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资源优化配置视角下的农业多维规划研究

2020-09-02刘军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视角

刘军

摘 要:从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农业多维规划的概念、特征体系等基本内涵,并提出农业规划的发展史就是农业规划由1.0向4.0升级发展的不断演进史,科学划定了农业规划1.0—4.0体系,并对其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从科学发展、市场导向、经济安全、科技兴农、融合性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农业多维规划的规划原则,并从搭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多部门数据融合处理与认同、规划区实景影像数据库与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基于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划方案的多路徑动态推演与方案择优等方面科学凝练了农业多维规划的难点与重点;最后以农业产业规划为例系统阐述了农业规划基本框架三大要素的主要内容,并科学描述了农业产业规划、农业示范区规划、农业园区规划、现代农业庄园规划等不同类型农业规划的主要内涵与特点。

关键词:农业多维规划;农业规划;农业资源优化配置;视角

中图分类号:F30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20)07-0097-05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ptimal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system of agricultural multidimensional planning, puts forward tha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agricultural planning is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history of agricultural planning upgrading from 1.0 to 4.0, scientifically delimits the 1.0-4.0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lanning and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it;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aspect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market orientation, economic security, promoting agriculture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tegration, the planning principles of multidimensional agricultural planning are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d. The difficulties and key points of agricultural multidimensional planning are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building manage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multi-department data fusion processing and identification, construction of real image database and basic spatial database of planning area, multi-path dynamic deduction and scheme selection of planning scheme based on optimal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Finally, taking agricultural industry plann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three elements of the basic framework of agricultural planning, and scientifically describes the main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agricultural planning, such as agricultural industry planning,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area planning, agricultural park planning, and modern agricultural manor planning.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ultidimensional planning; agricultural planning; optimal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perspective

传统农业规划是指如何在空间和时间上科学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与安排农业生产,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在某种程度上,传统农业规划属于典型的二维平面静态规划,尽管对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与安排农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多维立体动态仿真规划展示与数字化管理的需求,也不能有效地实现规划参与方的良性互动,更没有构建规划利益各方特别是普通公众随时随地参与规划、表达合理诉求并满足其需求的畅通渠道,基于此,很有必要引入“多维”“信息化”元素,从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加快传统农业规划向农业多维规划的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农业规划的数字化管理职能与管理效率,更好地指导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和统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供规划支撑[1]。

1 农业多维规划基本内涵

1.1 农业多维规划概念

1.1.1 农业规划概念 农业规划是指对一定农村地区的农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实行综合开发,并在规划地域范围内对农业各部门进行合理配置。亦即在一定范围的农业地域内进行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的总体部署,有效地开发利用农业区域的资源,合理调整区域内部农林牧副渔等构成比例以及发展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工、商、运输、建筑、服务等产业,使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建设的构成比例、规模以及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和综合布局。

1.1.2 农业多维规划概念 农业多维规划是指利用多维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区域二维和三维电子地图、实景影像等数据,搭建实景影像数据库、三维空间数据库、基础属性数据库等数据库,借助农业多维规划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采用数字沙盘动态推演规划方案,总体部署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和统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与农业生产[2-3]。

“农业多维规划”是在传统“农业规划”的基础上发展升级而来,不仅延续了传统“农业规划”的内涵,并且在其内涵基础上导入了“多维”“信息化”的元素,与传统“农业规划”是一脉相承的,属于“农业规划”的更高级发展阶段,即农业规划的4.0。

1.2 根本特征

农业多维规划除了具有传统农业规划的综合性、区域性、战略性、周期性、阶段性、超前性等基本特征外,还具有多维动态性、平台融合性、开放链条性等根本特征。

1.2.1 多维动态性 传统农业规划属于典型的二维平面静态规划,而农业多维规划通过科学导入“多维信息论”,融合数字高程、实景影像、三维矢量电子地图等数据,采取“数字沙盘”多方互动地动态推演规划方案和遴选最优方案,使得传统的农业规划方案由平面变立体、由静态展示到动态仿真;同时将大量的农业资源数据、产业数据、部门数据、行政信息等按照实际情况分布于三维地形之上,实现全视角、多层次全信息、全过程数据共享的规划动态仿真展示和数字化管理,使规划具有多维动态的立体规划属性[3-4]。

