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路径探究

2020-09-02夏春荣陆畅

时代人物 2020年8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培养路径职业院校

夏春荣 陆畅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精神;培养路径;融合

基金项目: 2019-2020年度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XHYBLX2019057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的重要保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2019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曾发出呼吁,当下劳动者最缺乏的,并不是书本理论知识、相关的职业技能,缺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等职业精神。“我们对苏州80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企业最看重的劳动者素质中,前三位都是职业精神。”可见,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不仅强调实践操作技能,更加注重人才的职业精神、道德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号),要求“强化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教育”,“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职业院校必须走内涵发展道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既要培养学生从事岗位的职业技能,又要融合培育学生不可或缺的职业精神。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重要性

劳动者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单位用工的首选条件,学生胜任从事职业所需的技术与能力就是职业技能,它体现劳动者的操作行为实践,重在做事;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能动地表现出来的、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就是职业精神,它体现劳动者的精神层面,重在做人。职业技能需要一定的专业培训,职业精神依靠长期的教育指导。如果说单位期待的工作成果是一个结果函数,那么影响一个人技能发挥的系数就是职业精神。能力发挥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思想观念、责任意识、职业道德等。职业精神越强的个体,其能力发挥程度就会很高,有利于其职业技能向更高层次提升。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迫切需要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精湛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社会主义核心职业价值观。

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现状研究

当前,职业院校对职业技能的培养普遍重视程度高,学校一般都采取双证制,即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获得毕业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职业精神的培养都强调重要性,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相比弱化现象明显,普遍缺乏考核评价指标。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培养现状主要有两种现象:

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自成体系,融合度不够。众所周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大部分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培养相对独立开展,隶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分工完成,没有形成一体化培养体系。职业技能教育的主要训练内容是专业理论课程、技能实训课程,教材、教学组织、师资要求等比较全面系统;与之对比,职业精神的培养没有专门的课程体系、专业教材,师资往往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国家各级教育部门一直强调: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并提升到事关国家兴旺发达、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部分地区甚至为此出台政策文件。但职业院校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都知道职业精神重要,但工作重心仍然是职业技能的培训,职业精神教育往往被边缘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因没有量化的评价考核标准,二者融合培养往往徒有形式。

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力度强弱不均,缺乏创新。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认识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重要性,许多学校积极借鉴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当前,职业技能的培养早就跳出了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职业精神的培养方式枯燥、乏味,多数采用说教的形式,MOOCS多媒体信息技术、可视化教材、情境化教学、体验式模式等没有充分应用。在职业技能教学实践时,本身教学内容相对多,技能的讲解指导、检查评估及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长,因没有足够的时间,教师往往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教育引导没有量化标准,时间多就多讲些,时间少就少讲些,没时间就简单强调一下,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停留在口头上的较多。另外,尽管学术界对职业精神教育方面的研究与日俱增,但相关的专业教材、立体化教材、项目化教程严重不足,教师可以选择的教材不多,客观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为职业精神的培养投入,特别是硬件的投入往往不足,客观上阻碍了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培养的深度融合。

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路径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职业精神的培养,需要依托一定的载体,才能发挥其功能。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显现出工具性倾向,需要将职业精神元素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中,重视人的价值存在和精神引领,实现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职业养的提升相统一。职业院校需整合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验实训课程等教学内容,修订使用的教材,融入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内容,发挥专业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的同时,内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

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合理分配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的学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修订融进職业素质的养成教育,融入职业精神的相关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时,综合考虑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在技能教学的项目任务中融入职业精神的教育。在MOOC等专业课平台、精品课程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时,融入职业精神要素,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与学生一起分析从事职业所应遵守的职业行为规范。针对职业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行为特点,将职业精神贯穿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评价考核中。丰富职业精神教学形式,创新职业精神的培养模式,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利用案例教育和情境教学,让学生熟知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核心内容、特质,在主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接受到完备的职业精神培养。

在实践教学中,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实践教学前,首先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总结凝练出职业精神的组成要素,将其核心内容融入学科专业建设,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针对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精神教育教学;坚持产教融合,双元主体。校企共同设计课程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计划、共同形成教学评价体系。设计培养内容时,全过程渗透职业精神,有机融合技术技能要素与职业精神要素,学习过程中嵌入隐性教育,在学生技能实训、课题设计、工程实践等形式中同比重实施职业精神的培养。

