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

2020-09-02张燕

人大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闻奖人民代表大会新闻宣传

张燕

人大新闻宣传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个宏大主题,把充分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激发全社会增强制度自信作为核心内容,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舆论导向,通过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通过创新实践和具体成效,不断扩大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本文以近几年人大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谈谈人大新闻宣传要聚焦的核心内容。

一、阐释好党中央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

党对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决策部署,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行动纲领,人大新闻宣传要将其作为重大选题,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

(一)坚定不移地将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阐述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历史必然、特点优势、实践要求,明确提出了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重大原则、思路举措、重点任务,为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人大新闻宣传一定要精心策划、主动设置议题,全方位、多角度深入阐释其深刻内涵、精髓要义,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指导人大工作实践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撑。

第29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评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个好制度》[1],从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切入,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个好制度这个观点。为了论证观点,作者总结分析了我国近代史上曾经尝试过但都没有成功的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上,一是以近40年来我国是国际上立法效率最高的国家为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就好在能办事、能办成事。二是以外国议长开始关注我们的政治制度为例,说明我国政治制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通过这两个强有力的论据,将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个好制度论述的有理有据、无可辩驳。作品被广泛转载,成为学习人大制度的范文,这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文字水平,更体现了作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人大工作事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近年来,地方党委通过召开党委人大工作会议、出台相关意见等形式,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就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对此,人大新闻宣传不仅要深入解读党委对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要求和举措,还要对各地将会议精神和意见要求落实落细到具体工作中并取得实际成效等内容进行挖掘和反映。

甘肃省第28届人大新闻奖获奖作品——消息《打造人大监督“升级版”探索兰州特色“新经验”——兰州市委出台意见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把兰州市委如何让人大监督强起来、实起来、活起来,从制度设计、内容形式、机制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说明,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鼓呼。

(二)宣传好党中央出台的与人大有关的重要改革举措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和国家治理中得到全面貫彻和有效执行。为此,人大新闻宣传要把党中央出台的与人大有关的重要改革举措作为报道重点,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把改革举措的背景、人大的实际作为和产生的现实意义宣传透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人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督职能。随后,党中央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自此,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到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行使监督权,夯实了国有资产管理和治理的基础。

第29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作品——通讯《向国资亮剑——全省地市首次特定问题调查嘉兴交答卷》[2]抓住了浙江省嘉兴市人大常委会运用特定问题调查这一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对嘉兴市国有资产的家底开展地毯式排摸,发现了110个问题,并以清单的形式督促政府整改,进而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的复杂难题,促使国资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具有创新性的亮点工作。作品通过嘉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等人的直接引语,说明了采取特定问题调查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的背景和原因,以及特定问题调查的对象、过程、方式;通过展示调查中发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及其整改过程,充分展现了人大依法履职的水平和制度赋予的监督刚性。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是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宪法性制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的范围。

第29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备案审查系列报道》[3]敏锐地捕捉到影响老百姓切身利益、直接涉及公民权利义务的各类规范性文件是否纳入人大备案审查范围,人大在备案审查制度建设、工作实践和具体成效等方面的情况如何等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以三个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司法案例组成三个系列报道的核心内容。一是著名商标被叫停,地方换个名头继续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地方整改“曲意变通”行为全面摸底、督促停止。二是以2016年温州破获的“寄血验子案”引出并说明全国人大要求叫停浙江省高院就非法行医罪越权制定的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背景原因及过程。三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2018年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对十余部门点名纠错。作品以深度报道、专访等形式,讲述了备案审查制度的故事,激发了受众对人大备案审查制度建设、工作实践的认识和思考,为推动人大备案审查制度完善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反映2018年人大备案审查制度建设进程每一个标志性步伐的优秀作品。

这两篇作品,抓住了改革举措与社会关注之间的联系,通过人大履职行权,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过程充分形象地展示了出来。