1.2.2 平台融合性 利用多维地理信息技术搭建农业多维规划管理应用平台,在数字沙盘上虚拟推演最优规划方案,从思路和技术手段上为农业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途径。传统的农业规划未进行多部门图件数据的融合,而农业多维规划需要在2000坐标体系的遥感影像图上,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有效融合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的数字化电子图件,并融合农业、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等相关部门的规划思路,体现规划在部门数据、规划思路上的真正融合与“多规合一”;同时能为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专业背景的规划编制人员、規划实施人员、相关领导等提供多层次全信息的多方互动平台,从而极大地降低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规划成本的居高不下,提高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工作效率[4]。

1.2.3 开放链条性 “开放”不仅体现在规划基础数据和规划成果数据的共享方面,而且还体现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必须“开门”编制规划的思路,全方位地吸纳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利益方的有效合理意见与建议,采取相关措施全面提高公众参与规划的积极性。

农业多维规划需要跳出唯“规划”而“规划”的研究范畴,不仅需要充分吸纳传统农业规划的研究内涵与外延及其主要优势,还要积极拓展其研究深度与广度,更要把规划的操作性、落地性作为重中之重;规划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规划系统包含“准备工作、规划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评价、目标确定、规划方案设计、方案评价与编制规划、方案审查验收与上报审批、规划实施”等子系统,各子系统支撑规划系统的构建及其规划目标的实现;同时规划以农业资源作为重要的研究基础与对象,不能脱离农业资源而谈规划,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需要把“规划”纳入农业资源多维优化配置循环系统进行系统研究与统筹安排。

1.3 农业规划1.0—4.0体系

纵观农业规划的发展历程,农业规划的发展史就是农业规划由1.0向4.0升级发展的不断演进史,以主要特征为标准科学划定了农业规划1.0—4.0体系[2]。具体详见表1。

2 农业多维规划编制原则

2.1 科学发展原则

科学发展原则是编制农业多维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原则。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充分考虑规划区域政府部门的意见建议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更要充分考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大农民的合理发展需求和切身利益;同时还要结合规划区的发展基础条件、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科学分析规划区域主要农产品在目标市场、潜在目标市场的市场份额、竞争力,为科学编制规划提供依据[2]。

2.2 市场导向原则

农业生产比较优势的发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区域间农业比较优势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特别是跟随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农业多维规划的编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市场优先的原则,充分分析目标市场、潜在目标市场的供需状况,也要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既要科学分析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甚至创造新的需求,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供需情况来调整和安排农业生产及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使农业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要立足多样化、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目标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小宗农产品,不断生产符合甚至满足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农产品及其相关服务[2]。

2.3 经济安全原则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充足安全供给。粮食安全保障程度,直接影响粮食价格,而“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稳则天下安”;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低,势必需要动用大量外汇进口大量粮食,可见粮食安全不仅起到“压舱石”的作用,还与国家经济安全紧密挂钩。因此,农业多维规划必须坚决贯彻国家经济安全原则[2]。

2.4 科技兴农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农村要增美,科技必先行。2019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59.20%,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中央早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由以往依靠政策、资金、科技等三大要素转向以依靠科技为主要支撑的战略决策。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与新品种,补齐农业产业发展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的短板,全面提高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科技支撑能力,把科技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重要抓手,作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要素。农业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以科技为引领,既要合理配置各环节步骤的农业资源,也要合理调配农业资源在区内、区际的高效持续配置,在全面提高规划水平的同时促进区内、区际经济的均衡发展,甚至加大相对落后区域的发展力度与提高发展质量,进一步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差距,不断生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产品及其服务,使科技进步真正成为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繁荣的重要支撑和动力[2]。

