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吸纳的影响
——人力资本与制度环境视角

2020-09-02

工业技术经济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技术效应制度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石河子 832003)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区域间传统要素的日趋同化,科技竞争日益激烈。2017年,国务院在《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中提出构建符合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技术吸纳作为技术转移体系中的一部分已成为后发地区经济腾飞的主要手段[1]。然而我国实际技术吸纳效率较低,大量的技术由于缺乏产业化的支持而在实验室及引进初期无法进行转化并产生商业价值。为此,《关于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科火字 〔2020〕85号)明确提出 “要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集聚作用。”高技术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直接影响区域技术吸纳量,随着高技术产业逐渐形成地理集聚,其对区域技术吸纳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技术吸纳概念来源于企业,即“企业引进外部技术,并将其成果化的能力”[2]。Zahra和George将其概括为一个过程,分为技术获取、同化、转化和应用4个阶段[3],但这一过程缺少企业对技术的甄别阶段,而技术识别在技术吸纳过程中不可或缺[4]。对于产业集聚与技术吸纳的关系,从产业与技术吸纳耦合程度来看,技术吸纳效率与产业结构耦合水平整体偏低,并且产业结构合理化与技术吸纳效率的耦合度优于产业结构高级化[5]。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我国大部分地区产业发展滞后于技术再创新水平,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较高[6]。从产业集聚对技术吸纳产生的影响来看,产业间的技术溢出会提升劳动生产率[7],并且当技术吸纳企业的技术吸纳能力跨越特定门槛才能有效利用因产业集聚产生的技术溢出[8];另外,产业集聚的地理邻近性有利于技术的获取和利用,并使技术在产业密度较高的地区内快速扩散[9,10],因此,产业集聚能够促进专利转化[11]。从具体产业看,装备制造业与技术进步之间相互影响,装备制造业的集聚促进了当地技术进步[1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协同创新推动技术转移[13],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研发效率互相促进[14]。

由此可见,现有文献集中在对技术吸纳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产业集聚内外部效应对技术吸纳的影响上,但缺乏对影响路径的深入分析。人力资本是技术发明、扩散与应用的基础条件,提高人力资本对提高个人工作效率、接收与理解知识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此外,改革引起的制度变迁是影响技术吸纳的重要外生力量,通过影响要素配置、劳动者生产效率[15]来影响技术吸纳进程。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技术吸纳的影响,并引入人力资本与制度环境作为中介和调节变量,对我国2008~2018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最后依据结论提出建议。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高技术产业集聚与技术吸纳

斋藤优和王潮江提出的NR约束理论认为,任何一种经济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需求与满足需求所需的资源双向支持[16]。在技术市场中,技术需求的基础是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产业特性看,高技术产业是生产高端技术产品的产业群,因具有技术性、创新性、战略性等特点,相比其他产业,其面对的主体更加多元化,有利于企业之间进行知识共享,促进技术吸纳。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效应来看,产业集聚能产生竞争,通过良性竞争机制减少内耗,有利于提高技术吸纳能力。高技术产业集聚加速区域间技术流动,使技术在不同区域间迅速传播,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进一步促进技术吸纳。此外,产业结构优化会促进政府对技术吸纳政策的调整,从人力、物力等多方面保障技术吸纳过程有效进行,激发技术吸纳活力。由此,提出假设:

H1: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技术吸纳具有正向影响。

1.2 高技术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

产业集聚对劳动力需求的数量和结构产生直接影响。根据推拉理论,产业集聚为劳动力提供岗位、交流平台、提升空间,增强了对人才的拉力。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人力资本的影响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创新性。高技术产业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行业,比传统行业需要更高的创新意识,对人才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2)便利性。高技术产业内部存在大量的资源,能为人才提供信息共享、交流学习平台,为其学习隐性知识、信息搜索等提供便利,人才在利益的驱动下会向高技术企业流动;(3)集聚效应。由于人才属于稀缺资源,高技术企业为了吸引人才而为其提供优厚的待遇,产生人才集聚的 “羊群效应”。因此,提出假设:

