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研究

2020-09-02熊作余

青年时代 2020年17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

熊作余

摘 要:中原传统民俗文化历史资源丰富,政策环境优越,民俗文化活动开展异彩纷呈,发展模式灵活多样。传承创新中原民俗文化,要积极树立创新理念,灵活运用新旧媒体,强化依托载体,坚持明确规模化、市场化、科学化、国际化。

关键词:中原民俗;文明河南;传承创新

一、引言

民俗是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创新中原传统民俗文化遗产发展模式,促进中原传统民俗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加强中原传统民俗文化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河南民俗文化遗产,更好地为中原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更好地为“文明河南”建设服务。

二、中原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优势

(一)历史资源丰富

中原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资源丰富。豫剧、曲剧、四平调、道情等戏剧富有地方色彩,泥土的芳香会渗透在每一个细节,“老家河南”呼之欲出。道口烧鸡、开封灌汤包、武陟油茶、洛阳水席等令人垂涎,开封的汴绣和朱仙镇木版年画、洛阳唐三彩、南阳玉雕、柘城泥人张等数不胜数。

(二)综合环境较好

一是积极的政策。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原民俗文化的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二是优美的环境。河南风景优美,河南人热情好客,率直大方。三是优越的区位。优越的区位环境有利于中原传统民俗文化与各地的交流合作,从而促进中原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进步,促进民俗文化区域协调发展,共建共享民俗文化成果。

(三)民俗活动较多

洛阳的牡丹节、开封的菊花节等璀璨耀眼,中原民俗文化园、小冀京华园、天井窖院、七贤民俗村四大民俗园活动次第展开,宝丰马街书会群贤云集,淮阳太昊陵庙会、中岳庙会、火神台庙会等热闹非凡。

(四)发展模式日趋合理

目前,中原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模式日趋合理和多样化,有农民自娱自乐的民俗文化、有定期举行的节庆民俗、有圈地建园的庄园民俗等。中原传统民俗文化产业化发展趋势也十分明显,多渠道融资建设民俗文化。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既陶冶了身心,也很好地刺激了文化消费,民俗文化旅游是中原民俗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

三、中原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创新的突出问题

(一)人才资源断代

民俗文化艺人岁数逐渐大了,而他们的孩子觉得这项技艺很辛苦,费时费力,挣钱少,不愿意接受这项祖传技艺。所以,民俗文化的传承就后继无人。这样还如何能够保护好中原传统民俗文化。

(二)发展资金短缺

资金是制约民俗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的重要因素。一是民俗文化自身优势有限,难以构成强大资金吸引力,所以造成民俗文化发展资金短缺;二是政府扶持资金有限,不能满足大规模合理开发的需求;三是市场需求有限,企业不愿意投资;四是政府政策支持有限,企业由于利润太少不投资。

(三)宣传力度不大

民俗文化长期被误认为是一种落后的文化,所以对其宣传力度不大。一是由于民俗文化后继无人,民俗文化逐渐消失;二是媒体责任淡漠,没有直面中原传统民俗文化逐渐消亡的现实,担负起拯救中原传统民俗文化的责任;三是社会公众没有意识到民俗文化消失的严重后果:会使人们失去心灵的精神家园。

(四)产业程度不高

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四、中原民俗传承创新与“文明河南”的建议

(一)积极树立“一大理念”

“一大理念”就是要坚持中原传统民俗文化的创新发展,创新是民俗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牢固树立创新理念,中原民俗文化才能够传承,才能够做大做强,获得新的生命灵魂,从而促进“文明河南”建设。

一是革新传统民俗文化观念。由于我们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耕文化所形成的封闭、保守、迷信思想一定要革新,一定要因地制宜,解放思想,弃旧从新。我们要知道,在中原民俗文化的传承创新过程中,我们寻求的是传统民俗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保护传承的应该是科学性的传统民俗文化,而不应该是迷信的糟粕的垃圾文化,要继承那些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的能够反映出中原传统民俗文化精髓的“正能量”。我们会不时地发现,新年时候,人山人海赶往寺庙,磕头烧高香。有些民俗文化产业完全商业化,独特的民俗文化意识没有了,只保留了民俗的躯壳,追求的只是利润。因此,要想实现中原民俗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革新思想理念。

