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与艺术价值

2020-09-02李思德

神州·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制作工艺艺术价值

李思德

摘要:自古以来便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之说。建水紫陶始于清代道光年间,因产于建水、陶器色呈赤紫而得名。建水紫陶制作以实用型的陶器为主,主要有泥料选取、搅拌洗泥、澄泥发酵、揉泥混合、拉坯成器、书法绘画等多道工序。本文简要的阐述了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并进一步分析了建水紫陶的艺术价值。意在通过二者让建水紫陶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从而推动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建水紫陶;制作工艺;艺术价值

一、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是一个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聚居的边陲重镇。被世人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就产于建水县碗窑村。建水紫陶发源地碗窑村世代以陶瓷为业,村名因陶瓷而得。始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建水紫陶传统手工技艺,是在承传了千余年陶瓷文明的基础上,为满足近现代人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逐步形成的。在《民国建水县志稿》中载:“建水陶业(紫陶)创始于清光绪末期,发明者,建水知县卢咸顼。”[1]建水紫陶自始于元末明初,兴于清朝。自古以來便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美誉。建水紫陶因产于建水、陶器色呈赤紫而得名,用建水当地的五色陶土制作成型,建水紫陶制作以实用为主,主要有泥料选取、搅拌洗泥、澄泥发酵、揉泥混合、拉坯成器、书法绘画、精雕阴刻、彩泥阳填、精准修坯、自然风干、烧窑、打磨等多道工序。

建水紫陶的泥料主要选自建水五彩山上红、黄、青、紫、白的五色陶土。待到选好陶土之后对泥料敲打成末之后,按不同的比例混合配在一起,这也是体现建水紫陶质感和陶色不同之处的重要原因。当温度高的时候会烧制出墨黑、蓝黑等颜色,配方不到为则会呈现出灰黑之色。接下来便是澄泥发酵,揉泥混合,揉完之后开始制坯,制坯是一门艺术,陶品后期的成型是否匀称美观,全靠匠人自身的经验和审美来掌控。初具雏形的湿陶坯因为含水量大,因此需要进行晾坯,修坯是拉坯的延续,是对泥坯进一步修整和造型,以便下一步的装饰环节能够在光滑成型的陶坯上顺利进行。建水紫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在于陶上的书画绘画艺术,结合陶器本身的器形进行装饰、布局,让整幅书画和陶器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赏陶之人赏器形、赏装饰、赏古味。装饰之后就是刀客出场,讲究刀法稳、准、狠。刀法流畅,下刀如有神。在经过书画家装饰完再用泥细致的填进刻出来的凹槽中,经过反复挤压、填泥再进行精准修坯,精修之后自然风干,入窑烧制。经过烧制之后出来的建水陶,外面是有一层银灰色、紫红色,带金属质感的火皮,需要打磨,打磨完毕之后,紫陶的成品就诞生了。建水紫陶的特点之一,就是不上釉但却如同“上了釉”,最后经过清洗打理,一把完整的建水紫陶就呈现在眼前。

二、建水紫陶的艺术价值

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从清朝光绪年间工艺的形成至今,在一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建水紫陶继承了历代建水窑的工艺特点,吸收了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兼容并蓄,最终形成了以“彩泥刻填”和“无釉磨光”为代表的特殊技艺,成为云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陶艺品种,享誉海内外。[2]建水紫陶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烧制工艺,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建水紫陶的艺术价值首先体现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建水紫陶的传统制陶工艺历史悠久,基于我国宋朝、元朝和明朝的陶瓷生产的基础逐步形成并不断的进行完善创新的,建水紫陶是数千余年中国陶瓷文化历史之中传承发展的累累硕果,体现了我国陶瓷艺术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可以从一件件建水紫陶艺术品上,从中可以窥见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传统历史文化苍桑巨变,也折映出了汉文化与边地文化的水乳融合,通过建水紫陶来与历史对话。建水紫陶以陶为纸,将书法、绘画、图案再创作于紫陶上,让素面的陶瓷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载体,同时,也让原本单调的陶器获得了升华,因为文化的渗入,紫陶拥有了生命。建水紫陶独一无二的制陶工艺,无论在质地、品相、文化内涵、实用功能等方面,都将传统的陶瓷工艺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盛名于世的历代紫陶珍品,是因为紫陶身上的附着了不同的文化信息,文化价值的重要程度,文化价值水平高低,决定着紫陶的艺术价值。除此之外建水紫陶还有实用功能,建水紫陶是一种人工还原的以硅铝为主的“石头”,无釉、无铅、无有害成分,具有良好透气性,保湿性和多重的可塑性。因此,建水紫陶不论用于食品盛、贮、保存,还是家居装饰、艺术收藏、建筑装饰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建水紫陶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实用价值之上,从文化价值中得以升华。

三、结语

云南省建水县的制陶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而建水紫陶更是建水当地一张最为响亮的“地域名片”,同时建水紫陶也是我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中一朵作为璀璨的明珠。早在3500多年前,建水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到汉代已经有了较为完美的陶器,至宋代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从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业进入了百花争艳的鼎盛时期,成为云南省陶瓷生产中心,其行业地位仅次于江西景德镇,产品远销省内外和东南亚,是中国“国瓷”的一部分。自清代开始,建水烧制了闻名中外的紫陶,别具一格的书画艺术风格使紫陶闻名天下。建水紫陶的制陶工艺精良且有多道工序,不仅要求制陶艺人们掌握精湛的制陶手艺,还要有深厚的书画绘画功底和精湛的刀功雕刻功底,因此一件好的紫陶作品,既是手艺人匠心倾注的体现,更是建水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的象征。

参考文献:

[1]殷志勇.浅谈建水紫陶的制作和发展[J].民族音乐,2019(03):59-60.

[2]聂磊明,吴雨亭,缪妙.建水紫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J].文化学刊,2019(06):116-118.

猜你喜欢

制作工艺艺术价值
蜂蜜橙皮果脯的研制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
过山瑶“鸡公鞋”文化初探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大型黄梅戏《余三胜轶事》艺术成果评析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