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双语教育视域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2020-09-02武斌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能力

武斌

[摘  要]近二十年来,各高校不断开设双语课程,目的是使培养的大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国际交流与合作,有效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双语课程的建设至关重要,然而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有些课程的效果不甚理想。本文探讨双语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可能存在的困难,并提出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双语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双语课程  教学能力  双语教师发展

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以此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而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优质的双语教育至关重要。教育部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教师队伍专业化与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国际上很多英语非母语的国家及地区普遍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双语教学,如瑞典、德国、荷兰等。近年来,中国众多高校也开设了双语课程,更有一些高校开设中外合作办学,绝大部分专业课均采用双语开展教学。在双语课程中,授课语言、教材、幻灯片、补充材料等大部分采用英语进行,课后作业、测验、期末考试等也基本上依托英语作为媒介语言。通过开设高质量的双语课程,学生将英语作为知识的载体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提升,从而更好地了解国际科技动态、参与国际交流、甚至增强国际影响力[1]。双语课程对授课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从教学角度来看,双语课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由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相对于其他因素(如教学硬件、资金投入),教师的教学表现与学生的学业成就联系更为紧密。因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保障双语教学质量至关重要[2]。

双语教育视域下教师教学现状

双语教育中不乏各种不足之处,尤其是当前的双语教学存在若干问题亟待教师、学生、家长及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1.外语障碍较难克服

双语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从教师角度来看,当前很多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外语水平不太匹配,主要表现在虽然专业知识过硬,但是外语水平欠佳,尤其是听说能力难以满足教学需要[3]。最主要的影响便是上课不能用流利的、恰当的英语表达教学内容。具体而言,有些教师受方言影响英语发言不标准,语音、语调学生较难理解。有些教师英语流利度较差,在思考时出现较长时间的间隔与口误,影响自身教学技能的发挥,降低了课堂进度、授课内容的饱和度和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同时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薄弱,表现在听说读写不能够满足课程要求。我国中学阶段基本上都是采用中文授课,未能培养出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的学习习惯,中学英语教育以应试为主,学生处在题海战术中,未能广泛地进行语言输入与输出训练,再加之大学英语课程仍以基本的听说读写为主要教学目标,较少考虑从大学英语到双语课程之间的过渡,这使得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国外原版英文教材时会束手无策,面对教师的英语授课内容不能及时消化,课后复习时将大量时间用在查单词上,而非专业知识的巩固理解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模式传统

在很多双语课程中,教师有意或无意地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位置,未能有效地开展课堂互动。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大多未接受过系统、正式的教学法培训,通常都是按照自己之前的受教育方式开展教学,即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以教师一人言为主,課堂内容多、难度大、着重知识的理解识记,而非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创新。双语课程的授课绝不是简单地将讲课语言从中文转换为英文,而是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变化作出回应,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进行把控并调整授课行为与技巧。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简单地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强调学生思维跟上教师的步伐,教师的授课重点在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非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目标。在双语课堂环境下,教师若不关注教学模式的转变,而一味沿用传统的,将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尤其是英语听力及口语较弱的学生。学生会逐渐认为使用英语反而影响课堂内容,知识的获取充满阻碍,从而对双语授课模式产生抵触情绪,会更倾向于选择汉语授课的课程而放弃双语课程的学习。

3.教学效果不理想

双语课程设立的初衷是英语能力与专业知识的恰当结合,从而达到“1+1>2”的效果,而实际上多数课程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相关研究表明,经过一学期的双语课程,学生在英语方面的自我认知基本上没有太大提高,仅有个别学生适应了教师的讲课语速,同时在口语提升方面效果也不太好。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经常跟不上教学进度,不能融入课堂,口语提升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同时还丧失了双语课程的学习热情和信心[4]。双语课程大部分内容以英语为载体呈现,这无疑增大了学习知识的认知负荷,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形成了挑战。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阅读英文原版教材较有难度且听力、口语能力明显弱于阅读能力,他们在学习双语课程时,很容易将注意力单一地集中在陌生的单词与句法上,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如果教师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并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改变讲解方式、调整授课语言,学生将会很难融入课堂、紧跟课堂节奏,还会变得抵触双语课堂。长此以往,教师的课堂教学将很难有效开展,双语课程预定的教学目标也将不能很好地完成。

双语教育视域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

针对双语课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索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双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笔者从英语能力、教学方法、跨学科合作和课程设置四个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

