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方法品语言育诗心
2020-09-02陈美霞
陈美霞
【摘 要】教學现代诗,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品味和积累语言,欣赏诗歌的意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生领进广阔的诗歌天地,培育一颗玲珑锦绣的诗心。
【关键词】现代诗;语言;积累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由于诗歌语言具有凝聚性、跳跃性、模糊性的特点,很多教师都感觉难以把握。基于此,笔者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为例,对现代诗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一、激发诵读热情,习得学习方法
教材中的现代诗语言浅白易懂,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通读后基本能理解诗歌的大意和诗人主要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并习得相关学习方法。
(一)听读,营造氛围
所谓“听读”,即听别人高质量地朗读。它对学生感知内容、把握意境具有不容小视的作用。教师不妨亲自范读来导入文本,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整体感情基调。在教授《现代诗二首》一课时,笔者以活泼轻松的语调诵读,生动地表现童真童趣。学生立刻被教师创设的氛围所吸引,进入作品营造的情感世界,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初步体会作者的心情。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面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二)悟读,迁移方法
在学生诵读诗歌、了解诗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总结学习现代诗的一般方法:通读诗歌,了解大意;搜集资料,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诵读感悟,体会情感;发挥联想,想象画面;背诵积累,熟记常识。
比如,教学《现代诗二首》时,课前安排学生复习三年级学过的《童年的水墨画》,回顾学习方法,了解儿童诗经常会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富有情趣的生活画面和情景。然后,教师让学生查找两位诗人的背景资料,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二、深入品味语言,领略诗歌魅力
现代诗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反复推敲,体味关键字句的内涵,想象生动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领略诗歌的魅力。
(一)比较读,感受语言的精妙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也可以采用比较之法。
笔者对《秋晚的江上》做了改动,然后让学生品读,分析变化。大多数学生认为:把“驮”改成“背”,少了沉重和劳累的味道;“一翻”说明鸟儿动作敏捷,改成“一抖动”会显得用词不准确;虽然“累”和“倦”意思差不多,但用“累”不符合表达习惯,只有“倦鸟”之说,没有“累鸟”的说法;“一瞬”表示时间很快,不能删去;“美丽姑娘”跟“红颜”相比,缺少诗意,而且红颜写出了颜色的变化,有画面感……
教学《花牛歌》时,笔者先让大家找找哪些地方运用了修辞手法,然后去掉修辞手法,对比读一读。如把“白云霸占了整个天”改为“天空中有很多云朵飘着”等等。学生很快就能领会诗歌语言的魅力,体会到作者把花牛、白云、太阳都当成了不同性格的孩子,运用拟人的手法能让它们更形象生动。
通过比较,学生在字斟句酌之间,体味到了情感的细微差别,进而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诗歌语言之美,同时也培养了细细品味、深刻理解的良好习惯。
(二)想象读,走进诗歌的意境
教学诗歌,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味语言,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边读边想象画面”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学《花牛歌》时,笔者要求学生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发挥想象力,说说自己的感悟。有的说:“‘坐‘压扁这两个词让我想到花牛憨厚、笨拙的样子。”有的认为:“从‘滴溜溜这个词可以联想到花牛自得其乐,很悠闲。”还有的说:“从‘霸占这个词能看出白云的霸道,用‘偷渡让人仿佛看到太阳悄悄地跑过去,像个机灵的孩子……”学生在读中想象,他们看到了四个活泼灵动、极有情趣的画面,体会到花牛、白云、太阳的可爱顽皮,感受到了诗人联想的奇妙和构思的巧妙。教学的目的也就自然达到了。
(三)重点读,尊重个性化体验
对诗的感情基调有了大致了解后,教师可让学生试着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不必强求标准答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
教学《秋晚的江上》时,笔者引导学生追踪诗人的情感脉络,仔细品读,读出各自的理解。然后提问:“诗中哪些词让你印象深刻?”学生很自然地就找到“驮着、一翻、妆”等动词。笔者马上追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有学生说:“从‘驮着可以看出斜阳很沉重,鸟儿背着很累。到了江面上,双翅一翻,斜阳落下去了,它一身轻松!”有学生补充:“这叫如释重负。现在它下班了,轻松快乐地回家了!”还有学生说:“斜阳也很开心啊,它在鸟儿的背上一路颠簸,也很累,现在到达目的地了。这里这么美,它可以好好休息了!”还有的说:“芦苇最开心了。斜阳落到江面上,把它染红了。它原先是白头,现在是红颜,变年轻了,一定很高兴……”这些答案个性鲜明,其中一些独到的见解甚至超出作者的原意。古人说:诗无达诂。只要紧扣主题,又能自圆其说即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本就是读诗的乐趣之一。
三、强化实践训练,丰富语言积累
积累优美的语言,是诗歌教学的目的之一。如果只是死记硬背,效果往往不好。教师应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诗歌,自然而然地完成语言积累。
(一)以多种活动形式增加诗歌储备
具体方式有:(1)游戏比赛读。教师可以组织抢答赛、游戏闯关、诗歌朗诵比赛等,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2)主题归类读。布置学生查找与课文同属一类的诗歌,在阅读中寻找差异,获得新的发现。(3)课外延伸读。教师向学生推荐经典、优秀的诗歌。如推荐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和金波的《我们去看海》等,组织学生大量阅读,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二)以多种媒体技术提升诵读水平
合理运用媒体技术,常常能锦上添花。教学时,给学生适当的感官刺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体会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上《秋晚的江上》一课前,笔者先出示了关于秋日的图片,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课堂氛围非常热烈。学习结束后,结合多媒体技术,学生以诗歌作为图像的解说词,很快熟读成诵。
此外,笔者在教学时,经常播放自己朗读诗歌的录音,还推荐一些有关诗歌诵读的常用的App和微信公众号。借助这些网络平台,学生既可以听读、留言点评,也可以把自己的朗读成果录制下来,与人分享。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诗歌鉴赏水平,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多种仿写模式鼓励学生创作
一些学生学习诗歌之后,内心有所触动,产生了表达的冲动。对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开展各种仿写活动,并组织大家诵读自己创作的诗歌。如学完《现代诗二首》,笔者出示很多美丽的、富有情趣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想象,可以仿造《秋晚的江上》中的拟人手法来描述静中有动的情景,也可以仿造《花牛歌》的表达方式描写几个画面。写好后,学生进行交流、朗读、互评。通过仿写和朗读,诗歌的写作方法得到了运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教学现代诗,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重在指导学生品味和积累语言,欣赏诗歌的意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生领进广阔的诗歌天地,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一颗玲珑锦绣的诗心。
参考文献:
[1]刘芝华.小学现代诗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14(30).
[2]丁梅红.朗读,独特的语文生活方式[J].小学语文教师,2017(6).
(浙江省长兴县第四小学 3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