2.5 融合性原则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它不能脱离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体系而单独存在,需要国民经济其他产业提供发展条件,同时也能为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尤其是工业提供原料,要把农业融入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中进行通盘思考和统筹安排,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步伐,延长产业链,才能积极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农业价值。

农业系统内部的农林牧副渔等部门构成了大农业系统,各子系统不能脫离大系统而谈其发展,必须纳入大系统中,才能加快各子系统之间、各子系统与大系统的融合步伐,达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农业每一产业都有其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采取相关措施与手段促进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的融合,也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融合提供条件。编制农业多维规划时,需要统筹安排农业内部各部门、产业内部、产业之间的融合,从而为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延长产业链提供支撑与依据。

同时需要加快相关涉农部门数据的融合,为“多规合一”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搭建规划可视化平台,协调不同年龄、不同级别、不同专业背景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有效融合,实现规划各方的良性互动,降低规划编制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规划高成本,全面提高规划的效率和科学性。

3 农业多维规划编制的难点与重点

3.1 搭建农业多维规划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从事软件开发、农业规划设计咨询与服务、农业管理等单位可以自行开发或委托相关技术单位开发具有多层次全信息、多方互动、全视角、高仿真、全过程数据共享的农业规划展示与数字化管理平台,即农业多维规划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农业资源数据管理决策子系统、农业多维地理信息子系统、农业多维规划管理子系统等子系统。农业资源数据管理决策子系统主要接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开发的“全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数据管理决策系统”的相关数据,并根据农业多维规划不同类型规划的实际需要,增减相关数据,构建适合当地规划的个性化的农业资源数据;农业多维地理信息子系统是利用多维地理信息技术,融合二维电子地图、卫星和航空影像、数字高程、实景影像、三维矢量电子地图等而建立,该子系统具有精细矢量三维电子地图原景再现、丰富的场景和图层控制功能、多维浏览体验、三维表现的多方案对比或影像对比、搜索定位、三维空间分析等功能,实现农业规划区域基础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融合管理,并提供形象直观的多维地理信息支撑;农业多维规划管理子系统是通过多维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测量数据、规划方案、设计图表等规划信息,实现农业规划设计、管理、编制、规划方案比选与评价、规划实施管理,通过将规划方案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人员对各种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辅助设计与方案评价,并为公众的积极参与提供信息平台。

农业多维规划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平台是从事农业多维规划编制及其管理的有效载体,也是基础,因而开发功能齐全、多维表达真实、空间量算准确、浏览查询方便快捷、界面简洁明了等于一体的农业多维规划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就成了农业多维规划编制及其管理的基础与关键,当然开发后的平台可以结合当地规划的特色与合理需求,可以对这个平台进行适当地调整与优化,使之更加符合当地规划个性化、特色化的需求[3]。

3.2 多部门数据融合处理与认同

多年来,我国各部门都形成了各自的部门数据体系,部门之间存在数据不一致甚至互相不认同的现象;尽管我国启动“多规合一”的试点已有多年,但一直未全面推广,与数据融合后难以获得共同认同有很紧密的关系,而随着我国新一轮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全面落实,原规划与原国土部门等联合新组建自然资源部门、原农业部门与农机、畜牧及原发改、财政、国土部分职能等联合新组建农业农村部门,这些政府机构的改革的落实为多部门数据的融合取得共同认同提供了条件,当然依然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平衡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多部门数据融合主要在农业多维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把2000坐标体系的遥感影像图、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两区”划定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土地综合整治数据库、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数据库、生态红线、生态公益林数据库等数据进行叠加融合处理,然后实地勘查核实与校正,并与相关部门多次沟通与协调,获取多方认同的更好用更实用更符合实际的多部门融合数据;随着我国连续17个都以农业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各级地方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同时“多规合一”已是大势所趋,因而只要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先进合理、融合的数据更能体现规划区域的真实情况并满足多方合理诉求,融合数据就能为多部门所真正接受,为农业多维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应用提供更加全面、更为真实有效的基础数据支撑[5]。

