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9-02李玉霞
李玉霞
【关键词】 宫腹腔镜;微创手术;子宫肌瘤;手术时间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良性肿瘤,随着当前生活方式改变该病发生率逐年攀升,若未及時采取有效手段治疗极易进展为恶性肿瘤,危及患者生命[1]。临床对子宫肌瘤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主,传统开腹手术虽可切除病变组织但有术中出血量多、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陷,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微创手术因出血量少、预后效果理想等优势逐渐应用在各疾病治疗中,本次选择82例2019.01~2019.12接收子宫肌瘤患者研究评价宫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9.01~2019.12接收82例子宫肌瘤患者研究。试验组年龄31.52-51.36岁,均值(41.16±9.12)岁;肌瘤直径:<5cm者28例、≥5cm者13例;病程1.02-5.61年,均值(3.12±0.58)年;病变位置:13例黏膜下肌瘤者、2例子宫颈肌瘤者、15例肌壁间肌瘤者、11例浆膜下肌瘤者。对照组30.64-52.48岁,均值(41.02±9.81)岁;肌瘤直径:<5cm者27例、≥5cm者14例;病程1.41-5.88年,均值(3.21±0.42)年;病变位置:14例黏膜下肌瘤者、3例子宫颈肌瘤者、16例肌壁间肌瘤者、8例浆膜下肌瘤者,对比P>0.05。
排纳标准:(1)纳入: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临床检查确诊者;手术适应症者;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获批者。(2)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依赖激素治疗者;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消化系统疾病者;临床资料丢失者。
1.2方法
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实施硬膜外麻醉后自腹部行长4-5cm切口,充分暴露腹直肌后切开腹膜,检查腹腔,顺肠管进入腹部检查子宫,明确病变位置后切除。
试验组宫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实施硬膜外麻醉后于腹壁上行0.5cm左右小切口,借助宫腔镜在腹腔处打3-4小孔,在可视条件下切除子宫肌瘤,术后无需缝合切口[2]。
1.3观察指标
①手术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等。②术后常见肠梗阻、切口感染、肠扭转等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检验值用t、平方差表示,计数资料检验值以%、卡方表示,统计数据借助SPSS22.0分析,检验结果以P值表示。
2结果
2.1手术指标 试验组手术指标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
2.2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88%与对照组19.51%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常见未育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性生活失调、抑郁等30-40岁女性,该病虽为良性病变但也可影响机体各功能,及早就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当前控制病情持续发展关键[3]。手术为切除子宫肌瘤首选方案,传统开腹手术切口长4-5cm对机体损伤较大,且术后会增加生理疼痛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此外该术式治疗后会形成瘢痕无法满足人们当前审美及康复需求[4]。宫腔镜下微创手术既可缩短手术时间,又可确保医师清晰准确掌握宫腔组织形态,其次该术式切口长5mm,手术完成后无需缝合,切口愈合速度、机体各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较短,可显著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此外微创手术在宫腹腔镜引导下实施,可避免术中医疗器械误伤周边组织、血管,且该术式不会影响患者生育功能可满足女性生育需求,提高其接受程度[5]。本次研究中试验组住院时间3.62±1.08d、手术时间80.02±5.21min低于对照组,且出血量、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提示宫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效果较开腹手术高。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提示微创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宫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术中可同步分离、切割,及时阻断血流,提高手术安全性。
笔者建议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多注意休息、保持外阴清洁,并做好避孕措施,针对绝经患者切勿摄取雄激素避免子宫肌瘤复发。
综上,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应用宫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既可缩短手术、住院、排气时间,又可降低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红,熊宗红.宫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6):153-154.
[2]陈丹丹.宫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1(05):93+124.
[3]自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血清创伤反应指标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7,57(6):87-89.
[4]段春凤,姜英雁.宫腔镜对不同分型粘膜下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41(12):1376-1377.
[5]赵叶芳,王炳杰.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内分泌状态及性功能对比[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8,36(5):437-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