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复习课中“同伴互助式”学习策略
2020-09-02曹银花
曹银花
“我只期望请你与我同行。”学习之路尤其需要“同行”,或许,“我欠缺的恰恰是你洞悉的,你模糊的恰恰是我明晰的”。互相交流、互相释义、互相印证、互相帮助、互相提高,不仅仅是高效学习的应有之义,更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初中物理学习需要有你“同行”,需要高效的、多姿的、灵活的“同伴互助”。这种“同伴互助”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同伴间产生的活力、合力、助力是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厘清物理学习中内隐的那一部分,是否发现了更美的物理乾坤,这一切都需要师生深耕细作式的实践创生。
一、同伴选择:避免“两极分化”
常常发现,优等生总是和优等生聚在一起,差生和差生总是抱成一团,这样的“两极分化”特别不利于学困生的学习提高。基于此,“同伴互助式”中的同伴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这种选择必须有利于学生的成绩提高、能力提高和素养提高,必须在科学搭配的基础上进行最优组合。教师要认真审查那些随意组合和“组内同质”的小组,使之成为一个有活力的、有生机的、有正能量的学习共同体。
同伴选择应建立在自愿为主、适当调整的基础上。极个别学生互相不喜,就不要硬性组合在一起,所谓“志同道合”才是发挥合作正效益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做到均衡,即好差生搭配、男女生混编等,决不能“强强联合”,也不能“弱弱联合”。二人小组应该是一个优等生、一个学困生;三人小组就是一个优等生、一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四人小组应该是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人数搭配并非永远不变,而是随着不同的学情、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发展而有所调整。
两人小组也罢多人小组也罢,必须要有一个小组长,使之成为学习的核心组织者和学习进程的调控者。小组长一旦选定,必要的训练不可或缺。如何组织学习,如何督促组员,如何分配角色,如何汇报交流,如何控制时间,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而这与小组长的有效管理息息相关。教师应在课前或平时适当地教给小组长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筛选问题的方法、组织讨论的要诀,并且培养小组长那种力争让每一个组员都“上上镜”、力争让每一个学困生都能提高的公平意识。经过长期训练的小组长,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者,能够始终保持本小组(哪怕是二人小组)旺盛的学习热情;一个高效的监督者,能够高效监督每一个成员富有成效地学习;一个智慧的谦让者,尽可能让学困生有进步的机会、露脸的机会和成长的机会。
二、内容选择:避免“无效互助”
并非所有物理知识的复习都可以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进行,比较简单或通过自己思考能够很快掌握的知识,应该放权让学生自己完成;那些处于临界状态、定势状态、顺势状态下的内容就让学生独立完成。应在知识的“生成点”上进行同伴互助,应在知识的“增长点”上进行生生合作,应在知识的“延伸点”上进行多方磋商。
例如,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复习中,关于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原理、电路图和滑动变阻器作用等基础性题目都应该让学生自己搞懂,而将关于欧姆定律和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实际应用等题型当作“同伴互助式”学习的主要内容。当然实际应用题型不要一开始就求助于同伴,而是经过自己探索,或疑虑重重或无力解决时再放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问题梳理:“我”的问题是什么?同伴的经验是什么?是否有共享的地方?最终学生对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有了深层次理解。
以下两个时机应该是“同伴互助”必不可少的:
1.遇到难点时进行互助。很多物理知识中一些重难点,从问题到答案有一些中间环节,甚至有不少辗转和迂回。例如,在《内能》的学习中,内能究竟与什么有关系?首先可能是温度,进一步探讨可能发现更多(与温度和分子运动都有关系)。这样的一个难点就需要“同伴互助”,通过互相填写对比表格,互相研讨物态变化的更多细微情况,最终解决问题。
2.碰到分歧时进行互助。物理学习中,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或有一些分歧,此时,不应直接出示正确答案,而是让有分歧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分歧恰恰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契机,恰恰是合作的前提。例如,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中,关于何为“不可再生资源”方面,学生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有的认为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资源,有的认为是不可再生资源。此刻,可以互相拿出支持该论点的证据和材料进行印证、补充和磋商,最终形成较为统一的结论。
三、交流汇报:避免“搭车现象”
在“同伴互助式”的复习中,可能会有这种情况:优秀者为了表现自己,常常把控着交流汇报的机会,把诸多如分配任务、组织学习、汇总成果、交流展示等工作都揽过来,而另一个同伴无所事事,这就是所谓的“搭车现象”。而那些游离于学习中心之外的、应付差事的、“反正有小组长负责不关我事”的学生,被称之为“自由乘客”。当学习中只有总任务没有“子任务”时,“搭车现象”更为严重,“自由乘客”更为“闲暇”。另一方面,当教师频频关注优等生而有意无意地疏忽学困生,“同伴互助”也就变为一句空话,课堂成了优等生的舞台。基于此,我们应细化每一个个体责任,使之人人有责任、有互动、有提高。
一是充分建立个人责任。即每一个同伴都有责任,哪怕是“整理、计分、汇总”这样的小责任。比如,让组内的同伴互相批阅一份物理单元复习小测验的卷子,可以是某个单独的题,也可以是整张卷子。想想,你自己都不懂这个题,又如何给别人批阅?小组长应该充分放权,千万不能认为裁决权、批阅权和排名权都应该是自己的。当个人责任充分建立并深度实施时,“自由乘客”无处藏匿,“搭车现象”逐渐消除,“同伴互助式”学习的正效应也就逐渐显现出来。
二是实行签名制度。特别是针对集体作业,如某一个物理实验报告单、某一份单元小测验、某一次小组汇报单,每一个参与的同学都必须签名,意味着其中的结论是你同意的,是经过你实践和检验的。上交作业完成单之后,教师可以就某个学习小环节或某个过程进行随机抽查和验证,避免那些“自由乘客”逃避责任。某个个人因为解释不上来,就返回去重做,让众人都产生自己懒惰就可能耽误集体的意识,通过集体荣誉感促进学习的高效与顺畅。
三是实行小组评比。也就是不进行个人学习成绩排名,而是小组或集体最终得分排名。就初中物理而言,单元测试也罢,月考也罢,小组实验也罢,只有每一个人进步了,都出色了,才能成为最耀眼或最好的学习共同体。这样的激励机制下,优等生意识到,哪怕自己次次优秀,但如果不能帮助自己的同伴也優秀起来,最终也与“冠军”无缘。于是,帮助同伴或小组内的学困生都能提高成绩,就成为他们的动力之一。同样的,学困生也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牵扯到整个集体的利益,牵扯到优秀者的排名,“我好集体才好”,于是产生了“你追我赶”的念头。无疑,这样的念头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促使他们向着学习的深处挺进。
(作者单位:甘肃省山丹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 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