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VAR模型的中国城镇化、地方债与房价动态关系研究
2020-09-02聂丹蕾
聂丹蕾
(天津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天津300222)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房价持续上涨,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获得大量融资的同时,债务问题随之显现,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转换的关键期,内外部压力持续增大,失衡现象逐渐突出,但挑战的同时更是一种机遇。在此背景下,分析城镇化水平、地方政府债务与房价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对于确保三者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城镇化不可逆转,随着城镇人口不断增长,住房需求随之增加,进而推高房价。陆铭等(2014)[1]基于对中国地级市数据的经验研究发现,外来人口占比更高的城市房价更高。Garriga(2017)[2]通过构造一般动态均衡模型,认为城镇化、结构转型和住房供给是推动中国房价上涨的三大因素。张延和张静(2016)[3]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IV-2SLS回归,研究发现城镇化发展与房价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类型住宅对城镇化的影响不同,李永乐等(2014)[4-5]研究发现商业住宅价格上涨有利于推进城镇化,但房价的快速上涨并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6]。范剑勇等(2015)[7]从土地供给角度,建立空间均衡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化可以用新增常住人口居住在价格低廉的非普通商品房为主的模式来解释,且工业用地扩张推动了城市常住人口增长、房价上升。姜松等(2014)[8]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城镇化与房地产价格变动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邻近省份的城镇化会引起区域房地产价格上涨。
城镇化水平不断上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城镇化建设中的融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地方政府举债[9]。地方政府举债用于工业化、城镇化等建设,如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推进城镇化发展。近年来,城镇化过程中,地方政府财权上收,支出责任下移,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增大,地方政府债务呈现扩张态势[10]。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利用资金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环境。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一定程度上必然会降低城镇化质量[11]。在有序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防范债务危机的发生。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和房地产泡沫是现阶段中国经济面临的两大危机[12]。陈彦斌等(2015)[13]构建了一个含有房地产部门和地方政府债务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发现,房地产泡沫和地方政府债务是导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货币数量论失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分析地方政府债务与房价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与房价之间的关系。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时,房价上涨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9]。陈瑞等(2016)[14]和陈浩宇等(2019)[15]研究发现,房价对地方债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住房需求的增长拉动房价快速上涨,为满足居民对基础设施等的需求,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扩大。谢保鹏(2017)[16]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土地价格与政府债务规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推动”的作用机制,而价格上涨预期是这个机制运行的关键。
已有文献对于城镇化与房价、城镇化与地方政府债务以及房价与地方政府债务关系的阐述已经较为清晰,但现有文献关于城镇化、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和房价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十分有限。因此本文以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深入探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一)研究设计
城镇化、地方政府债务与房价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文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2009—2018年30个省份(因西藏部分数据缺失,故未包含)的数据展开分析。模型设定如下:
式(1)中,Yit为模型内生变量的向量,i 表示省份,t 表示年份;α0为截距;γi为模型的个体固定效应;λt表示个体时间效应;βj为模型回归系数;j 表示滞后阶数,εit为随机误差项。
(二)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定义如下变量:
1.本年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现有的研究地方政府负债的文献,普遍将城投债的发行规模作为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代理变量。从地方债务资金的投向偏好来看,80%以上的资金用于公用事业,其中市政建设占比达到了35%以上,占比最大[10]。因此,我们在债务规模中加入了本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中来源于国内贷款的部分,再加上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本年发行的城投债,将二者之和作为地方政府在本年的举债规模。变量名称为debt,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和《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2.城镇化水平。近年来,中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本文选择各省份年末城镇人口占年末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镇化水平。变量名称为urban,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3.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变量名称为hp,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选择30个省份2009—2018年的数据,并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对以上数据进行对数处理,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最大,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最小,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最高,西部地区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最低,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略高于西部地区,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房价最高,西部地区最低。
