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与探赜:新时代幼教“大先生”培养
2020-09-02刘毓航
【摘 要】优先发展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基础。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小”幼教奠基“大事业”,“小”幼儿成就“大未来”,“小幼师”应为“大先生”。幼教“大先生”应具备“诚”“毅”“美”“新”“专”的基本特质。高等学校应通过涵养“大爱”,践行“大道”,崇尚“大美”,锻铸“大器”,牵手大“家”,培养品格高尚、品行高贵和品位高雅的幼教“大先生”。
【关键词】新时代;幼教“大先生”;培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也先后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大先生”“四个引路人”等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对新时代幼教队伍建设及幼教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幼教“大先生”的价值探析
(一)“大先生”渊源及内涵
“先生”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后逐渐演变为对有学问和有德者的敬称。人们往往把资深的、德高望重的老师称为先生。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大先生”,即具有高尚品格、高贵品行和高雅品位的教师。新时代“大先生”之“大”,在于其教育情怀之大、视野格局之大和学识能力之大。
(二)幼教“大先生”的时代追问
1.“小”幼教奠基“大事业”
幼儿教育是基础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大事业。“学前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曾说“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但我国幼教事业的投入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且存在分配不公和有效使用不足的问题。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办好学前教育”,把实现“幼有所育”作为“七有”民生问题之首。办好幼儿教育是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基础工程。
2.“小”幼儿成就“大未来”
幼儿阶段是人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奠基阶段。新时代的教育者应坚持科学的幼儿观,不能简单地将幼儿认为是大人的附属品。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小孩子中有许多瓦特、牛顿和爱迪生。作为教育者应当尊重儿童的“尊严”和“独特性”,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起到引导儿童成长,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儿童又是一个潜力无穷的个体,蕴含着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教育者应积极激发儿童自由自发的生命表达,成为儿童生长过程的保护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3.“小幼师”应为“大先生”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幼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和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012年2月,我国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作了严格规定,这些规范不仅强调幼师基本的保教专业素养,更要求幼师具备高尚师德、深厚情怀、高贵人格的专业品质。所以,新时代的“小”幼师应该是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态度、掌握系统保教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大情怀”“大格局”“大视野”的“大先生”。
二、幼教“大先生”基本特质探究
为培养品格高尚、品行高贵和品位高雅的幼教“大先生”,真正从源头上促进“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以更好地振兴学前教育事业,追寻和探究幼教“大先生”的基本特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高尚品格之底色:“诚”
忠诚于幼教事业。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幼教“大先生”要读懂时代,正确认识幼教事业在整个教育事业战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对幼教事业之“诚”,表现为尊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幼儿的发展”教育信念,献身幼教大事业的坚定信仰,以饱满热情和实干精神促进幼教改革发展,将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幼教振兴、教育振兴、民族振兴的伟大梦想之中。
赤诚于幼师职业。幼教“大先生”要读懂教师,树立对幼师职业的高度责任感和自豪感。其对幼师职业之“诚”,表现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教育观,回归教育初心,积极创新教学,积极自我省思,甘为人梯,爱岗敬業,不断强化职业素质提升和保教能力卓越发展的职业自觉。
真诚于幼儿关怀。新时代的幼教“大先生”要读懂幼儿,明确幼儿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性。其对幼儿关怀之“诚”,表现为坚持“幼儿为本”,尊重儿童天性和个性,激发儿童兴趣和潜能,融入儿童生活,关注幼儿心灵,成为幼儿幸福人生的引路人和守护者。
(二)高贵品行之本质:毅
具有弘毅情怀。表现为对幼教事业的执着精神和对幼儿的大爱情怀。既有放眼世界与时俱进的大视野,又有扎根基层守正创新的务实作风;既有诗和远方理想教育的大志向,又有不忘初心不断求索的本真追求;既有仰望幼教星空的大境界,又有甘守三尺讲台的守望情怀。
具有坚毅人格。表现为坚定的专业意志和善于自我调适的心理品质。在引导幼儿的过程中彰显阳光个性和正向能量;在人际交往中体现真诚乐观精神和宽容谦虚态度;在应对挑战困难中具有积极调适能力和勤于省思的自觉,追求乐观阳光的健康心态。
具有清毅品质。表现为潜心问道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澄清价值目标,在纷繁复杂的多元价值冲击中不随物流、不为境转,自觉维护师道尊严;观照精神世界,自觉抵制低俗、媚俗、庸俗化生活,坚持高品位精神追求;注重自尊自重自律自强,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在平凡朴实的岗位上,将教书育人内化为价值追求,把职业责任升华为博大爱心。
(三)高雅品位之旨向:美