二、抓住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和形式深化和升华宣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大代表作为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人大新闻宣传要紧盯各级人大代表这个政治群体,抓住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和实现形式这个核心,立足“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主题,通过典型的人物和鲜活的事例,把各级人大代表如何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如何为民依法履行代表职务的过程和成效阐释清楚,以此充分印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一)围绕代表在会议期间的工作展现为民履职的能力和成效

“人民代表大会作用的发挥主要在开会”[4]。人大新闻宣传要紧紧围绕代表在会议期间参加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和其他议题,向大会提出议案及建议,参加各项选举和表决,提出询问、质询案、罢免案等各项工作设置议题,集中展现代表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态度、能力和成效。

第29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评论《对国家账本理应斤斤计较》[5]以全国人大代表、财税专家刘小兵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政府预算报告挑错并得到国家部委回应和改正这一事件为论据,摆实事、讲道理,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必须对既是发展大账、又直接关系到老百姓柴米油盐的“国家账本”斤斤计较这个观点,既展现了人民选出的代表为人民守家管钱的立场、态度和能力,又证明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力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从田间地头、社区街道、学校医院、厂矿车间走到国家和地方议事殿堂的基层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为紧密,最能反映社情民意,他们在会议期间的履职情况更值得高度关注。

第29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央视系列报道《我建议》[6]始终把握“讲好代表履职故事、体现人大制度优越性”这一主线,用纪实的手法将镜头对准来自基层各行各业的全国人大代表,真实记录他们从会前走访调研、收集民意、形成议案建议到会上发言讨论、审议各项报告等履职的全过程,把法律赋予代表的职责通过具体的人和事进行了展示,生动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很好地统一起来这一制度优势。

(二)从民生小事入手挖掘代表闭会期间的履职成效

从人大新闻宣传的整体效果看,各级各类媒体对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履职情况策划组织的比较充分、报道的力度很大。但对代表闭会期间活动的报道则比较随意和零散,影响力不大。每年人代会会期一般多则十几天、少则两三天,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里代表如何履职、作用发挥怎样?如果媒体不充分报道,社会就知之甚少。这也是社会上有些人对代表的集体印象还停留在开开会、举举手的原因。所以,人大新闻宣传要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人大制度的内在要求出发,对代表闭会期间通过走访接访、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方式了解社情民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及各方面的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等活动高度关注、精心策划、经常性宣传。要紧盯民生“关键小事”,把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回应人民期待的作用和力量呈现出来,并通过人民群众的良好口碑来塑造人大代表的形象。

第29屆中国人大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有两篇作品都是关于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推行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内容的,即民生实事由群众提议、代表票决、政府办理、人大监督。一个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浙江人大代表票决民生项目》[7],它运用记者跟踪拍摄的手法,选取了浙江省湖州市几位人大代表,聚焦他们通过调研、走访接访人民群众将征集到的老旧小区安装充电桩、加装电梯方便老年人生活及乡村旧桥改造、小学生放学后托管等民生实事提交人代会进行审议和票决,最终形成年度政府组织实施的民生项目。在此基础上,对湖州市人大常委会为了确保项目落地实施,通过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深度介入、持续跟踪监督直到问题解决、百姓满意的履职全过程进行了报道。

另一个是浙江省平湖市电视台的电视专题片《人大“不满意”之后》[8],它从平湖市人大常委会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的“农村小区建房用地保障项目”完成情况不满意切入,围绕人大代表向人代会提出相关议案建议,人大常委会对此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受到了市委的高度重视,要求政府落实,人大常委会会议又专门增加相关议题对政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促使政府最终制定了农民住房改善行动三年计划这一完整的履职过程进行了报道。

代表票决民生项目,让政府决策由“为民作主”变为“由民作主”。两个相同主题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代表为民履职的闭环过程和作用,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解读剖析的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充分彰显人大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巨大作用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人大新闻宣传要把如何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如何依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来展开和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各项工作和各项治理作为核心内容,紧紧围绕人大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法律实施工作和监督工作,深入挖掘、充分报道人大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的创新之举、显著成效,彰显人大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巨大作用。

