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题词书写感人佳话
2020-09-02丁英顺陈叔玥
丁英顺 陈叔玥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留下了诸多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而又内涵丰富的题词。它们背后有着精彩动人的故事,读来倍感亲切,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民主在望”
特园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鲜英(字特生)的公馆。鲜英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生平跨越军、政、商、教育各界,广交四海朋友。
抗战时期,特园成为国民参政会历届参政员聚首共商国是的场所。租住在特园康庄的爱国将领冯玉祥在鲜英60寿诞之时,用隶书书写了“民主之家”门匾以作贺礼。鲜英的好友、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则为“民主之家”撰写楹联:“谁似这川北老人风流,善工书,善将兵,善收藏图籍,放眼达观楼,更赢得江山如画。哪管他法西斯蒂压迫,有职教,有文协,有政治党团,扺掌天下事,常集此民主之家。”
1945年9月2日,张澜以民盟的名义,邀请毛泽东到特园小聚。
当天中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来到特园,一眼就看见了门匾和楹联,他感慨地说:“这是‘民主之家,我也回到家里来了。今天我们聚会‘民主之家,今后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在场的民盟领导人张澜、沈钧儒、黄炎培、鲜英、章伯钧、罗隆基等深受鼓舞。
大家依次就坐,酒兴正酣时,张澜举杯向毛泽东敬酒:“会须一饮三百杯。”毛泽东马上回应道:“且共欢此饮。”张澜吟诵的是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毛泽东则以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应答,一唱一和,恰到好处,引得众人拍手叫好。
宴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其间,毛泽东反复强调“和为贵”,并同沈钧儒谈健身运动,同黄炎培谈职业教育,同张申府谈五四运动往事。宴会结束后,特园主人拿出纪念册,请毛泽东题词留念。毛泽东挥笔写下“民主在望”四个字,鼓励大家:道路尽管曲折,前途甚是光明。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发表对时局的宣言时提出:“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主,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而“民主在望”四个字,正体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战后的政治主张和迫切期望。
“庆祝抗日胜利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1945年8月15日,日本电台广播天皇裕仁投降诏书。9月2日,日本投降代表团登上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日本外相重光葵和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天皇和政府、日军大本营在无条件投降書上签字,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宣告结束。
消息传来,中国军民欢欣鼓舞,锣鼓喧天。9月3日,重庆举办了盛大的抗战胜利群众大游行,举城空巷,鞭炮声、歌唱声昼夜不息。
《新华日报》以“重庆的双庆”为题,进行了报道:这一天“是陪都各界举行胜利大游行和普天同庆的日子,恰巧苏大使彼得罗夫夫妇,也假大使馆举行茶话会,放映苏联最新的纪录片《胜利大检阅》,真可算是庆上加庆,喜上加喜,成为‘重庆的双庆” “七点半钟的时候,大使馆的球场上,就已经装满了贵宾,有我国政府与外交人员,有英、美、法等国的大使及荷、比等国的使节,孙夫人,冯玉祥先生夫妇,以及民主同盟的张澜、章伯钧、左舜生、沈钧儒诸先生都先后来临了,及至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同志到场时,彼得罗夫、罗申上校武官以及苏大使馆的馆员,都先后敬酒干杯。电光照耀的球场上,到处充满了一片‘庆祝胜利和‘干杯之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此时,肩负重任,深入虎穴,正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毛泽东心潮澎湃。