三、实证分析
(一)面板单位根检验
在估计PVAR模型之前,需要对各个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防止出现伪回归问题。本文使用LLC检验来验证数据的平稳性。
表2 面板单位根检验
由以上检验结果可知,变量的原序列均平稳。可以进一步进行PVAR模型分析,为后文的一系列分析奠定了数据基础。
(二)模型滞后期的选择
本文运用STATA15.0 构建AIC、BIC 和HQIC统计量来综合评定PVAR 模型的最优滞后期。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P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阶数下AIC、BIC、HQIC统计量计算结果
由表3可知,全国及东部地区的P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为3阶,中部地区为2阶,西部地区为1阶。
(三)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前文中构建的三变量PVAR 模型,使用GMM方法分别对城镇化、本年地方政府举债规模与房价的PVAR模型进行估算,最终的估算结果如表4、表5、表6、表7所示。其中,c_lndebt 表示lndebt采用广义矩估计得到的估计系数,z_lndebt为对应的z统计量,其他变量同理。
表4 全国PVAR模型估计
表5 东部PVAR模型估计
表6 中部PVAR模型估计
表7 西部PVAR模型估计
由以上结果可知,本年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易受到来自自身的影响,其中,西部地区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影响系数为0.8096,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高度显著。城镇化发展对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推进城镇化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间接促使政府加大举债规模,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比较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可以发现,房价变化对政府举债规模的影响具有“长期效应”。全国范围来看,房价对政府举债规模的影响系数由滞后三期的0.1230变化为滞后一期的-0.0730,经历了由正转负的过程,虽然该影响并不显著,但也说明在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下,土地财政所带来的高房价局面正在不断改善。相比房价而言,城镇化对政府举债规模的影响更大。
当以房价为被解释变量时,全国范围来看,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对房价的影响较为持续。房价对其自身的影响同样具有“长期效应”,更易受到来自自身的影响,且该影响持续显著,并经历了由正转负的过程。从全国及中西部地区来看,城镇化发展会进一步推动房价上涨。在东部地区,则表现出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当以城镇化为被解释变量时,不论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均表现为城镇化对其自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处于协调状态。全国来看,滞后二期的城镇化对房价的影响系数为-0.0191,滞后一期的城镇化对房价的影响系数为0.1480,说明短期来看,房价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但滞后二期的房价对城镇化产生负面影响,且这种影响较为显著,说明长期来看,房价过高及房价上涨过快会阻碍城镇化进程。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政府举债规模对城镇化的影响系数均为正,说明政府举债规模的扩大会加快城镇化发展。
(四)脉冲响应分析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属于动态模型,通过广义矩估计得到的解释变量回归系数并不能完整地体现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分析本年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房价、城镇化进程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得到三个变量的脉冲响应图,借此更加直观有效地观察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中间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的估计曲线,上下两条虚线分别表示95%和5%置信区间,纵轴表示冲击的程度,横轴表示冲击的滞后期数。
图1 全国脉冲响应
根据全国地区的脉冲响应图像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本年地方政府举债规模
从全国脉冲响应图像的第1行可以看出,当本年政府举债规模(lndebt)受到自身冲击时,其对自身的当期影响为正,达到0.4200,这种影响从当期开始后逐渐减弱,不断向0趋近;政府举债规模受到房价(lnhp)冲击时,当期影响为0,随后逐渐上升后下降,说明房价对举债规模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城镇化(lnurban)对政府举债规模具有正向影响,该影响同样具有滞后性,并在后期逐渐趋向于0,说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政府举债规模的扩大,两者相互促进,这与模型估计结果相一致。
2.房价
当房价受到政府举债规模的冲击时,会产生持续的正面影响,并在后期逐渐向0趋近。一些地方政府通常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来获得资金,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房价上涨。当房价受到来自自身的冲击时,当期影响达到最大,这种影响从当期开始逐渐减弱,说明房价对自身冲击具有长期效应。从全国来看,当房价受到城镇化的冲击时,产生的影响由正面效应转为负面效应,在第3期后,逐渐又转为正面效应。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住房需求上升,促使住房价格不断上涨。同时,住房价格的上涨,会使新增的城镇人口生活成本不断上涨,进而阻碍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而政府针对房价上升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如廉租房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房价。在西部地区,当房价受到来自城镇化的冲击时,影响并不显著。