3.3 规划区域实景影像数据库与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

规划区域实景影像数据库、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是农业多维规划编制过程中花费时间最长、花费精力与资金最多的部分,也是规划多维表达的核心部分。一是建立规划区域的实景影像数据库。通过智能采集测量系统,使用采集车进行规划区域实景影像数据采集,建立规划区域的实景影像库。智能信息采集测量系统集GPS/IMU、CCD相机、激光测量仪、计算机等于一体,提供一种多功能全方位的全要素规划区域的信息采集/编辑解决方案。二是建立规划区域的基础空间数据库。整合二维电子地图、卫星或航空影像、数字高程、实景影像、三维矢量电子地图等,建立规划区域的基础空间数据库。利用采集车采集的路线轨迹对二维电子地图进行编辑和校正,建立更加符合规划区域实际的二维电子地图;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字高程数据,构建三维地模;利用规划区域的实景影像库,通过软件加工生成能满足不同需要的三维空间数据库、专题图及电子地图;利用卫星影像,建立规划区域的三维基础模型,利用采集的三维实景影像,对三维模型进行实景贴图,建立规划区域的精细实景矢量三维电子地图,以支持数字化规划管理的各种应用需求;通过采集的实景影像提取农业产业与布局、厂房、各类建筑、道路、设施等的基本属性信息,建立规划区域完整的基础属性数据库,并实现与空间库和影像库的有效完美衔接[3]。

3.4 基于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划方案的多路径动态推演与方案择优

传统农业规划属于典型的二维平面静态规划,规划编制人员、规划委托方、政府相关部门、规划评审人员、规划参与人员、规划实施管理人员等多方不能实现良好的互动,即使能实现部分互动,也难以清晰、明了地多维表达其规划思想;而農业多维规划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为规划参与各方提供表达其核心规划思想的良好沟通渠道,从思路与技术手段上为规划的多维动态展示与数字化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路径。

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布局是规划方案的重要内容,农业多维规划在思路和技术手段上为农业资源动态优化配置提供渠道;农业多维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最优的规划方案,也是规划的灵魂所在,采用“数字沙盘”动态地推演规划区域的多种规划方案,为规划各方多层次全信息、全视角、多方互动地评价、遴选、调整优化规划方案提供沟通的良好渠道,获取规划参与多方认同、具有规划区域特色、符合规划区域发展实际的最优规划方案[1, 4]。

4 基于农业多维规划视角的农业规划基本框架

4.1 规划要素

该“农业规划”特指“农业总体规划”。农业规划体现的规划要素主要包括规划文本、规划附表、规划附图等三大要素。农业规划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三者之间相互相成、相互说明、相互支撑。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浓缩版的“规划简本”,形成“规划简本”“规划详本”并存的规划成果格局;“规划简本”主要作为规划区域主要领导参阅的规划成果,而“规划详本”主要作为规划执行部门、规划参与各方、相关专家学者等强化管理职能并执行规划、参考借鉴的规划成果。

4.2 基本框架

4.2.1 不同类型农业规划的主要内涵与特点 (1)农业产业规划。农业产业规划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产业系统及其内部各层次产业发展进行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谋划。主要任务是对区域内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市场与营销策略、目标、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发展途径及其农业资源配置进行系统规划设计,为农业资源在时空上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提供依据,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6]。

(2)农业示范区规划。农业示范区是以农业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以特色示范且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连片示范区为规划范畴,以新型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为建设经营主体,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域。农业示范区具有产业遴选符合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合理、发展规模适度、生产技术绿色生态、组织方式可靠、经营模式先进、资源合理配置且利用高效、供给安全环保、综合效益显著等特征[7]。

(3)农业园区规划。农业园区是以现代农业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农业科技管理创新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与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为特色,整合现代工程设施体系、高新绿色技术体系等设施技术体系,创新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突出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充分发挥园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用足用活用好各项优惠政策,加速农业资源流向农业园区,使园区成为农业资源的高效集聚区,同时在园区内部合理调配农业资源在产业、经营主体、区域的布局,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和园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8]。

