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齐居民增收短板 实现高质量生活水平

2020-09-02陈嫣

财会学习 2020年23期
关键词:增收制约建议

陈嫣

摘要: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生活品质越来越好,但也存在着增收短板,居民增收后劲不足的问题,对此,笔者就兰溪市城乡居民的收入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促进居民增收提出了对策及建议,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制约;增收;建议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这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重视。为进一步了解收入短板,结合调查和走访情况,分析收入现状,提出促进收入持续增长的对策及建议。

一、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金华和全省平均水平

从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看,兰溪居民收入保持着较快增长。2016-2018年,兰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3%,快于金华年均增速0.5个百分点,快于全省年均增速0.5个百分点。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比已下降到2.1:1。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7:1。

(三)收入结构趋于优化

2018年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占比分别较2016年下降0.4和0.8个百分点。2018年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占比分别较2016年提高了0.2和1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經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共同成为拉动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发见图1所示。

二、城乡居民收入制约因素

(一)就业不充分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家庭常住人口的就业比例不高,平均在55%左右。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7~8成的居民更愿意在金华市范围内工作。

(二)分配理念保守

居民的收入分配理念较为保守。3成以上的居民家庭表示,如有余钱,更愿意将钱投入到购房建房中,农村更为明显,近4成的农村家庭将购房建房作为收入分配的首选。2~3成的居民选择储蓄,选择生活消费和投资的,均不到2成。

(三)技能提升培训需求难满足

4~5成的居民表示在全市范围内找不到适合的培训班来满足自身技能提升培训的需要。要么没有所需的培训项目,要么培训的内容较为单一,没有很好地对接变化的市场行情,这无疑增加了居民技能培训的成本,削减了培训提升的热情。

三、居民增收对策及建议

(一)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夯实增收基础

在壮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为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提供坚实基础。一是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为核心,增强产业的辐射能力,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二是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按优农业、强工业、活三产的思路,完善和优化产业布局。优先发展现有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吸纳就近农民就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引进、开发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工业产业格局。做大做强特色服务业,积极培育高端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旅游休闲等,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三是改善城乡增收条件。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预防风险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增收创造条件。

(二)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激发增收后劲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现充分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已成为新时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这一过程中,技能落伍的劳动者面临着转业转岗,结构性就业矛盾不可避免。一是开展大规模培训。积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对用于职工转岗培训、技能提升的相关支出予以补贴;利用公共资源,加强对农民工和失业人员的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二是加大就业政策扶持。解决就业的主体是企业。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在制度环境方面下功夫,如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深入推进“三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等。三是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重中之重,鼓励其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去工作。在资金和创业服务方面提供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顺利完成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

(三)以转变务工方式为手段,增强增收内力

外出务工虽能创造增收致富的机会,但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这个问题在农村更为凸显。在工作地选择的问题上,更多的人更愿意在家门口就业。因此,转变务工方式,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是民心所向。除了高质量发展当地经济,活跃旅游等第三产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外,农村的土地规模化经营也是一种选择。一是建立和完善规模农业经营准入机制,合理布局、适度经营、统筹兼顾。二是争取农业综合开发、良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道路、农网改造等项目,实现项目支撑、配套齐全的农业发展条件。三是建立公司与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发展农业生产职业化,并与种植(养殖)户形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共同发展,实现双赢或多赢。四是提供农业技能培训服务,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的保姆式技术指导,提升农业从业者的创业、创新理念和市场意识,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化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五是以农业利用和农民需求为主导,出台各项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补贴优惠政策,支持规模农业发展,让返乡创业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实现增收、创收。

(四)以打破保守观念为突破,挖掘增收潜力

兰溪居民的理财观念较为保守,投资热情不高,拼劲、闯劲较为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为此,需要鼓足勇气,打破畏首畏尾的保守观念,克服小农思想,增强增收能力。一是搭建畅通的信息渠道,及时公布信息,让民众把握市场脉搏,理解和接纳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变化,积极寻求自己在市场中的新位置,培育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二是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培养和强化民众法制观念,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学会用合同形式稳定协作关系,运用法律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培育专业理财机构,发展个人理财行业,引导资产管理、融资、代理等中介服务组织参与交易活动。四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推出适合本地需求的稳健型、投资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理财产品,为民众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理财服务。五是鼓励居民参与城市建设,降低投资门槛,通过动产、不动产投资,将资金、技术等要素投入投资经营,依法增加红利、租金、利息等财产性收入。

(五)以丰富技能培训为载体,提高增收能力

缺乏技术和手艺,是制约城乡居民增收的一大因素。除了技能提升意识淡薄外,相当一部分培训需求无法在本地得到对接和满足,也让居民增收处于尴尬境地。要化解这一矛盾,需要政府、培训主体、劳动者共同参与。一是发挥政府的引导激励作用,用好、用足现有政策,解决目前培训类型少、针对性不强、培训成本较高等问题。同时加强监管,保证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调动培训主体积极性,企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共同承担起社会技能培训职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摸清本地培训诉求,联合利用各培训主体资源,开设多类别、多层次的培训课程,拓宽培训选择面,降低培训成本,做到“总有一款培训适合你”。三是逐步改变居民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思想,树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做到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将培训与就业、自我发展深度融合。

(六)以加强社会保障为依托,稳住增收底盘

社保是民生之基,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健全增收长效机制,筑牢增收底线,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坚持效率和公平兼顾、先富带动后富的原则,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对产生收入差距的不合理因素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收入差距扩大。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之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医疗互助等之间的相互衔接和转移机制,加大惠民力度,扩大惠民覆盖面,促进居民增收。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作用,建立源头帮扶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逐步实现收入在不同收入阶层的均衡增长。

(七)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扩宽农户增收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疑将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路子。一是找到本地适宜的特色产业方向,研发出适宜的技术,加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健全技术传播体系,确保新技术得到及时、有效推广,促进农业现代化生产,推动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品质农业,提升高端供给能力,助力农民增收。二是按照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建立起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是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着力关注解决如股权设置等方面的公平公正问题,激发农业农村生机活力。

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生活品质一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通过补齐增收短板,增强增收后劲,逐步实现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增强居民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4):5–18.

[2]刘洋.补齐人才短板推动乡村振兴[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0):24–25.

[3]陈晓慧,陈修颖.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228–229.

[4]黄曦,傅红春.财政支出政策、收入水平与居民幸福感——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9(2):38–44.

猜你喜欢

增收制约建议
制约民航空中进近交通管制工作的因素及应用措施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制约和促进因素
武陵山区民族村寨民生体育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新形势下新闻舆论监督相关问题浅析
关于内蒙古农牧民增收因素的分析
浅析铁路机务系统增收创效
三代人的建议
浅析当前农民增收问题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