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送礼”那些事
2020-09-02丁英顺
丁英顺
正当适宜的礼品馈赠,是人际交往中表达情意、增进彼此情感的一种形式。重庆谈判期间,为宣传中共的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毛泽东广泛接触中外各界人士,多次赠送形式不一的礼物。毛泽东“送礼”,不在乎名贵和形式,而注重于表达心意和实用价值,从侧面展示了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
赠送国民党宪兵月饼、香烟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白天在城区的桂园办公、会客,夜间则住在红岩村。桂园是张治中将军的官邸,位于上清寺,离周公馆仅数百米之遥。
蒋介石以“安全保卫”之名,指定宪兵司令张镇在桂园派驻一个特别警卫班。警卫人员由国民党当局精心挑选,并配备了专用汽车,规定了严格的工作制度。当时,警卫人员将毛泽东的来访出行以“工作日报”形式,每天由单线交通,经宪兵司令部直送蒋介石。
毛泽东在桂园热情会见各方来访人士,即使对国民党安排在桂园的警卫人员也是和蔼谦虚,关怀备至。一次会谈结束后,毛泽东送客至桂园门口返回,正好遇上警卫班年龄最小的值班宪兵邱宏泽。
他停下来亲切问道:“你有多少岁了?”邱宏泽立正回答:“22岁。”毛泽东又关切地问了他的籍贯、家庭和上学情况,最后主动伸手与邱相握。
邱宏泽激动地返回警卫班,迫不及待地跟其他宪兵说起这个事情:“国民党大官,我也见过不少,他们哪把我们放在眼里。今天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毛泽东会同我握手。”
在這些宪兵眼中,毛泽东作为中共领袖,在重庆会客访友,辛苦繁忙,吃穿用度却与身边工作人员一致,同甘共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1945年9月20日,逢中秋节,毛泽东特地嘱咐随身副官朱友学送给宪兵们一些月饼、香烟、酒肉等。朱友学将东西送到宪兵手中,道:“毛主席说,大家辛苦了,这点东西表示一点意思。”
10月11日上午,毛泽东赴九龙坡机场,准备返回延安。在机场,秘书王炳南向毛泽东一一介绍送行的人,并特意指向正在远处担任警戒任务的警卫班班长李介新,“这是班长”。李介新赶紧快步上前,立正敬礼,毛泽东主动与他握手,亲切地说:“这次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大家。”
从机场回到桂园,朱友学告诉警卫班的人员,下午周恩来请营长、连长、排长和全班警卫人员吃饭,并说毛泽东送了大家一堆西北毛线和一套西北呢料,所有在桂园工作过的人都分得一磅。
对于毛泽东赠送的礼物,宪兵向蒋介石请示后得到回复是全收,于是大家都收下礼物,庆幸40多天的任务圆满完成。
赠送张恨水延安小米、红枣和一块呢料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虽然接待和拜访了众多人士,但却极少单独会见个人,从史料披露来看,只有柳亚子、张恨水。而且,毛泽东与张恨水会谈的具体内容,至今不为外人所知。
张恨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大师”“抗战小说第一人”,被老舍誉为“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他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100多部通俗小说,其中《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作品风靡全国,倾倒无数。尤其是《八十一梦》在《新民报》副刊上连载,假托“说梦”,借古讽今,针砭时弊,引起了轰动,一时洛阳纸贵。
周恩来对此书大加赞赏,曾评价:“同反动派作斗争,可以从正面斗,也可以从侧面斗,我觉得用小说体裁揭露黑暗势力,就是一个好办法,也不会弄到‘开天窗,恨水先生写的《八十一梦》不是就起了一定作用了吗!”
张恨水在抗战时期撰写的小说《水浒新传》,更是得到了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亲口赞誉,说《水浒新传》写得好,梁山泊英雄抗金,我们八路军抗日!