1.提升英语水平,强化语言意识

双语教学需要英语熟练的教师队伍。双语教师需要时刻加强自身的外语水平,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才可以在备课、授课过程中游刃有余。要胜任双语教学,教师需要掌握学术英语、学科英语和授课中使用的英语。具体就是双语教师可以多阅读英文专著或者期刊,这样既可以捕捉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术英语及本学科独有的话语体系。同时建议教师用英语写作,发表国际期刊,在此过程中加强个人的英语训练。双语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资源,比如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或Coursea,这些平台提供国外知名大学的网络课程,双语教师可以找到与自己讲授课程相同或相近的课程,通过观摩积累常用的课堂英语来提升自己的听说能力,并在专业知识上做到与时俱进。双语教师还可以积极申请出国访学,在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下交流学习,练习并提高学术英语及学科英语。学校管理者也应积极邀请专家组织师资培训,以牛津大学的英语教学培训为例,培训师会讲解英语授课中常用的语块、介绍学术英语词汇表并训练教师英语发音中的语速、停顿等[5]。以上这些举措对提高双语教师的英语授课能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调整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掌握英语教学能力,还需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的课堂环境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相对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双语课程更强调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由于在课堂上知识沟通与构建的载体为双方的第二语言,教师则要不断监测学生的理解情况,在解释复杂概念、公式或学术观点时,教师应通过及时提问来确定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在讲解过程中采用多种信息呈现方式。比如有经验的教师会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讲解时辅助于图片、声音、视频、思维导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双语教师同时要紧跟教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深入了解交互式教学,关注课堂提问的技巧和课堂互动的活动设计。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发掘新的知识,并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等环节,使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的每个环节,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概念性、介绍性的课程内容录成微课,学生在课前自行学习,这样一来可以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答疑、復杂知识点的讨论、对现有观点的评价和批判等互动性更强的活动。这种交互式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堂投入度与兴趣,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听力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加强与外语教师的合作

双语教师与外语教师合作教学可以使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力解决当前双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在这种跨学科教学中,外语教师可以在若干方面帮助专业课教师,从而使双语课程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外语教师接受了长期的专业语言训练,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相比于专业教师而言,其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双方的合作中,外语教师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课教师一起筛选更符合学生英语水平的教材、讲义及阅读材料,并且外语教师可以充当桥梁的作用,讲授学术英语部分及专业名词的英文表达,之后专业课教师上课时学生可以更好地跟上课堂进度。外语教师还可以同专业课老师分享交互式教学方法,在课堂设计、课堂实施过程中担当顾问的角色,保障课堂上师生良性互动。一些实践过合作教学的教师指出,在与外语教师合作教学一学期之后,自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个人的语言意识,讲课时也会有意识地关注是否清晰易懂,并且反思是否需要改进授课方式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提高双语课程设置的体系性和承接性

当前双语课程的设置缺乏系统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教师根据自身的学术方向与兴趣开设课程,未考虑与其他双语课程之间的承接,双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则更无从谈起。众所周知,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应考虑到全面性和体系性,这其中包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进阶课,双语课程则是孤立的、无体系的且缺乏后续保障的课程,很难起到持续的效果,尤其是在双语课程中积累的学术英语与专业英语,如果在后续课程中不能得到及时巩固和提升,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在一些双语课程建设体系较完善的高校中,学生表示专业基础课上掌握的专业词汇和表达在下个学期的专业进阶课中也会出现,之前学过的术语很快就懂了且加深了个人的理解,为自己以后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双语教师在课程申请与设计之初,需要兼顾整个专业或团队的其他双语课程,尽量做到承前启后,最大程度地保障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结  语

作为双语教育的中坚力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充分认识到双语课程的特殊性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双语教师可通过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调整自己的双语授课方法、加强与外语教师的合作、提高课程设置的体系性和承接性,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保障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最终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作贡献。

参考文献:

[1]Macaro, E, 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2]李颖:《高校优质双语/EMI课程的教师教学能力研究》,《外语界》2015年第2期, 第80-87、95页。

[3]邓煜:《汉语言文学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外国文学作品原著选读”为例》,《陕西教育》(高教版)2019年第11期,第25-26页。

[4]李颖:《高校全英文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中国外语》2017年第1期, 第59-67页。

[5]牟鹏:《牛津大学全英文教学培训及启示》,《高教学刊》2018年第2期,第14-17页。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教学能力
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调查分析
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的探究
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的研究
高等农林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研究
构建健美操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提升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关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关键点的研究
MOOC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