美在形象。大方优雅,和谐优美。从仪表美、言语美、形体美到风度美,传神达意,蕴含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特质、审美追求和生活喜好,可培养塑造儿童审美欣赏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2.主题实践怡情。社会实践活动是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遵循“参与—体验—内化—践行—成长”规律,运用多种媒介和艺术手段,在礼仪文化系列、经典诵读系列、节庆文化系列、艺术体育美育系列等臻美教育主题活动中积淀内涵;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实施,崇学正行、臻美至善,增强体验、共情、升华等艺术情感,培养发现美、感悟美、鉴赏美的能力。
3.养成教育美行。富有审美人格的人是具有生活情趣的人。审美人格需潜移默化、长期涵养才能达成。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在军事训练、“一平方米教育”、礼仪培训、志愿服务中规范言行,培养良好生活、学习习惯,以养成促养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筑他律自律之维,明真善美之理,提高文明素养和规范文明行为;凝练校风教风校训,形成情感认同和价值共识,展现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四)锻铸“大器”,助力“大先生”专业成长
1.“第一课堂”立本。课堂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主要阵地。在“第一课堂”上夯实专业基础,通过案例分析、主题学习、项目研讨等多种方式践行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尝试临床式的教学实践,将理论学习从课堂延伸至幼教一线,观察儿童、分析教学情境中的现象和问题,及时研讨、及时体悟,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及时转化,让专业知识“入心”“入脑”“入行”。
2.“第二课堂”强志。基于“课堂+活动+实践”的一体化融合进行专业素养培养。在“第二课堂”上丰厚专业素养,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服务等多途径激发个性潜能,实践陈鹤琴先生“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通过各类技能大赛的筹备、组织和训练,提升教学质量,发挥正面引导和辐射作用,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态;通过考证考级、职业资格的训练和考核,帮助学生找准专业要点,夯实理论基础,为学生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划做好储备。
3.“第三课堂”增效。在“第三课堂”上开展个性化学习,借助互联网+、云环境、慕课等信息时代的新平台,追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境界。创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共享云环境资源,实现学科的融合;创新可视化手段和方式,促进专业理论呈现灵活多样,实现教学的融合;打破时空局限创建学习共同体,满足学习个性化需求,实现学习方式的融合;创建大数据分析系统,及时掌握学习动态,实现多元评价的融合。在兼容并蓄中慎思明辨,在探究学习中内省反思,在追求卓越中勇于创新。
(五)牵手大“家”,合力构建协同机制
1.共建“教学场”,多元培养。采用U-G-S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建立政府、高校、幼儿园联合,集教学、学习、实训于一体的培养示范基地。以“合作共建,优势互补”为宗旨,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创设多元化的“政府”“学校”“幼儿园”办学机制,创建实践“教学场”,打通教学“最后一公里”,建立产教学研融合、校园互动的共同体。
2.组建科研团队,以研促学。组建师德修养高、实践成果丰、研究能力强的幼教教研团队,以地方幼儿园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幼教教育教学研究,师生联合、校地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采用“临床式”研幼研学。通过“临床医學院”模式的现场观摩、现场研讨式的学习,直击学前教育实践场域中的真问题、真现象,获得真经验、真发展,在“研幼研学”的基础上学习“教”的策略,获得“教”的技术与艺术的升华。
3.构建联合机制,协同育人。幼教“大先生”的培养是立意长远的大工程,是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一项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 协同育人。高校与政府、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在招生、培养、就业、成才等职前职后环节需要统筹谋划,合力作为,有序推进;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共享、实习实训建设、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需要全面考虑,携手合作,共建共商;形成家、校、园、政府和社会多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研究、合作发展的“一体化”培养机制。
新时代幼教“大先生”培养,充分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师范高校是培养幼教“大先生”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为学前教育事业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以幼教“大先生”为目标导向,积极探索幼教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是师范高校在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中的责任担当,是新时代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应然选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20-5-25].http://www.xinhuanet.com/topicnews/201612/0086.htm.
[2]严冷,冯晓霞.学前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入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9(7).
[3]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4]柳国梁.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3(1):8-12.
[5]仇珊华.习近平关于教师要做“大先生”的思想论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
[6]高瑾.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江苏教育研究,2017(12A).
[7]陈红梅.“卓越教师”视域下学前师范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7(3).
[8]刘毓航.奠基未来:做“教育家”培养工程的践行者——五年制高师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2).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2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