(4)现代农业庄园规划。现代农业庄园就是以现代化农业生产为基础,以积极拓展并开发农业多功能为抓手,以科技文化创意为灵魂,以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为支撑,依托庄园及其周边特色自然景观、人文社会资源,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促进庄园农业基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拓展农事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会议餐饮、科普培训、生态涵养、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产业新业态。现代农业是庄园之本,科技文化创意是庄园之魂,农业多功能开发是庄园之基。现代农业庄园的规划与建设必须坚持现代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仅不能弱化,还要进一步强化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产业化、科技化水平,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积极拓展并开发农业多功能作为关键,科学配置并合理开发农业资源、休闲产品、多功能价值,充分挖掘多元化功能,使之成为庄园的经济新增长点和重要支柱,实现“农旅”“文旅”“产业链各环节”高度融合与无缝对接,以农促旅、以旅富农,以文促旅、以旅带文;同时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创新、求新与绿色发展的思维理念,合理调配相关资源,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逐步提高庄园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放大生态效益的价值,实现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8-9]。

4.2.2 农业产业规划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 (1)规划文本。文本提纲一般主要包括规划总则(主要包括规划目的、规划区范围与期限、规划依据、规划目标、规划主要内容等)、规划背景(主要包括发展趋势、建设基础、重大机遇、主要挑战等)、规划区概况与产业发展条件、总体思路(主要包括规划定位-战略定位、产业定位、市场定位,营销策略,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等内容)、布局规划(主要包括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规划(可以按照传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融合产业等类型进行规划,也可以按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等类型进行规划)、建设重点(主要从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补短板及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进行系统规划)、核心示范区规划、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体系规划、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实施路线图与建设时序、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规划保障措施等内容。

(2)规划附表。主要包括规划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现状表、产业发展现状表、产业发展规模预测表、规划方案比选表、规划目标表、产业发展规划布局表、重点项目规划表、投资估算表、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效益估算表等相关附表。

(3)规划附图。主要包括二维平面静态图和多维立体动态仿真图。其中二维平面静态图主要包括区位分析图、总平面图、空间规划布局图、产业现状布局图、产业规划布局图、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图、精品休闲旅游路线规划图、核心示范区空间布局与产业规划图、产业发展意向图等相关附图;多维立体动态仿真图主要来源于规划区的农业多维规划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多维立体动态仿真场景,根据规划需要截取相关重要的动态仿真场景。

规划编制人员在实际编制农业产业规划时,应该根据规划区域的实际规划需求及其规划的宏观、微观层次要求,可以对上述规划文本提纲、规划附表、规划附图等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及调整优化,甚至可以适当增加可行性研究、详细规划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拓展总体规划的内涵与外延,使规划兼具可行性研究、详细规划的特征,从而更加符合规划委托方的需求与当地发展实际,个性化与特色更加突出。同时农业示范区规划、农业园区规划、现代农业庄园规划与农业产业规划的基本框架大同小异,也包含三大规划要素,主要是规划出发点与规划角度、规划目标、规划主要任务与建设重点等方面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與农业区划研究所. 打造多维信息空间规划平台[J]. 农业工程技术,2016,36(3): 38.

[2] 唐华俊,罗其友,等.农业区域发展学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 薛晓轩.“数字江城”多维规划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12):86-87,92.

[4] 吴思齐.“数字沙盘”为农业规划排兵布阵[J]. 农村工作通讯,2015(24):64.

[5] 农计发[2017]99号.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技术规范(试行)[S].北京:农业农村部,2017.

[6] 顾莉萍,毛翔飞,肖运来. 现代农业产业规划指导理论与操作实务[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7] 朱绪荣.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方法与案例[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8] 张天柱.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案例分析[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9] 刘 军,邓 文,周克艳. 湖南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高国赋)

猜你喜欢

视角
谈“物”视角下的环境
论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比较文学视角
基于大学文化视角下探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互联网+”视角下的会计新发展
浅析不同视角的舞蹈
从艺术本体论的视角浅析当代数字插画艺术
视角、对话与真情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