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2020-09-02阿丽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1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阿丽梅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塑造基本三观即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目的便是在帮助初中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和道德品德。作为教师应当在课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变化,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理念,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本文将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初中教育  道德与法治  三观塑造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1-0029-02

引言

在新課改理念下,教育越来越多的追求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刚开始发育成熟,并且普遍已经进入逆反阶段,在道德与法治方面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变化,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到课程中,构建高效课堂,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入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落实各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多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表现我国教育中,将学生的能力与品德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塑造更全面发展的人才,核心素养是锻炼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重要能力,符合教育发展趋势,为之后的教育指明方向[1]。核心素养指的是能够帮助学生终身发展和学习必备的品质和能力,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对个人素养、思想道德、家国大局观、创新能力等要求都有所要求,目前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教育界中的公认观点和发展趋势。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以时代需求为导向,教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树立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基本原则。初中学生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并且他们正处于身体和智力全面发展的黄金阶段,学习能力和对外界知识的感知能力都比成人更强,这也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入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因素[2]。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核心素养培育的可行措施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兴趣。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仅只依靠传统课堂常见的灌输型和教师主导的模式,更多在于教师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启蒙。作为初中学生心智成熟和三观成长阶段的启迪角色,教师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尤其强调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规范言行和优秀的精神品质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典范,以“身教”辅助“言传”,在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激励学生严以律己,反省提升自我,帮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德才兼备的综合人才[3]。“立德树人”是现代教学观念中的核心理念,要求教育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素养的提升,优秀的道德品质包括有责任、有见识、有担当、独立、爱国……这些是学生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是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素养品质。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依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够以个人的优秀道德品质为学生做个表率,带动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例如。教材中有一个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在这个单元中,介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在这个单元的讲课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讲述自己对国家的感情,对国家发展的感受,再穿插爱国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对国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出自己对祖国的爱意和感情,一方面可以培养爱国情怀,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核心素养的培育重点在课程的衔接和流程性,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课堂和实践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心智发展成熟,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4]。

(二)尊重教材和课堂,从实际出发,逐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材是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文字依据,目前阶段的教材在排版编辑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求,添加了更多人文性、教育性和实际性的教学内容。课堂是学生受教育的重点场所,教师要尊重教材和课堂,最大程度发挥教材和课堂的优势,在课堂教材讲解中摸索学生的兴趣爱好,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逐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在教材中,有很多篇章会涉及到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内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独属于中华儿女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内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他们了解国家和社会的义务,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模式和道德观念的熏陶和引导,在对课本的解读和深入了解中树立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意识[5]。

(三)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初中学生对各种事物保持着充沛的好奇心与探知欲,作为教师要鼓励和加以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并且加以引导,满足他们对世界的窥探和对陌生事物的探索,引导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学到更多的知识。除此之外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教育过程之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打造更加活泼生动吸引学生兴趣的课堂类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初中其他文化课对比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强调人文教育和人格塑造,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和培养健全人格。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情境剧或者故事的方式进行再现,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引发学生的思考,最终得到感悟和启发。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第二课时《携手促发展》的讲授中,教师要先导入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一带一路的地图照片,这张照片可以看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在图片展示之后,学生举手回答自己所知道的与这张图有关的一些国家和事迹。在这样的互动之后,开始课本的关键内容,一部分是“积极谋求发展”,另一部分是“共享发展机遇”,教师分别展示不同主题的三则材料,让学生分组探究回答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等问题,学生在阅读材料并进行讨论之后便能够发现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契机,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这样在情境教学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树立起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四)拓展更多的核心素养培育途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要从多方面进行培育的,除课堂之外,还要进行拓展更多的核心素养培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基本,辅之以实践教学。教育与实践也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要回归到社会实践之中去,只有能够将教师传授的观念和能力灵活运用到实際中,学会活学活用,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遇到事情懂得全面考虑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与生活不能脱轨,在核心素养培育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社会热点新闻,让学生对社会事情有一定的了解和独立的思考,例如第三单元第七课《从这里出发》,这一课要让学生学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生命,延伸生命的宽度与长度,教师可以策划一场演讲比赛,由每位学生准备演讲稿,谈一下对未来的畅想和过往的感悟,在演讲比赛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对未来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通过教师的总结和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导学生要做好准备,抓住机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6]。初中《道德与法治》一部分是树立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是非观念,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传递一些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法治意识中最基础的是“民主意识”,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表现,能够允许人们勇敢表达自己对某件事的观点和看法,对于学生来说,是启发独立意识的一种重要措施。在班级事务中,很多方面都会运用到民主意识,学生可以对班级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讨论协商决定。例如,在班级班干部的选举过程中,参与者主动积极参加选举,然后向投票的学生阐述个人优点和对班级管理的想法,在阐述完毕之后,未参与选举的学生进行投票,每人只能站在公正和为班级考虑的角度投出自己的一票,获得票数更高的参与者胜出选举。这个过程是综合性的德育教育过程,锻炼了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简单模拟了民主选举的过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综合能力提高。是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措施。

除了贴近生活,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应用和法治思想引导等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从更多地方入手,关注时事、情境创设等多种渠道,联合家长共同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社会教育不断发展的一种体现,是对以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升华。在当代社会中,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个人能力与个人思想品德素养直接挂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核心素养培育是为学生发展考虑,作为教师,应当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入课程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奚燕萍.浅论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1):121-122.

[2]刘燕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析——以责任担当为例[J].考试周刊,2018(40):123.

[3]刘艳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旬刊), 2017(010):131-132.

[4]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7(002):104-106.

[5]王月嫦.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035):52-53.

[6]卢春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010):373.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