在新华日报社的题词邀请下,毛泽东难掩喜悦之情,奋笔写下“庆祝抗日胜利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当天,《新华日报》还刊发了题为《庆祝胜利》的社论,高呼:“中国人民今天在庆祝胜利的同时,正在以用于抗战中的同样决心和努力,来克服这些阻力。中国人民相信,中国的人民,中国的一切有远见的领袖,各友邦的人民与一切有远见的领袖,也将以共同的努力使中国为和平的斗争得到与抗日战争同样可庆祝的胜利。”
“为和平、民主、团结而奋斗”
1945年9月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前往沙坪坝南开学校津南村寓所拜访老友柳亚子。
提前得到通知的柳亚子夫人将这一消息透露给了邻居卢子才、王德华夫妇(南开中学教师)。王德华对长子卢国琦说,毛先生是人民的领袖,能看到他实在是难得的事情,一定要留个纪念。于是,卢国琦将速写用的小纪念册拿出来,让母亲交给柳亚子,托他请毛泽东签名留念。
当天下午,毛泽东等人到来。目睹这一幕的卢国琦后来回忆:下午约两点,一辆林肯黑色大轿车开到小庭院门前,后随一辆吉普车。周恩来敏捷地先下了车,为毛泽东和王若飞打开车门。毛泽东身穿蓝色中山装,黑色鞋,戴的那顶西式太阳帽,令我感到魁梧、朴素、亲切,心想:人民领袖真是另一种气派,完全不像国民党的官僚们。
毛泽东走后,卢国琦迫不及待地找到柳亚子询问签名一事。柳亚子告诉卢国琦,毛先生不仅签名,还题词了。卢国琦激动地打开纪念册,看到毛泽东的题词:“为和平、民主、团结而奋斗。”
继毛泽东之后,周恩来、王若飞也在上面题词。周恩来题写“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王若飞题写“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独立、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皆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柳亚子见此也诗兴大发,接过纪念册写道:“国琦小友纪念册,润之、恩来、若飞都有题字,余亦随声。”随后,作七绝一首:兰玉庭阶第一枝,英雄崇拜复何疑。已看三杰留鸿爪,更遣髯翁补小诗。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在其革命生涯中,曾经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多次题写“为人民服务”。而第一次题写这五个字,正是重庆谈判期间专为《大公报》所题。
毛泽东之所以为《大公报》题词,也是颇有渊源。早年他曾被湖南《大公报》聘为“馆外撰述员”,发表过一些有影响的文章。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首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大公报》即在8月16日发表社评《日本投降了》,其中写道:“忠贞爱国的中国人,都在翘待毛先生的惠然肯来了!”
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等人飞抵重庆,《大公报》在次日集中报道了毛泽东抵渝的消息,登载了特写、人物肖像,并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文章称:“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此时,蒋介石的阴谋还未戳穿,所以《大公报》负责人在文章最后乐观写道:“说来有趣,中国传统的小说戏剧,内容演述无穷无尽的悲欢离合,最后结果一定是一幕大团圆。”
9月5日,毛泽东在红岩村会见《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编辑主任孔昭恺、采访主任王文彬等。会谈结束后,毛泽东欣然接受了王芸生的宴请。
9月20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董必武一同出席《大公报》总经理胡政之在李子坝报馆举行的宴会。王芸生的女儿王芝芙说:“九月二十日报馆里一片喜气洋洋,职工们一齐动手,将院内外清扫得干干净净,‘季鸾堂被装扮得焕然一新,正楼前的花坪显得格外艳丽。见到大人如此忙碌,孩子们也跟着活跃起来,谁都想看看毛泽东主席。”“我顺着众人的目光望去,果然见到已走下汽车的毛主席正在上台阶。原来毛泽东是个大高个子,穿着朴素的中山装,面孔很慈祥。”
席间,大家谈论国事,王芸生重提共产党“不要另起炉灶”的说法,毛泽东当即回答:“不是我们要另起炉灶,而是国民党的炉灶里不许我们造饭。”这番话让王芸生陷入了沉思。
宴毕,外勤记者张蓬舟抓住机会,提出请毛泽东为报馆职工题词。毛泽东当场题写了“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張和革命宗旨。
“柳诗尹画联展特刊”
为欢庆抗战胜利和毛泽东的到来,重庆的进步文化界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其中,柳亚子与青年画家尹瘦石准备共同举办一个诗画联合展览会。
