一领域所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重视课程的选择,学生要以长远目标为打算,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学分制管理模式,特别要注意选修课程的选课指导,达到选修课的学习目的。

(三)加强学生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学分制模式下,學生的学习规划设计会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生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规划上和课程选课上,则需要注意将学生自身特点和职业生涯结合起来,将学习规划及课程选择和未来职业知识联系到一起,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业学习作为进入未来职业的起点。具体而言,教师在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规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选课是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教师只是一个协助者,从一开始便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然后,教师基于自身对学校专业、课程以及社会职业的了解,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继而引导学生进行倒向的反推,在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之上,制订出一个符合专业发展又符合学生兴趣的学习规划,而这种完全从学生出发,引导学生所设计的学习规划,学生自己也会更为主动积极地予以落实。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授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学校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的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毕业生为目标。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设门类繁多的选修课,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项目库、案例库;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线上课程拓展课程资源。利用职教联盟,利用各学校优势学科和专业,学校间制定跨校选课与学分互认等制度进行试点,拓展学校课程资源。利用校企融合,学校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改革传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校企双方资源,创新开发企业课程,实现校企互补互促、互利双赢,同时拓展课程资源。

四、结语

本研究积极探索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机制,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拓展课程资源、建立学业导师制、加强学生学习生涯教育等措施,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的不同要求,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充分条件,使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习更加积极进取,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兴趣爱好。通过学分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向阳.对高职实施学分制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2]张宏斌.学分制下选课管理制度分析及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6).

[3]韦建涛.高职高专实施学分制中的问题及对策[J].柳州师专学报,2006(4).

[4]岳健.学分制下高职院校培养模式的难点问题和对策[J].亚太教育,2015(25).

[5]饶凌平.学分制和选课制以及其利与弊[J].教育(文摘版),2015,21(9).

编辑 马燕萍

基金项目:2018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广科三一海工学院为例”(编号:JG201836)。

作者简介:彭朝阳(1974—),男,讲师,就职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汽车学院,主持了国家级实训基地1项,主持了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项,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省级科研和教改课题。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高职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学分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关于完全学分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