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外语角活动观察
2020-09-02石安琪李会琳赵东媛张倩赵琦
石安琪 李会琳 赵东媛 张倩 赵琦
摘 要: 随着教育部26号令《独立学院规范设置与管理办法》的颁布与实施,不少独立学院纷纷通过迁址办学的形式谋求转型发展。本文以刚刚迁至江苏省丹阳市的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外语角活动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使外语角既能成为学生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平台,又有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 外语角;独立学院;迁址;校园文化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各行各业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重视。外语学习需要真实和自然的语言环境,对于学习者而言,除了在正式课堂上有意识地学习语法和词汇外,更需要在课外锻炼外语交际能力。基于此,各高校纷纷举办外语角活动。以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为例,为了响应教育部政策,学校刚刚搬迁至江苏省丹阳市,脱离了原先的仙林大学城和公办母体高校,短时间内校园文化缺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外语角作为外语学习的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之一,不仅为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外语角活动的二语习得和校园文化建构功能
(一)活动具有趣味性、轻松性、互动性和实用性。
与使用枯燥晦涩教材的传统课堂不同,外语角活动作为外语学习的第二课堂,没有指定的教材,学生们没有太多课业压力。同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外语角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整体氛围更加轻松。在课堂中,老师作为传授者站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坐在讲台下听讲,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参与度大大降低,课堂氛围不免有些压抑与沉闷,一些同学在上课过程中缺乏积极性。然而在外语角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逐渐淡化,活动形式以同学们互相交流、发言展示为主,与相同身份、年龄相近的对象进行互动,有利于营造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的活跃轻松的氛围。在参与活动的群体方面,参与者基本是高校学生,参与目的大致相同,如提高口语水平,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习外语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等等。外语水平相近的学习者共同参与活动,有利于缓解学生害怕犯错的焦虑感,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英国著名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在《思想者》中提到过一个重要的理念:“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教会别人。”学生在外语角活动中的种种互动其实是不断地把自己習得且内化的知识教给对方。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外语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在活动选择的话题方面,大都涉及热点实事,或具有思辨性,或具有实用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由被动变为主动,参与意愿与兴趣随之大大增加。活动主题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活动内容的认同感和实践意愿,促进学生进行更多有意义的外语交际练习,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建构校园文化。
外语角活动除了在语言习得方面成效显著外,同样有利于学生获得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学生参与外语角活动的方式以和老师、同学互动为主,外语角的多层次互动,即高水平学生、低水平学生与中等水平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在交际中融入周围环境,保持“语言输出”,建立自我认同感。调查显示,除了锻炼口语外,部分参加外语角活动的学生还希望在活动中培养个人的社交能力,在群体活动中增强自我认同感。一旦学生在外语角中获得自我认同感,对语言、交际等其他方面势必会有促进作用。另外,外语角活动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构。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营造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开阔视野的作用;校园文化也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通常校园文化分为四个方面: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活动文化和校园物质文化。外语角活动作为校园活动文化的一部分,对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起了重要的作用。外语角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的种类,又丰富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内涵,即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发表意见的习惯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我校外语角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如何才能使外语角真正成为外语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校园文化的品牌活动?为此,笔者向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各个系科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以全面了解外语角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应对之策。
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01份,依系科顺序分别为外语系274人、公管系111人、经管系76人、人文系56人、工学系56人、美术系43人、音乐系43人、信息系42人。由于我校外语角活动目前主要面向外语系的学生,笔者首先对外语系学生提交的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到的具体情况如下:
关于学生参加外语角活动的频率这一问题,从外语系的调查结果来看,每周必去和较常参加的学生达到了30%,说明我校外语角活动的开展初步取得了成功,吸引了一部分学生参与;但同时有将近一半(42%)的学生只是偶尔参加外语角活动,还有19%的学生起初常去,后来渐渐少去,侧面反映出外语角活动缺乏创新,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继续参加相关活动。
在参加外语角活动的目的方面,外语系60%的学生希望通过参加外语角提高口语能力,希望提高外语听力能力的学生占27%。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有将近90%的学生希望通过参加外语角活动提高外语听说水平,符合学校开展外语角活动的初衷,即提高学生的外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对于学生参加外语角活动的大致情况,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62%的学生愿意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有34%的学生选择以听为主,说明仍有不少同学不敢开口交流;能够比较连贯地发表意见的学生仅占4%,这一比例还有待提高。
在交际中遇到的困难方面,超过一半的学生(67%)认为自己的词汇、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较弱,在交际时常常会话到嘴边说不出;觉得自己水平与别人相距太大,不敢开口的学生占18%,说明学生的自信心不足;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无法就某话题进行深入交谈,表明学生的外国文化知识积累不够深厚。以上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外语角活动的积极性。
