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探索
2020-09-02方术琴
方术琴
【摘要】就高中语文的新课标中相关内容来看,现代化的语文课程所具备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工具性以及人文性高度的相互统一,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绝对不能忽视任何一个部分。戏剧文学自身具备的人文性特征非常显著,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语文教学受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所影响,大多忽视了戏剧教学的人文性特征,这十分不利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如今在新课程改革之下,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管理者的重视。而语文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戏剧,作为一种可以陶冶学生情操的语文教学内容,也需要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 戏剧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1-0117-02
前言
结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相关内容来说,现代化的语文课程需要同时强调工具性以及人文性之间的高度统一,二者必须要保证相辅相成,绝对不能忽视其中任意一个特征。戏剧文学自身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人文性特征,不过目前的语文教学却严重忽视了这一点,不利于学生形成完善人格和健康审美,就目前的社会情况来看,文化传播无论是手段还是技术都呈现出了越来越明显的现代化和多元化,传统的戏剧、电影和书籍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新途径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学生拓展知识面的手段。加上偶像文化的影响作用,各种各样的电视剧、戏剧、舞台剧也成為了学生所喜爱的内容,由此,戏剧文学的教学活动也能够对学生品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如今,受到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影响,教育工作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语文的教学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之一。戏剧作为一门具备深厚文学底蕴和历史内涵的传统、现代相融合的舞台艺术,在培养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和陶冶情操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针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戏剧教学展开探究,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目前高中语文戏剧单元的教学现状
真正的戏剧中涵盖了文学、音乐、美术和舞蹈等因素,戏剧文学则是作者为了舞台形象的塑造而进行的创作内容,属于直观性较强的艺术类型。所以,从整体上来看,戏剧教学是不能和舞台表演相互脱离的,自然也不能从学生自主探究当中剥离出来。目前我国推崇国学知识的教育,全国各级教育机构都开始重视了国学,在语文教学中戏剧就是一种良好的促成国学教育的素材。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必须要在教学中将戏剧教学重视起来,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戏剧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足,很多老师被高考和传统教学理念所影响,对戏剧往往一笔带过,不会挖掘教材并欣赏内容,自然无法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从整体而言,戏剧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可以分成下述几个方面:
其一,戏剧在教材中所属排版较少。相对于诗歌、小说等体裁的教学内容,戏剧的内容份额很小。例如在人教版,仅仅在必修4中选入了“性格与冲突”这一中外戏剧的教学内容。
其二,戏剧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教育者缺少对于戏剧教学的研究与分析,形成了戏剧少有人关注的局面。不少教师甚至将戏剧与小说混淆,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教辅书籍,帮助学生分析戏剧主要特征、内容结构、人物性格等,照本宣科的现象非常严重,老师自己的理解也没有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甚至很多老师本身并没有研究戏剧内容,严重忽视挖掘文本的能力的培养,长期以往,学生对于戏剧的理解程度将会更差。
其三,戏剧教学缺乏针对性。一些教师无法把握戏剧教学的基本特征,在分析舞台表演的功能上也不够科学,甚至对于戏剧的特点和功能都缺乏认识,并忽视了对于戏剧衍生形态的学习和鉴赏。
其四,教学模式过于固化。学习戏剧的过程往往处于学生被动、老师主动的情境下,师生互动性也非常差,严重脱离新课改对于课堂互动方面的要求。因为学生参与性很差,学生自然也无法直接感知剧本当中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及矛盾冲突。大部分情况下,教师刻板的教和学生呆板的学占据课堂主体,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充满趣味的戏剧内容,变得枯燥无趣。
二、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策略探索
作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适当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来促进教学活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戏剧教学,细读课文内容
想要改变戏剧的教学模式,首先需要重视戏剧。戏剧是一种将艺术具体化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心”“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教材中应该增加戏剧课文的数量,并加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戏剧的阅读数量。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于戏剧学习的重视,改变戏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能够入选到高中语文教材当中的戏剧剧本,都具备较好的文学内涵和历史背景,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都能够感悟戏剧所具备的独特艺术魅力。首先,老师要先展开针对戏剧剧本的概念教学,令学生能够掌握并认知戏剧概念和相关理论,更方便其赏析。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教师还需要在备课中细读、精读、研读课文,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戏剧课文的品读,教会学生品味和解析人物的对话,分析剧情的矛盾与冲突。冲突与矛盾,是戏剧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师需要根据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合理且深入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出戏剧中人与人、人物内心以及人与环境的冲突。例如在讲解《雷雨》这一课文时,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到第二幕是整个情节发展的一个关键,蕴含的矛盾冲突十分的丰富。教师可以在重点讲解这一幕的时候,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人物的心理,从而更好的掌握人物的形象。教师只有将矛盾与冲突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从矛盾与冲突的切入点开始对戏剧进行学习和赏析,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戏剧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戏剧方面的审美,帮助学生的鉴赏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提升教师素养,改变教学模式