作为高阶的实践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是训练学生有机应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学生所处的是贴近职业岗位的教学环境,实训设备与生产一线基本相同。这种真是的职业环境氛围,融入了企业的制造技术、产品技术、工艺品质控制等,融入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融入了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能够在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的同时,促进他们职业精神要素的养成。针对高职学生最后一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借助企业的劳模、优秀员工等鲜活的、身边的榜样力量,感染熏陶学生。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融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教育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培养最直接、最重要的的影响者。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职业院校教师自身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必须具有较高水平,具备优良的职业技能培养能力和职业精神培养能力。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核心要素是拥有一支操作技能精湛、实战经验丰富、专业素养优良的教师队伍。例如我校陈前进老师,精通数控技术,动手能力强,申报了各种专利,对职业精益求精,工作恪尽职守,多年来带领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奖无数,历届学生评价很高。他培养的学生很多在企业深受重用,很多学生走上了管理领导岗位,不少学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职业院校一方面可以选送优秀教师赴企业锻炼,帮忙他们提高职业技能,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聘请企业工程师来校授课。聘用教师的标准是专业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追求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与高成效,加快推进建立一支具有企业锻炼经历、熟练掌握企业工程技术、品质标准、工艺规范、设备运维的师资队伍。教学实践中营造逼真的职场环境,结合职业精神的要素,发挥“润物无声”“耳濡目染”的育人效果。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赴企业锻炼考核机制,推动校企联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聘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才,来校兼职教学,承担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任务,同时开设职业精神讲座、交流论坛等,帮助职业院校培养真正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职业院校需要打造融入职业精神的特色校园环境,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必将自然发挥。积极营造培养氛围,注重二者的有机融合。校园文化、专业文化建设中需要体现行业属性、企业要素,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归属感。将校园文化中设备设施等专业文化与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企业精神有效结合,提升专业文化对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影响力。举办专业讲座,开展知识技能竞赛,丰富创新创业实践,创办专业社团,举行寝室文化评比等,在每一项活动中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一体化融合。通过活动媒介,学生在校园里学会互相包容,能够正常交往,彼此公平竞争,注重团队合作,责任意识逐步增强,辨识能力逐步提高,自律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会更加独立自主,涵养了职业精神。例如我校的机电工程学院,完全按照企业的5S标准建设实训室,引入企业的管理、生产流程和考评体系,将职业精神的隐性教育有效地融入教学之中,形成了身临其境的职业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

发展职业教育,必须紧紧依靠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仅是理论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相结合,也是职业精神和技能训练相结合。职业院校更大力度的推进深化产教融合,融基础理论、专业技能、素质教育、职业精神为一体。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赴企业现场工学交替,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和跟岗实习,深入了解企业管理文化、环境文化、营销文化、品质文化等,将现代企业需要的职业精神变成可见、可感受到、可实现的文化,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熟知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创业意识、创造意识等,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技能,践行职业精神。另外,可借助校外顶岗实习,让学生自觉遵守职业规范,懂得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校企对接,有效培养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养成遵守劳动纪律的习惯,把职业规范自觉转化为职业精神的养成。例如我校与企业合作成立了菲尼萨学院、扬子江学院、运满满学院,无锡交通建设集团道桥实训中心、灵通仿真教育研究院等模拟工厂,或与企业合作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新型学徒制试點,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经历真实的环境、真实的岗位锻炼,校企双方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在职业活动中提升职业精神的养成,为社会培养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俱佳的高技能人才。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需要坚持职业精神养成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高度融合。职业院校的学生应当既具有所从事岗位必需的技能技术,又具有所从事职业应有的职业精神,为未来顺利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职业院校“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当前要解决职业精神教育滞后,职业精神培养形式单一、职业精神培养和职业技能培养相对分离脱节等现状问题。通过加强学校顶层设计,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职业精神要素的培养;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工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刚.将职业精神养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J].中国教育报,2015.12.10.

[2] 何应林,眭依凡.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体系研究[ J].中国高教研究,2019.7.20.

[3] 王小锋.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 J].知识经济,2017.7.1.

[4] 吴威,李群等.高职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路径分析[ J].现代职业教育,2019.1.28.

[5] 王美荣,任邦齐.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模式的构建实施—以江苏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为例[ J].中国农业会计,2019.4.10.

[6 ]卢齐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初探[ J].知识窗(教师版),2017.9.30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培养路径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