H2: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人力资本具有正向影响。

1.3 人力资本与技术吸纳

吸收能力理论认为,技术吸收能力是企业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使技术吸纳方能够识别、引进、消化和吸收新的技术。人是企业进行技术活动的主体,其能力、技术和知识是企业提高技术吸纳能力的决定因素,因此,人力资本对技术吸纳过程的各个阶段均有影响。(1)技术识别和引进阶段。企业对技术的甄别决定着企业能否应用所引进的技术,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带来专业化分工,人力资本的专业化有利于有效识别所引进的技术能否被企业吸收并转化;(2)技术消化吸收阶段。企业员工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往往能给所在企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17],加速企业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和吸收;(3)技术应用阶段。人力资本水平总体的提升会使一些低级人力资本更迭成高级人力资本,致使竞争更加激烈,竞争压力有利于激发创造能力,推动引入的技术进行再创新,最终融入到企业产品中,实现技术的应用。由此,提出假设:

H3:人力资本对技术吸纳具有正向影响。

1.4 人力资本的中介作用

一直以来,学者更关注高技术产业集聚与技术吸纳的相互作用,忽略了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集聚与技术吸纳的中介作用。根据前述关于高技术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与技术吸纳关系的理论推演,可作出以下推断: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促进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上升,对技术吸纳产生间接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不仅为人才集聚提供了平台,其技术性强的产业特点也加速了技术吸纳和转化。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放大了高技术产业集聚溢出效应,提升了技术转化速度,实现了技术从 “实验室”到产品的转化。由此,提出假设:

H4:人力资本在高技术产业集聚与技术吸纳的正向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1.5 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

经过40余年的体制改革,中国的制度水平不断优化,因制度变迁所引起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不容忽视。市场化在高技术产业成长过程中,起到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产业更新迭代的作用。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地区,信息、资本、服务等影响人才流动的产品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为成熟,人才具有向该地区自发流动的意愿。此外,在国有体制改革下,国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国有资本在技术消化、吸收、研发和推广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对高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结构的改变,市场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18]。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5:制度环境正向调节高技术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间的关系。

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对技术吸纳产生影响。技术吸纳是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它的实现离不开技术市场中中介组织的服务。人才市场作为中介组织四大市场之一,是人才与企业交流沟通的媒介,能够为企业提供人才引进、培养的政策咨询和服务,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地区城市化水平高,有利于人才的引进,其中一些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注入,带动当地技术的吸收和创新,使技术吸纳交易量上升。另外,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密集出台,为技术交易的合法进行提供了保障。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6:制度环境正向调节人力资本与技术吸纳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地,本文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即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人力资本促进技术吸纳的过程,受到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当制度环境水平较高时,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丰富的市场资源、完善的法治体系,使高技术产业集成化发展模式成为大势所趋。集聚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促使技术市场主体寻求合作,进而推动技术吸纳进程。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7:高技术产业集聚经过人力资本影响技术吸纳的中介效应会受到制度环境的调节,即制度环境水平较高时对 “高技术产业集聚-人力资本-技术吸纳”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较强,反之较弱。

综上分析,构建如图1所示的理论框架。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图1 理论框架

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港、澳、台地区除外)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

2.2 变量选取

(1)高技术产业集聚。现有关于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度方法有区位熵、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等[19],本文借鉴吴宗杰等[20]的做法采用区位熵衡量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公式为:

其中Tecit代表第t年第i个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hit为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总值,由于从2012年起不再统计高技术产业产值,本文借鉴马昱等[21]的方法,采用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代替。

(2)技术吸纳。技术吸纳是指技术需求方通过向其他地区吸纳制造产品、应用工艺或服务的技术或知识,并进行消化吸收进而应用的过程。一般用当地技术市场的交易情况来衡量地区技术吸纳情况[22],本文采用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表征技术吸纳。

(3)人力资本。根据已有研究,人们受教育年限不同,其知识水平、技能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而技术吸纳过程参与群体大部分为受教育程度较高人员。本文参照Caselli和Coleman[23]的处理方法,以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为划分依据,用大专以上受教育人员比重表征地区人力资本水平。