关于外语角活动的开展形式,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在活动过程中穿插小游戏、辩论、电影、西方文化展示等,使活动形式多样化,提升趣味性。
为了解其他学生对外语角活动的认识和参与意愿,笔者对其他系科学生提交的有效问卷进行了汇总、分析。数据显示,全校有近80%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外语角活动。同时,对于其他系科学生了解外语角活动的途径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47%的学生是在与同学交谈时得知的,37%的学生通过平台和16%的学生通过校内海报了解外语角活动,说明目前外语角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主要依靠与同学交谈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关于其他系科的学生是否有意愿参加外语角活动,74%的学生都表示愿意参加,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参与意愿较高。
四、改进对策
(一)丰富外语角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根据“情感过滤假说”,拥有语言环境并不等同于学生就可以学好外语,许多情感因素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当下,外语角的活动形式略显单一,内容不够新颖,大大影响了学生参与外语角的积极性和学习外语的热情。克拉申认为影响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有动力、性格及情感状态。外语角活动形式多样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方面,多样化的活动有利于强化刺激学生的学习目的,而学习目的则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目的越明确,外语学习的进步越快。另一方面,改变外语角严肃拘谨的课堂化模式,代之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可以大大缓解学生的焦虑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消除彼此的情感屏障,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外语角的活动形式可以细化成两个方面:常规活动与非常规活动。常规活动是指外语角的日常活动,以“沙龙”的形式进行,适当邀请外教进行指导。非常规活动是指定期举行“文化之夜”、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有利于我校在校址搬迁、校园文化缺失的大背景下,强化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学生的活力。
(二)细化活动流程,重视材料选择。
外语角活动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整个外语角活动可以在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线上部分主要对应外语角活动的前期与后期。活动前期,相关负责人可利用公众号和微信群对此次外语角活动的主题预先进行宣传,增加外语角的“曝光度”,让更多的学生,包括非外语专业的学生了解本校外语角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外语角的主题或者语言材料的难度要适中,“可理解性”要强。克拉申认为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就是一种噪音。因此,语言材料既要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匹配,又要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对此,前期可提供多个主题供学生选择,通过线上投票的形式,让学习者选择最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后期,利用网络投票的形式,及时收集学习者对此次外语的评价与建议,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次外语角活动积累经验。
(三)分层次交互学习,优化活动场地。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核心要素自然是说话者,也就是外语角活动的参与者。外语角是自由包容的环境,但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参差不齐,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聚在一起,很难同时提高所有人的语言水平,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会觉得难度低,没有挑战性。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觉得内容过多,难度过高。根据昆体良的教学理论,组织者可以根据学习者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组,由此可以从每一组的实际水平出发,适当调整各自的进度,使不同语言水平的参与者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此外,活动场地的选取影响外语角活动的成功与否,老师可以将场地转移到圆桌教室、草坪等,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同一个小组的成员围绕圆桌而坐或者围成圆圈席地而坐,大家平等、民主地探讨问题,休息时间大家一起娱乐,老师在各个小组间来回巡视,鼓励学生开口,及时给予指点和帮助,调动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四)开辟动态传播渠道,扩大外语角受众范围。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不仅是外语系的学生,全校其他系科的学生也希望提高外语口语,尤其是英语口语。然而,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外语角活动的动态传播渠道阻滞不畅。因此,可以创办多语种口语协会,统筹协调管理外语角的各项事务,同时在每个班级中安排两三名口语协会会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播报外语角的最新动态,确保学生及时掌握相关消息。也可以专门开辟一个外语角公众号,而不是局限于借助系科公众号对外语角活动进行宣传,使消息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全校学生。
五、结语
高校外语角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提高外语交际能力的平台。作为独立学院的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刚刚迁址至江苏省丹阳市,失去了原先仙林大学城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外语角的举办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对问卷所得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我们提出的方法和策略能够让本校外语角越办越好,成为同学们喜爱的外语学习与交流平台,同時为其他各高校外语角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马勇.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5-128.
[2]刘畅.大学校园英语角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实施策略[J].外国语文学季刊,2013(1):7-18.
[3]高艳茹.浅析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35):180-181.
[4]王宏伟.自我认同建构对外语角英语学习者的后现代意义[J].教学研究,2009(12):62-63.
[5]王慧颖.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铜仁学院学报,2010(3):98-100.
[6]谢玫珍,王跃洪.基于克拉申输入理论的二语口语习得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2):34-38.
[7]郭士香.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谈大学校园英语角[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60-62.
[8]王湘玲,宁春岩.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英语教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2(3):20-23.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般项目“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外语角活动的探索与研究——以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913906001Y)的阶段性成果。
指导教师:王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