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文言文教学技巧刍探

2020-09-02孙瑞德

成才之路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中学语文学习兴趣

孙瑞德

摘 要: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与翻译理解能力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体现。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深入解读教材,增强文本感知;借助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合作学习,提升解读能力;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设置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技巧;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8-0078-02

中学是学生全面接触文言文并进行系统化学习的基础阶段,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与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文言文以其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学生审美情操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受古今语言、表述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正确把握文章内容与作者情感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灵活选择情境辅助、合作探究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言文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深入解读教材,增强文本感知

教材是学生接触知识的直接途径,也是翻译文言文的有效查阅工具。在文言文教学中,由于在古代语言学习方面的“零基础”,学生会对字词以及语句的翻译感到困难。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合理把握教材,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补充相关的文言文知识,带领学生深入解读、分析文本,逐步积累字词释义,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与水平。另外,教师还可以对作者及其身世、文章写作背景等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了解所学习的文章,并结合作者的身份与时代背景合理把握文章主题和情感,在主题思想的引导下逐字逐句地分析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在教学中学第一篇文言文《童趣》时,教师应先详细介绍文言文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所占的地位,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然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清代文学家沈复的肖像还原图,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问题:在儿童时代,你有哪些物外之趣?以此导入新课。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学习如何断句,并通过朗读把握节奏,通过古今意义对比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二、借助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在课程导入、辅助理解、加深印象、引发情感共鸣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方式差别很大,因此,学生现有的阅读思维与习惯使得其在学习文言文时容易出现一定的困难。加之文言文讲解大多以文字、语言叙述为主,久而久之,容易使课堂模式僵化,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图片、动画、视频以及音乐等手段,将看起来单调生硬的文言文知识生动形象地加以展现。这样,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文言文课堂环境,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辅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知识。

例如,在教学文言文《山市》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电视剧《聊斋志异》的精彩片段,为《山市》铺垫神秘色彩。然后通过介绍作者身份导入新课,使学生了解作者在狐鬼小说方面的成就,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对文章进行阅读和讲解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呈现“山中蜃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情感基调。

三、通过合作学习,提升解读能力

合作学习是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行相互交流,对文章的翻译和解读进行详细探究,以拓宽学生文言文知识面,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布置一定的探究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从而实现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给予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的文言知识水平与能力,根据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做到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论语》十则时,教师可先为学生介绍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儒家学派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的地位,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然后,带领学生学习前五则,侧重指导学习方法,后五则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提示和引导,并将一些较难理解的字词含义展示在PPT上,供学生及时查阅参考。在合作学习时,学生可参照前五则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思路,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创新,以实现高效的合作探究学习,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归纳与总结是系统化学習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已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在文言文学习中,有很多字词在不同文章甚至在同一文章中出现多次,所表示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针对这些字词的系统化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对文言文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在实现新旧知识有机串联的基础上构建文言文知识体系,总结学习技巧与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与水平。

例如,在《童趣》中,“见二虫斗草间,观之”中的“之”为代词,指代前文的二虫。而在《咏雪》中,“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中的“之”则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以此为例,每学习完一篇文言文,教师都要鼓励学生找出类似“之”的字词,并结合已学过的文章进行系统化总结。此外,教师要让学生准备文言文知识体系笔记本,将类似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例句分析,详细地整理在笔记本上,以便及时参考复习,在形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设置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是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重要参考,也是教师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形式的依据。在文言文教学中,因为学生在这一领域知识匮乏,所以往往处在被动地位,久而久之,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形成一种“厌倦性”的学习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通过教学反馈来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并在系统性整理后,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秉承多元化的评价理念,切勿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对学生课堂表现、发言质量、课后习题的完成、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将评价表格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给学生,并收集他们对本节课的意见。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QQ、微信等途径,对学生提出学习建议。对班级的后进生,教师要多多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倾注更多的爱。教师要通过与其交流,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并在教学评价表格上多附注“你的进步很大,你做得很棒”等鼓励性话语,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与翻译理解能力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体现。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深入解读教材,增强文本感知;借助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合作学习,提升解读能力;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设置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烨,陈国平.初中文言文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基于课堂观察的案例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9(21).

[2]徐亚香.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参与式教学的价值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9.

[3]张芳.部编本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4]桑颖.浅谈初中文言文活力课堂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8.

[5]赖倍雄.走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2017(07).

[6]吕慧.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7]卢晨.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进策略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中学语文学习兴趣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