(4)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涉及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政府行为等方面。一些学者将城市化水平、经济体制改革水平、财政体制改革水平、国有产权比重和外资利用程度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来表示制度环境;一些学者则直接以市场化指数这一指标表示制度环境。本文借鉴杨旭等[24]的研究,选择樊纲等[25]编制的中国市场化指数作为代理变量表示制度环境。由于该指标只更新至2016年,本文依据历年市场化指数的平均增长幅度预测2017~2018年度市场化指数。

(5)控制变量。根据已有关于技术吸纳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选取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作为控制变量。其中,基础设施建设为人均邮电业务量;金融服务水平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地区GDP比值;对外开放程度为进出口贸易额与地区GDP比值。

2.3 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H1~H3,本文构建了如下计量模型:

为了检验H4构建模型:

为了进一步验证制度环境对高技术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和技术吸纳的调节作用,借鉴温忠麟和叶宝娟[26]的做法,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tec为技术吸纳,mar为高技术产业集聚度,hum表示人力资本,pro表示制度环境,inf为基础设施建设,fin表示金融服务水平,open为对外开放程度。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相关性分析

表1为相关性分析结果,总体而言,变量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无较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高技术产业集聚与技术吸纳的相关系数为0.649,显著正相关,说明高技术产业集聚推动区域技术吸纳。本文引入的中介变量是人力资本,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的相关系数是0.335,显著正相关;人力资本与技术吸纳的相关系数是0.573,显著正相关。本文还引入制度环境作为调节变量,制度环境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相关系数为0.711,显著正相关;制度环境与技术吸纳显著正相关;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的相关系数是0.536,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分析结果,各变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果与上文提到的假设基本相符。

表1 变量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3.2 假设检验

根据上文的计量模型,借助Stata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本文进行了LM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模型均适合固定效应模型。

表2中模型(1)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回归系数通过了1%水平显著性检验,并且系数为正,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技术吸纳,H1得到验证。高技术产业集聚在表2模型(2)中通过5%水平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是高技术产业集聚的重要基础,H2得到验证。表2中模型(3)显示,人力资本的回归系数通过了1%水平显著性检验,表明人力资本对技术吸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力资本以人为载体为技术吸纳过程提供了劳动力、技术、知识等要素,H3得到验证。

人力资本中介效应检验。表2中模型(4)显示,人力资本的回归系数通过了1%水平显著性检验,表明人力资本在高技术产业集聚与技术吸纳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并且,模型(4)中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回归系数为0.291,比模型(1)中高技术产业回归系数0.43小,表明人力资本在高技术产业集聚与技术吸纳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为部分中介,即高技术产业集聚不仅直接影响技术吸纳,还通过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推动技术吸纳,H4得到验证。

控制变量中,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水平对技术吸纳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技术企业技术吸纳多为隐性知识,信息通信技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提高相互学习效率,且有利于扩大技术、资本的区域间流动。金融机构是实现技术吸纳过程的中介机构,为技术吸纳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进行资本的合理配置,提高技术吸纳效率。对外开放水平对技术转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原因是技术贸易的输出挤占了技术吸纳市场。

表2 高技术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与技术吸纳回归结果

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检验。表3中模型(5)是引入制度环境的回归结果,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制度环境的交互项系数为0.08,通过10%水平显著性检验,表明制度环境水平高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更大,H5得到验证。模型(6)的结果显示,制度环境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系数为-0.00257,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制度环境负向调节人力资本与技术吸纳间的关系,且调节效应微弱。这一结果与H6相悖,H6没有得到验证,原因在于技术势差是推动地区技术吸纳的重要前提,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创新能力强,与发达地区技术势差小,更倾向于技术输出,因此从技术吸纳视角看,制度环境没有放大人力资本对技术吸纳的正向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根据温忠麟和叶宝娟[26]对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的检验流程,模型(5)和模型(7)的3组系数中,只要有至少1组检验系数显著,则中介效应受到调节。本文模型(5)中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制度环境交互项回归系数通过10%水平显著性检验,模型(7)中人力资本回归系数通过10%水平显著性检验,因此,高技术产业集聚经过人力资本对技术吸纳的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会受到制度环境的调节,H7得到验证。