二是打造特色民俗文化品牌。民俗文化品牌的打造,不能固步自封,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品牌内涵,形成标杆性品牌项目,实现品牌的提升与突破。要紧密结合河南的现状传承创新中原民俗文化,推进“文明河南”建设;要根據当地的实际创新民俗文化遗产项目,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寻求适合中原民俗文化传承创新的肥沃土壤,打造河南民俗文化品牌,推进“文明河南”建设。

三是增加民俗文化创意觉悟。在中原民俗文化资源中增加创意性,融入体验感知,增加现代元素,在保持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合理适度开发,在题材选择、设计上进行大胆创新,着重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中吸取营养,从异地文化中找到精华,体现出文化元素、民俗要素和时代因素。根据顾客不同的需求,采取差异化战略,采用适当方法进行设计生产,开发具有河南民俗特色的文化产品,提高河南工艺美术品、雕刻、刺绣等各类旅游商品的工艺水准和包装水平,使产品充满文化创意,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二)灵活运用“二大媒体”

媒体作为一种传播手段,是传统民俗文化发扬光大的一种动力源。要做好中原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介入和作用。

一是作为“民俗人”,要主动学习传播知识,掌握了解现代传播的规律,熟练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技术手段,为民俗传承创新作贡献。

二是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传播人要了解民俗知识。需加强自身的民俗理论修养,合理运用传播技术,尽可能地减小商业化对民俗传承的负面影响。

三是建立公共频道或民俗频谱,以生动活泼、雅俗共赏的节日内容和形式向全社会普及民俗知识。

四是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壮大大河网络传媒集团,完成省广播电视台、广电传媒控股集团组建,为民俗文化传播打下基础。

(三)强化依托“三大载体”

一是积极培育民俗文化人才。中原民俗文化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民俗文化人才队伍。注意培养“接班人”,一方面要尊重艺人传子传统;另一方面要劝其为了民俗文化遗产考虑,“收徒”传承。尤其重要的是,高校要开设民俗文化课程,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和系统化水平。

二是积极解决民俗文化资金。政府对民俗文化产业的投入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是空白的,再加上资金利用效率不高,使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困难。要加大政府对民俗文化发展在政策上的支持力度,对于企业开发特色民俗文化项目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探索ppp融资模式,开发民俗文化,解决融资难题。

三是积极促进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是中原传统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最能最大化地发展中原民俗文化产业。依托旅游,可以最大限度地带动相关从业人员、相关企业、相关产品等的发展。要积极打造民俗旅游产业基地,创造民俗旅游的优越环境,给游客以精神的自由,身心的暂时解脱,徜徉于时空交错的美好氛围之中,暂时忘却物质世界的纷扰,追求一种心灵的皈依和解脱,甚至可以借游客之口宣传,提高知名度。要建立中原民俗文化产业园,并适时转换成中原民俗文化产业集聚区。要出版宣传中原民俗文化的书籍、理论文章,举办讲座、制作宣传视频等。

(四)坚持明确“四个方向”

一是规模化。在传承创新中原民俗文化,建设“文明河南”的过程中,要明确中原民俗文化的发展要以规模化、集约化为方向,才能将零落的民俗文化汇聚成品牌,形成产业合力、集群效应,从而为“文明河南”建设锦上添花。

二是市场化。政府是引导,市场是主导,企业是主体,这是现代市场发展的理念。所以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将政府的职能转变到宏观指导,搞好服务层面、科学决策层面上来。必须坚持中原民俗文化的市场化方向,研發民俗产品,促进民俗文化消费,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

三是国际化。中原民俗文化要迈出河南,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民俗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大胆创新理念,求同存异,保持特色,寻求与世界各地的合作,共享中原民俗文化创新成果。

四是科学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造未来,民俗文化绝对不能搞封建迷信的一套,要相信科学,立足科学发展。民俗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就差。民俗文化要发展壮大,必须依靠科技的创新与应用,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以科学化为引导,科学传承创新中原传统民俗文化,推进“文明河南”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桂兰.民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旅游价值评价——以河南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6):111-114.

[2]刘景亮.河南民俗的价值及保护[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3(4):18-21.

[3]李燕.试论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重构问题——以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为例[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2(2):125-127.

[4]石素真.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3):106-108.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
融通道侗文化传承创新创客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基于智慧城市的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路径研究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