戏剧内容博大精深,语文教师首先需要熟悉戏剧文学,了解戏剧的艺术魅力。只有教师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提升对于戏剧的解析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戏剧的学习。同时,教师需要互相学习,总结经验,并多进行交流与探讨。
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点,积极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戏剧主要展现给学生的是戏剧冲突和人物的语言以及形象。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将戏剧以书面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则给学生展现的也是碎片化的戏剧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影视资料进行教学。例如在《窦娥冤》这一课中,主人公的冤屈与痛苦不一定能被学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但是如果将这一课文利用戏剧的模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将会更直观地看到主人公对于冤屈的表现,从而加深记忆,更容易理解人物的心理。只有学生掌握了人物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充分明白矛盾与冲突的所在。
(三)提供展示机会,加强鉴赏能力
教师在戏剧单元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小舞台。让学生在学习戏剧的时候,进行编排和演练,从而达到切身体会戏剧中人物的内心的目的。例如在《雷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戏剧表演。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揣摩不同人物的心理后,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还能充分地进入文本去探究其中的魅力,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逐渐明白拿捏這种声、形、貌等的表现形式。当然教师还需要扩展内容,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以及这部喜剧所要反映的社会现实。在表演结束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看表演录像,并一起分析表演的效果,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组织表演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类似“导演”,为演员提供指导,帮助分析人物形象等,在表演中,学生大幅度增加了表演的欲望和自信心,健全个性,深刻感悟剧本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内涵,和当下的生活结合进行发散思维,实现戏剧文学工具性以及人文性之间的良好统一。
通过展示自我的机会,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于戏剧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篇戏剧写一篇鉴赏的评论,并让学生互相查阅与交流。同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让学生在一些良好的论坛内与喜爱戏剧的人一起鉴赏谈论戏剧。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不同的声音,从不同的层面更加接近全面的赏析戏剧。
(四)综合现代技术,启发互动教学
对于传统模式下的戏剧教学策略,老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改革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展开启发或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在课堂中起到的主体性作用,老师自身则作为主导的角色。首先,作为老师,可以使用适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学生关于戏剧表演和现场照片的资料,比方说,《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老师就可以将电影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并且鼓励学生在看完之后结合老师的教学内容撰写读后感,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习的热情,同时还能够积极地巩固并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
除此之外,有条件的情况下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因为课堂时间上的限制,即便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其展示片段大多都是剪辑的片段。为了能够给学生展示更多戏剧剧目,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观看一些戏剧的现场表演,或者将全篇戏剧的视频资料上传到班级的云平台上供学生下载观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除此之外,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戏剧表演竞赛,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同时更好地理解戏剧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内涵。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针对戏剧文学进行教学的过程尚且还有较多不足之处存在,为了能够更加积极地推进戏剧教学发展,作为老师需要充分明确文章定位,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融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展开有效的启发教学和互动教学,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课外活动。从整体上来说,戏剧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需要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师需要从教学的实践中积极的探索,让戏剧更加的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令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外戏剧名作欣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雨霞.戏剧单元教学探魅[J].宁德师专学报,2002(2).
[3]冯国才.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戏剧教学的探索[J].大舞台,2009(4).
[4]章文静.浅论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与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J].课外阅读旬刊,2013(9).
[5]韩馨瑶.探析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缺失[J].文学教育(上),2018(5):88-89.
[6]肖九辉.课堂表演展示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J].才智,2017(18):181.
[7]刘建中.简析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教师版),2016(9):138,140.
[8]夏冬鸣.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应用[J].祖国:教育版,2013(5):236-237.
[9]孙奕丹.灵魂的对白——《雷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之我见[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7(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