表3 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回归结果

续 表

3.3 异质性检验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制度环境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为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研究结论,本文根据制度环境水平的高低将31个省份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制度环境高分组地区为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山东、江苏、广东、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四川、河南、福建,其余省市为制度环境低分组地区。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中模型(1)~(4) 与表2中模型(1)~(4)为同样的计量模型)。

表4 区域间对比回归结果

如表4中模型(1)所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技术吸纳的促进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制度环境低分地区促进作用高于制度环境高分地区。可能是由于制度环境好的地区,市场化水平高,科技要素大量涌入,使得地区高技术产业密集度过高、行业竞争压力过大,出现拥挤效应,降低了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另外,制度环境低分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较低,地区内技术市场长期受需求稀缺的困扰,这些地区技术吸纳极易受到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提高的影响,因此出现了制度环境低分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强于制度环境高分地区的情况。

由模型(2)检验结果可以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制度环境高分地区作用强度低于制度环境低分地区,这是由于制度环境低分地区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产业结构有待升级,说明这些地区还处在边际效率快速递增的发展阶段。由模型(3)可以看出,在不同制度环境下,人力资本对技术吸纳的影响变化不大,从而可以进一步说明制度环境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经过人力资本对技术吸纳的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调节效应不显著。

如模型(4)所示,与模型(1)相比,加入人力资本后,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回归系数均有所降低。从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大小来看,制度环境高分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人力资本对技术吸纳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6.76%;制度环境低分地区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88%。从人力资本在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影响技术吸纳的中介效应大小来看,制度环境高分地区技术吸纳受益于高技术产业集聚带来的人力资本水平上升更多。人力资本在制度环境低分地区占比小的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受政策制度、市场成熟度等制度因素的影响,对人才吸引力低,没有形成人才集聚,无法对技术吸纳产生有效的促进。

4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2008~2018年省际数据,探究高技术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与技术吸纳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考察制度环境这一外部因素,揭示了高技术产业集聚促进区域技术吸纳的机制,得到以下结论:(1)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技术吸纳有显著正向影响。通过产业空间集聚效应,带动当地技术市场进行有效的交易,推动技术吸纳进程;(2)高技术产业集聚促进高级人力资本积累。高技术产业的独特性,使其在集聚过程中加速人才向产业聚集地流动;(3)人力资本在高技术产业集聚与技术吸纳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为技术吸纳过程提供劳动力、知识、资本等要素,是推动和强化技术吸纳主体进行技术交易、促成技术吸纳过程的关键因素;(4)高技术产业集聚经过人力资本对技术吸纳的中介效应前半路径时,受到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制度环境对高技术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当市场化进程较好时,能激发高技术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活力,从而促进人才聚集。

4.2 政策建议

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促进高技术产业适度集聚。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尚不成熟,存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其产业内部结构有待发展和完善。因此,政府应在 “新常态”背景下,掌握产业与市场的关系,根据地区发展特点,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做好规划,扶持已有的中小企业;合理布局高技术产业、其他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的空间结构,提高高技术产业集聚度。

(2)积极引进人才,为技术吸纳提供动力。应增强地区人才集聚的能力,出台鼓励人才引进的政策,为各技术主体提供良好的人才引进平台,并应以当地产业结构为背景,研究当地对高层次人才的真正需求;政府应在引进人才后进行留才政策以及引才后建设的研究,建立人才柔性工作支持政策。通过将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所携带的其他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保证技术市场活跃,技术吸纳有效交易,促进技术吸纳成果转化。

(3)合理提高制度环境水平,增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带动作用。政府需要为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如科技服务、财政补贴等,弥补企业在吸纳技术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在现有基础上健全国有资本市场化运营机制,保障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发育完善,规避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避免企业因降低活力而失去对人才的吸引力,进而有效带动区域技术吸纳。

猜你喜欢

高技术效应制度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懒马效应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