3.城镇化
当城镇化受到来自政府举债规模的冲击时,对其产生的影响具有正面效应,说明政府举债规模的扩大,为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助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从全国范围来看,当城镇化受到来自房价的冲击时,房价对城镇化的影响在1期之前为负,随后转为正,并逐渐趋近于0。表明短期而言,房价对城镇化进程具有阻碍作用。总体而言,其累计效应为负,这说明城镇化水平受到的影响总体为负,房价过快上涨会阻碍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当城镇化受到来自自身的冲击时,当期效应为正,并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并在1期后趋近于0。从全国范围看,城镇化对自身的冲击只具有短期效应。
(五)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能够通过测算模型中内生变量产生冲击的随机扰动性作用程度来深入分析内生变量变化的过程中各结构冲击的贡献力度。本文运用方差分解以直观地看出本年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房价、城镇化三者相互影响的贡献程度。本文取10期、20期和30期三个预测期,表8数据表示了列变量对行变量的变动在不同期的影响度。
表8 方差分解分析
表8结果显示,对于全国及东部、中部地区,本年政府举债规模对自身的贡献程度处于较高水平,从滞后10期到滞后30期,贡献率均维持在99%以上;在西部地区,其对于自身的贡献率有所下降,但该下降并不显著。整体而言,城镇化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贡献率小于房价对其的贡献程度。
全国来看,地方政府债务和城镇化对房价的贡献率处于相同水平,在2.2%~2.5%之间波动。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房价的贡献率主要来源于其自身和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城镇化的贡献率较小,约为地方政府举债规模贡献率的50%。在中部地区,这一表现更为显著,当滞后10期时,房价和地方政府债务的贡献率分别为78.34%和21.03%。
从全国来看,城镇化对自身波动的贡献程度最大,维持在95%;在东部地区,其自身贡献率维持在93%,房价的贡献率为6.48%,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贡献率不足1%;在中部地区,城镇化的方差贡献率主要来自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和其自身,当滞后10期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2.33%和36.3%,随着滞后期的推移,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方差贡献率呈现小幅上升趋势,但仍维持在63%以下。在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方差贡献率仍主要来自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和其自身,当滞后10期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7.71%和59.74%,贡献率大小与中部地区恰好相反。且随着滞后期的推移,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方差贡献率同样呈现上升趋势,当滞后30期时,贡献率为39.8%。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利用PVAR模型,按照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本年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房价、城镇化进程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地区,表现各不相同。从全国来看,三者均受自身的影响最大,房价与城镇化之间相互作用,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对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从东部地区来看,房价主要受到来自地方政府举债和其自身的影响,城镇化主要受到房价和其自身的影响。从中部地区来看,房价主要受到地方政府债务和其自身的影响,城镇化主要受到来自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对城镇化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的正向关系。从西部地区来看,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和房价均主要受到来自自身的影响,而城镇化主要受到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影响。
根据以上结论可知,地方政府举债、房价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稳定的互动关系,维持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理顺房价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协同两者之间的发展,积极调控房价,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期来看,房价上涨不利于城镇化发展,在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及时满足外来人口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加大廉租房等方面的住房制度建设,缓解由于房价过高带来的住房压力。政府为稳定住房价格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各方应积极落实这些调控政策,加大对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监督。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可以“因地制宜”,提倡“就地城镇化”,以缓解城市压力[17]。
第二,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随着政府财权上收,支出责任下移,造成地方财政压力增大,政府债务显著增加。近年来,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18],这需要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政府应重视债务结构的合理性,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及支出投向。发展新型融资方式,优化相关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允许社会资本承担部分公共职能,从而促进各地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城镇化建设的融资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第三,加强对地方政府举债和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及约束。地方政府在缺少资金时,通过土地抵押等举借债务,从而引起房价波动,促进房地产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危机。应更加关注二者之间的联动效应,及时防范风险,维持经济与市场的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