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习惯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

2020-09-02冯彩欢

时代人物 2020年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农村地区阅读习惯

冯彩欢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初中教学;阅读习惯;农村地区

阅读作为一种吸收、领悟、理解、探索、评价文章的重要思维过程,更是人们所具备的核心素养与基本素养,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活”起来,学生在参与探索过程中也能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与学习之间的一种契合点。利用阅读可以利用核心价值观照亮学生的生命,并且不断进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当中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具备政治认同思想与法治意识的,最终将学生培养为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有理想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提高与改善原有的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教师在设置课程时,需要培养学生具备实践素养。在新课标发布之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当中来,采用社会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经验,并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

目前来看,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行脱节的问题,他们虽然具备良好的行为认知能力,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未能将良好行为习惯作为主导,应试教育的出现主要是利用分数和考试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衡量,这一方式存在苛刻性与片面性,容易使学生被不断地装进道德容器当中,使学生变成理论巨人、行动矮子。因此初中作为开展《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关键阶段,教师通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将更多的灵魂注入到学习当中来,指导学生更好地生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措施

搭建道德实践桥梁。道德实践作为品德习得主要环节,阅读感悟作为阅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这时利用古今中外不同阶段的人物榜样故事对学生展开教育,比如雷锋、钱学森、毛泽东等,将他们作为榜样,充分发挥出榜样的作用,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在阅读这些故事時,就好比近距离接触人物传记,通过与书中榜样“面对面对话”,激发学生不同层次的所想、所思,随后通过师生、生生交流与分享方式,可以形成具有感召力的教学资源。在经历情感体验时,也能帮助学生的主动模仿榜样,学习榜样,崇尚榜样,教师通过有效的分享与探究活动方式,比如在七年级下册中要求学生阅读“卡拉扬要求”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将卡拉扬对乐队所提出的三个要求突破口。通过阅读方式,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集体与个人的内在联系,最终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热情 [2]

充分发挥阅读所具备的育人价值。《道德与法治》课程最主要的功能在于价值引领与立德树人,通过阅读古今中外诸多名人故事,体会其所具备的深刻内涵,使得德育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更加充满魅力。比如在七年级上册中有一篇文章是《热爱学习的毛泽东》,教师可以选择在教学中采用“留白”的方式,学生自主的开展分享活动与探究活动,比如你想过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吗?学生可以与同学相互交流,最终获得更加深刻的意义。学习能够点亮学生内心不息的明灯,激发前进动力,能引导学生主动服务于社会、他人,这种境界与层次并不是学生通过课本学习就能认识到的。学生在阅读与感悟“热爱学习的毛泽东”这个故事时,可以采用分享与探究的活动方式,将有意义的问题加入其中,在对毛泽东学习时代背景进行简单介绍之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首先学习对于毛泽东成长道路所起到什么作用呢?毛泽东在学习过程中对他革命生涯所起到的什么作用呢?毛泽东是选择如何学习方式的呢?通过仔细思考前两个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准确认识到学习的意义,而到了第三个问题,也能为后面引入“学会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学生通过思考问题的方式,主动学习毛泽东的故事,并且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被古人的故事所影响、所激励、所感动,并且体现出学科育人的具体功能。除此之外,在阅读“我就是我”这篇文章中。如果只是采用学生谈一谈读后感这种方式,那么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在针对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你怎么去理解我就是我这个意思呢?每个人是否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当学会如何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呢?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日后的日子里无视缺点,保持原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接纳自己呢?随后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使学生的良好意识最终得到培养,并且落实学科价值[3]

对阅读方法进行丰富,将以文化人要求落实。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教材内在特点出发,可以发现其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导,密切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状态,并且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以此体现出以文育人、以情育人的作用。在教材中也涉及到诸多的古诗文,学生通过体悟、吟诵、阅读等方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在七年级上册中就安排了《诗经·卫风》中的一首《木瓜》,诗经作为我国古代诗歌开端,也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对这篇诗歌进行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文视角出发,随后带领学生主动地朗读与咏叹,主动感受到古人利用赠送礼物方式来表达彼此间的深厚友谊,引导学生可以感受到利用回馈的方式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情感。在教材中阅读感悟主要是以文字形式进行呈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形式,以此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终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感悟能力[4]

利用微阅读平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对人们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阅读好书,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人的一生都能产生深刻的影响。歌德曾经说过:阅读一本好书就好比与一些品德高尚的人进行面对面谈话。为了更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那么就需要引导学生能够热爱阅读。在选择教材过程中,选择一本经典读物就好比为学生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因此可知阅读感悟并不是一个配角,它所具备的功能定位与教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经典释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阅读钱学森的故事,引导学生可以在课下阅读更多的名人传记等,使学生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从学生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将《道德与法治》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认识,并且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也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将这种教学设计模式加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并且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方式,使自身的想象力得到发挥,突破原有的习惯与思维设定,最终可以找到正确答案,并且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将多个阅读素材加入,能够在无形之间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同时也能时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更好地对材料进行阅读,最终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姚怡.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程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

[2]高维,颜蒙蒙.统编教材与国家认同——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研究[J].教育学报,2020,16(03):34-43.

[3]庞旭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强化学生法治意识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4]李琳琳.微阅读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制农村地区阅读习惯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法制意识教育研究
上好《道德与法制》课的思考与实践
让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更高效的几点尝试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