1945年10月2日,柳亚子正在寓所收拾行装,准备赴红岩村和毛泽东见面,凑巧尹瘦石来找柳亚子商谈联展事宜。柳亚子说,毛先生约我今天去谈话,你随我一起去,给他画一张像,争取在联展时展出。
他们来到红岩村,在办事处处长钱之光的带领下步入会客室,毛泽东下楼迎接。一番寒暄后,柳亚子正式向毛泽东介绍身边的尹瘦石。听到柳亚子准备与尹瘦石举办诗画联展的想法后,毛泽东大加赞赏。柳亚子提出让尹瘦石为毛泽东画张像,毛泽东爽朗应允。
毛泽东还建议《新华日报》为这一意义重大的联展出一辑特刊。他拿起毛笔铺开宣纸,写道:“柳诗尹画联展特刊 毛泽东题。”
10月5日下午,尹瘦石应约来到红岩村。他回忆:“毛主席微笑着,踏着稳健的步子走进来,笑着向我点头并问道:‘怎样画呀?我见屋内有一张藤椅,便请主席在椅上坐下,开始作画。只见主席坐在椅上,仍不时地紧蹙双眉,沉浸在深深的思索中。我画了差不多四十分钟,就告诉主席画完了。”当看到毛泽东满意地点头,尹瘦石无比兴奋。
10月25日,柳诗尹画联展在中苏文化协会正式开幕。毛泽东的巨幅画像和柳亚子的题诗《题润之老友绘像》悬挂于展厅中央,观众反应热烈。
联展期间,《新华日报》出版特刊,毛泽东题写的“柳诗尹画联展特刊”标题在醒目位置刊出。特刊同时发表了郭沫若的《屈原》、茅盾的《“柳诗”“尹画”读后献词》、徐悲鸿的《尹瘦石之马》、林北丽的《柳亚子先生的为人比他的诗文更值得珍贵的一面》等评论文章。柳诗尹画联展的举办和特刊的出版发行,为毛泽东重庆之行再添一段佳话。
“诗言志”
徐迟,浙江吴兴人,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徐迟思想进步,积极追随共产党,并与周恩来、乔冠华等共产党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飞抵重庆。身居山城的徐迟为表达对毛泽东的钦佩和敬仰之情,漏夜挥笔,写下了著名诗歌《毛泽东颂》,并在8月30日的《新华日报》公开发表。他激昂写道:“这里的人民在期待你,前来展示你的力量,都知道你把戈壁荒原,化为天堂乐园。你来了,开口第一句:照顾人民利益。你的旗帜上写得分明,两个大字:‘和平……”
作为第一个公开发表诗歌称颂毛泽东的人,徐迟这首诗道出了人民大众的心声,在重庆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重庆谈判期间,徐迟有幸两次与毛泽东会面。
第一次是在9月1日那天,中苏文化协会为庆祝“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举行鸡尾酒会,徐迟应邀出席。他回忆:“忽然我看见一簇人从巷子另一头的口子上出现,我的心怦怦跳起来了。来了!真的来了! 果然是的,毛泽东走上了这条巷子。周恩来在一旁陪着他。龙飞虎在后面紧跟着,然后是老乔(乔冠华),他满面笑容。我看毛主席步子走得不大,走得却很快的。他一到这巷子尽头,我正好站在他们的对面,周副主席马上给我介绍,‘毛主席!我握着了一只旋转乾坤的手。这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一只巨大的手。我是这一个庆祝会上第一个和他握手的人。”
第二次是在9月16日,徐迟和音乐家马思聪受邀赴红岩村与毛泽东进行交谈。徐迟说:“在红岩村一层的小客厅里,我们见到毛主席和周副主席。”“这次谈话,我预先没想到,所以主要是由主席和思聪两人进行的,我退居于陪同者的位置上。我没有考虑要跟这位伟人谈什么,能见到他就是极大的幸福了。因此我心里充满着欢乐,只是静静地坐在旁边,靠近周副主席的一边。毛主席也很随便,以安详的神态接见了我们两人。”
双方就文艺作品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毛泽东)问我在写什么?大约是他知道了,我写了献给他的那首诗,才这样问的。我说,写了不少,但都写不好。不好我宁可放着,不拿出来。要改,改好了,再拿出去发表。他笑了,说:‘你是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啰。”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次与毛泽东见面后,徐迟忽然想起自己有一本精美的纪念册,里面有许多文化界名人的墨宝,包括关山月画的两幅敦煌壁画临摹《舍身饲虎图》,叶浅予作的两幅戴爱莲舞姿素描,以及马思聪写在五线谱上他的《第一交响乐》主题及变奏的音乐符号等。徐迟想,如果毛泽东能在里面的空白页上题词,这本纪念册便堪称无二珍宝了。于是,他找到乔冠华,让他帮忙请毛泽东赠言题字。
乔冠华欣然答应,一周后,便将纪念册交还徐迟。打开一看,毛泽东那刚劲有力的笔锋在空白页右侧题写了“诗言志 毛泽东”六个字。
若干年后,提及毛泽东当年的题词,徐迟仍心潮起伏。他说:“只这三个字,然而有着多么丰富的含意。诗言志,本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中的一个基点。诗言志三个字,现今得到了新的内容:诗人言志,言的是人民之志。这是他给予诗人的最有启示性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