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四重维度
2020-09-02黄佳慧
黄佳慧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网络是时代演进催生下的产物,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一项复杂、多维、立体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构建网络强国的关键步骤,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现实-技术-文化”四重维度来剖析我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独特性,是明确回答“治什么,谁来治,怎么治”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 互联网;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维度
[中图分类号] D922.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8-0104-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治理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路、新策略,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互联网讲话精神的内在逻辑,是把握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和发展的关键。
一、实践维度:推进协同共治是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科学决策
网络虚拟空间是多元主体参与的新的社会形态,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必须要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才能营造和谐、有序、健康、明朗的网络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第一,加强党在互联网领域的领导是网络综合治理的核心要素。大数据、云计算、5G等高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社会格局,信息化已然进入从全面渗透到跨界融合、从创新发展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组长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以问题为导向,全面认识和把握互联网发展的脉络,针对技术、大数据、网络安全等问题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第二,政府管理是网络综合治理的主导力量,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互联网中调节器作用。新媒体、多元化、覆盖广是互联网呈现的特点,政府管理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在于数据资源,如何分工、协调、监管、整合信息链条,实现从“散”走向“精”,这是提升政府网络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第三,网络企业是网络活跃的主体,要调动网络企业承担网络社会主体责任。网络经济的兴起,改变了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网络平台,因此,企业要打造“共享、共建、创新、规范、安全”的网络生态圈,在网络要中要理性的发展。第四,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营造良好的网络服务环境。第五,网民是建设网络治理体系的“主力军”,网络治理体系的建设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力量。根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03亿人,其中手机网民8.97亿人,相较于大水漫灌的治理,网民的自律意识、道德修养等行为才是实现网治治理的关键因素。因此只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监督、维护网络形成遁形防护网,才能打造良序发展的网络空间。
二、现实维度:强化制度约束是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重要保障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场革命,是实现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推动者,互联网制度的建立、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完善的制度是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是规范网络信息、保障网民隐私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打破在网络治理中“九龙治水”制度的弊端,提高治网效率,突破现行束缚,实现整体性、系统性、创新性的治理制度体系是网络治理中的首要任务。首先,落实网络治理框架内的制度安排。网络的多元主体及其行为必须要有健全的制度来进行约束。网络空间中存在社交、新媒体、购物等多领域平台,规范平台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平台健康运行需要有制度的约束;网络空间中存在的盲区地带,需要建立新的配套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同时网络空间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制度内容需要进一步细化并对其进行严格约束。其次,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目前网络空间初步形成了经济、文化、社交等发展模式,网络经济纠纷、网络安全、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因此,政府要加强网络领域监管机制的完善,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网络监管部门的合作机制建立,实现“黄金时间”内高效、透明、公平的解决好网络问题以及企业诚信问题;同时,维护网络生态环境是全民的责任和义务,需要全民参与监督,对违法犯罪、舆论网络等问题及时举报。最后,完善法律制度实现网络法治化。网络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相关网络的法律法规,但推进法律法规的完善、落实仍任重道远。如目前针对信息保护、直播平台、网络舆论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网络法律的執行方式、力度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完善的制度可以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更加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
三、技术维度:健全技术支持是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关键引擎
网络强国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普及、创新能力增强、网络经济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其中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关键就是技术。因此,增强技术领域创新能力,缩短与技术先进国家的差距,才能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首先,广度上要加强网络资源的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我国网络资源配置不平衡角度看,目前政府政务平台还需向基层延伸覆盖;城乡资源配置差距明显需要进一步普及。因此,建设覆盖我国全域的信息化网络,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是扩大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覆盖面的具体要求。其次,深度上要掌握最前沿的网络技术。核心技术是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因此,一是要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像西方国家长期垄断的芯片,是阻碍我国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要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二是要打造阶梯式的科研人才队伍,科研人才是技术研发的保障和依靠,是我国科技核心竞争力体现,完善科研人才梯队、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是激发科研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关键因素。三是要加大网络安全保护力度,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致命的漏洞可能会让不法分子窃取科研人员来之不易的创新成果,在网络安全中我国要积极设立更高的“坐标系”、更新的“度量衡”,如网络信息操作如何更规范,网络信息管理如何更严格等等。最后,集成度上要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发展。网络社会的治理离不开现实社会的治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技术的应用发展,打破了我们现实社会原有的发展格局,经济、文化、教育等许多领域都无线连接上“互联网+”、大数据,重塑结构由线下转为线上形成新的发展驱动力,以技术支持为平衡杆,以平台为依托,用大数据发展战略为突破口,可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让企业、个人及时了解到供应需要,调整线上线下产业发展。
四、文化维度:融入文化元素是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精神要素
网络文化是现实社会文化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同时也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文化行为特征、文化产品特色和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的特点。网络文化的繁荣可以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引领地位;可以引导网民舆论的正面走向;可以推动网络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因此,创新、传播、发展网络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优化网络生态环境,实现网络空间有序发展的现实需求。首先,积极推进“互联网+传统文化”的传播。我国拥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网络中活起来?这就需要创新传播方式、拓宽传播渠道、打造传播平台,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以“接地气”的形式在互联网中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增强网民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凝心聚力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往直前。其次,创新培育网络文化产业。互联网中新兴的抖音、公众号、直播等平台带动着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网络音乐、动漫、文学等产业在互联网中也占有比重较大的市场,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仍然要重视创新传统文化的宣传,年轻人是网络生力军,如何制作中国文化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等图片、视频、宣传片吸引年轻网民对文化的关注度,这需要网络文化产业从网民的角度探究,提升网络文化产业创新能力。最后,打造网络文化品牌效应。文化品牌效应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可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可以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因此,对特色的文化元素要进一步包装、推广,形成一系列包括经典系列、红色系列、德育系列等的网络文化品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坚定信念、凝心聚力、奋勇前行。
[责任编辑:王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