在重庆,经周恩来介绍,毛泽东邀请张恨水来红岩村,两人单独会谈了两个多小时。至于会谈内容,张恨水后来在《我的创作和生活》一文中简短提到:“一九四五年毛主席到重庆,还蒙召见,对我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鼓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还牢记在心。”
临别前,毛泽东送给张恨水一块延安生产的灰色呢料及红枣、小米。张恨水对此很是珍惜,回到家中,兴奋地对妻子说,这是延安的小米、红枣。他私下告诉妻子:“毛先生有渊博的知识,是了不起的人物。”
张恨水将那块呢料做了一套中山装,每逢重大活动、集会等都穿上它。衣服褪色了,他就改染成藏青色,继续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次宴会上,周恩来看到张恨水穿着这套染了色的中山装,还误以为他生活有困难。
录赠柳亚子两份《沁园春·雪》
1945年8月30日,毛泽东抵渝第三天,著名诗人 、国民党元老、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就相识的老朋友柳亚子到桂园拜访,随后赋诗一首《七律·赠润之老友》: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9月2日,重庆《新华日报》以《赠毛润之老友》为题,发表了柳亚子的诗。9月6日,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毛泽东专程前往沙坪坝看望柳亚子。在谈古论今、宾主欢愉之时,柳亚子趁机向毛泽东索诗。
应允老朋友后,10月7日,毛泽东将1936年2月在东征途中写的《沁园春·雪》重新抄录,赠与柳亚子,并附信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接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手稿,柳亚子深为词中磅礴气势、丰富内涵所折服,惊呼“大作”,誉“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苏轼)、辛(辛弃疾)犹未能抗手”。
10月25日,柳亚子在与尹瘦石的诗画联展中首次展示《沁园春·雪》原词手稿。11月14日,剧作家吴祖光在其主编的《新民报·晚刊》副刊上以《毛词·沁园春》为题第一次公开发表。该词一经面世,即在国统区广为流传。
有意思的是,毛泽东录赠给柳亚子的《沁园春·雪》词手稿有两份。一份是上文提到的,毛泽东在10月7日写在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信笺上,并随信寄给了柳亚子。
柳亚子收到词和信后非常高兴,但随即注意到信笺上没有题款,也没有毛泽东的署名和钤印。他带着自己的纪念册,赶往红岩村,请毛泽东再次题写了一次,并加上“亚子先生教正”的题款和“毛泽东”的签名。
柳亚子又提出请毛泽东盖章。得知毛泽东没有印章后,柳亚子立即许诺送他一枚。回去后,柳亚子邀请青年篆刻家曹立庵连夜为毛泽东作了两方印,一为朱文“润之”,一为白文“毛泽东印”,并盖在毛泽东落款之后。同时,柳亚子请郭沫若手书“北国风光”列于毛泽东手迹之前,并将自己的和词及后记抄录在毛泽东手迹之后。
写在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信笺上的那首词,后来由尹痩石带到解放区保存下来。而写在纪念册上的那一份,由柳亚子随身收藏,后带到上海。
国共谈判破裂后,内战爆发,柳亚子被迫前往香港。临行前,他将毛泽东手迹秘密藏在上海寓所四楼层顶的夹壁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保存。
国民党元老覃振获赠“红”皮袍
覃振,字理鸣,湖南桃源人,早年加入同盟会,是孙中山的革命战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覃振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毛泽东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覃振比毛泽东年长八岁,两人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门工作时相识相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大革命失败后,时隔近20年,覃振与毛泽东在重庆再次相逢。
1945年9月1日下午,毛泽东出席中苏文协举行的盛大鸡尾酒会。在酒会上,“覃理鸣先生(时任国民党政府司法院副院长)紧紧地握住毛泽东同志的手,许久说不出话来,终于眼圈红润,流下泪来了!”毛泽东则尊称覃振为“理老”。
此后,覃振两次设家宴款待毛泽东。 一次是9月7日,周恩来、王若飞、翦伯赞、侯外庐作陪。席间宾主尽欢,畅所欲言。侯外庐回忆这次家宴,称有几件事让他印象很深,一是“宾主之间似乎不泥于礼,从中可以悟出毛主席和覃理鸣先生相交甚深”。二是“席间,覃老先生说话较多,他介绍了不少蒋介石的情况,多有请主席警惕之意……毛主席谈话不多,只涉及和谈的主题”。
9月下旬,覃振为向毛泽东引荐好友章士钊,再次宴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章士钊、翦伯赞、邓初民作陪。在宴席上,覃振、章士钊十分关心毛泽东的安全,以张学良为例,提醒他“三十六计,走为上”。侯外庐评价:“在重庆谈判期间,两次纯粹以私人身份宴请毛主席,毛泽东两次均赴宴,当时,我未闻除覃理鸣先生之外,再有得此幸者。”
覃振住在临江门,毛泽东住在桂园,毛泽东等人两次都是步行赴宴,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廉洁朴素的作风,给覃振留下了深刻印象。
毛澤东返回延安后,两人依然互通消息,互致问候。当得知覃振患有支气管炎,受不了风寒,毛泽东特意托付林伯渠到重庆,转送覃振一件羊皮袍。覃振收到后,十分珍惜,说这是一件“红”皮袍。
谢赠陈龙一块手表
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中央安排陈龙、龙飞虎、颜太龙负责毛泽东的安全保卫工作,因三人名字中都有一个“龙”字,被誉为“三龙护驾”。由于龙飞虎名字中还有个“虎”字,毛泽东又称他们是“二龙一虎”。
“三龙”中,龙飞虎和颜太龙从西安事变开始就一直跟随在周恩来身边,从事国统区的安全保卫工作,非常熟悉重庆的各方面情况。陈龙则是一位来自白山黑水的东北抗联战士。他曾为东北军旧军官,原名刘汉兴,后经抗联领导人周保中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龙有一手好枪法,擅使双枪,百发百中。1945年8月,已调任延安中央社会部三室主任的陈龙被毛泽东亲自点名,化名陈振东,以秘书名义随行赴重庆,担负毛泽东的贴身警卫工作。
在重庆的45天里,毛泽东、周恩来等不惧风险,与国民党要员、中外各界民主人士和人民群众进行了广泛接触。在局势复杂、危机四伏的山城,陈龙、龙飞虎等警卫人员如影随形,夜以继日,时刻守卫在毛泽东身边,经历了无数次紧张惊险的时刻。如中苏文化协会晚会上突发混乱拥挤的惊险一刻,回延安之前遇李少石被害事件等,无不考验着担任警卫工作的陈龙等人。
10月11日,毛泽东平安返回延安。陈龙等人在周恩来的亲自领导下,以高度的警惕性,圆满地完成了保卫任务。
回延安后,毛泽东高度评价陈龙“忠心耿耿”,并打破从不在党内送礼的惯例,送给他一块名贵手表。后来,这块表被江青私下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