(一)充分报道人大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途径和成效

良法善治。制定良法,是人民对立法者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人大新闻宣传要立足“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聚焦法律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情况,立法调研和立法论证、听证会情况,公众意见被采纳情况,立法后评估情况等公众参与立法方式等内容,充分展示人大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途径和成效。

第14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二等奖作品——消息《鞠躬体国献策 俯首恤民代言——全国人大代表江保安建议被国家立法采纳》[9]报道了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江保安经深入调研提出的关于农用机动车管理立法界定的建议,不仅被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采纳,本人还被特邀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就立法建议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进行认真讨论,并受到时任委员长吴邦国的特别接见和赞扬。

第14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作品——通讯《市民交来立法建议2081件》[10]报道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2003—2007年立法规划项目建议草案在媒体和网络公布后,共收到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阶层的公民的立法建议2081件,且60%以上的立法建议被采纳。

这两篇作品,通过典型的人物和事例,生动反映了公众参与立法的方式、原因和成效,展示了人大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实现过程,渲染和升华了“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的主题。

为了发挥引导社会舆论、凝聚各方共识、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人大新闻宣传还要把法律法规草案,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社会普遍关注的法律法规草案审议过程作为报道重点,抓住与会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过程中不同意见的交锋,充分阐释立法的必要性、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

第29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作品——通讯《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记》[11],从首次审议“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二次审议“‘三权分置离入法更近”到三次审议“开启农村土地法治新时代”,全貌式地记述了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草案一审稿到三审稿的修改过程,说明了修改的要点,聚焦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历次审议过程中的不同意见争议和思想碰撞。

第25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广播消息《代表交锋》[12]采用同期声的方式,再现了全国人大代表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时,针对修订税收法定等内容所展开的观点碰撞。

这两篇作品,立足的是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具体过程,体现的却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主題。同时,又起到了释法的作用,促进了社会大众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有力度、有深度。

(二)聚焦正确监督和有效监督,展现人大监督刚性力量

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从根本上说是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表现[13]。对人大监督工作的宣传报道要抓住“正确监督”和“有效监督”两个核心点。正确,即监督的议题紧扣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紧扣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以法律为准绳。有效,即采取有力、有效的监督方式,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确保人民权利不受侵犯、人民利益得到保障。

第25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作品——通讯《唤醒沉睡的权利》[14]报道了浙江省云和县针对财政资金闲置和政府高额债务并存的问题,首次启用特定问题调查,摸清了财政存量资金,找准了问题原因,形成了调查报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督促政府出台了财政资金管理的意见和一系列理财举措,破解了普遍存在的难题,充分展示了人大监督刚性手段的威信和威力。

执法检查是人大的一项重要监督职能,执法检查的过程就是法律监督的过程,目的是发现问题、找准问题,找到法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通过督促执法部门进行整改,促进法律的正确有效实施。人大新闻宣传要选择人民群众关注度高的执法检查进行全过程深入报道,要突出其中的创新方式,明确指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反映执法检查组提出意见建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体现执法检查“法律利剑”的作用。

第29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作品——通讯《蓝天保卫战  法律剑出鞘——全国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综述》[15],立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党中央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对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进行了全程、全景式报道。作品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门别类剖析,对问卷调查、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创新方式进行了突出反映,全面展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用法治的力量治理污染、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作用和力量。

无论是工作监督还是法律监督,这两篇作品,都体现了人大监督的正确和有效,充分证明了人大制度是保证国家依法治理的制度、是能为民办好事的制度。

注释:

[1][2][3][5][6][7][8][11][15]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第29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获奖作品选》,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9年11月版,第34、81、140、31、186、18、179、100、43页。

[4][13]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56、364页。

[9][10]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中国人大制度新闻协会:《人大制度好新闻评选(第6集)》,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27、101页。

[12][14]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中国人大制度新闻协会:《第25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获奖作品选》,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年11月版,第130、217页。

(作者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民之声总编)

猜你喜欢

新闻奖人民代表大会新闻宣传
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西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谁最早提出人民代表大会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