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伴炎症性抑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0-09-02张雨龙刘志伟王娟钟怡宁晓帅杨亚婷张叶蕾夏磊刘寰忠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炎症性瘦素食欲

张雨龙,刘志伟,王娟,钟怡,宁晓帅,杨亚婷,张叶蕾,夏磊,刘寰忠

精神分裂症共病抑郁障碍极为常见,伴发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损害更加重。近年来研究[1-2]认为外周慢性炎症与精神分裂症以及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可导致心血管疾病、行为障碍、代谢障碍[3-4]等的发生。炎症性抑郁[5]是指合并慢性外周炎症的抑郁,由法国精神病学家Fond于2019年基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提出并定义。本研究探究伴发炎症性抑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2018年5月至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马鞍山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年龄18~75岁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病程≥5年;入组者或其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娠妊期、哺乳期患者;②感染疾病患者;③合并精神发育迟滞者;④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调节剂者。

1.2 方法

1.2.1 人口学和临床资料收集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年限、吸烟等;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因精神分裂症住院次数、自杀状况、躯体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肿瘤等)、用药情况等,其中抗抑郁药是指患者正在服用的传统和新型的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剂量换算为氯丙嗪等效剂量[6]。数据通过临床晤谈和医院电子病例系统获得。

1.2.2 临床评估 ①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包括9个条目,总分为27分,专用于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该量表有效地克服了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抑郁症症状的重叠,是目前评定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的最佳量表。以CDSS≥5分定义为抑郁[7]纳入研究。②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8]:广泛用于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含30个条目、5个因子(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缺损、兴奋敌对、焦虑抑郁),从不同维度反映精神分症裂的症状;评分越高,症状越重。③失眠严重指数(ISI)[9]:含7个条目,总分28分,≥8评定为失眠;评分越高,失眠越严重。

1.2.3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临床症状评估的次日晨采集入组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血脂(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浆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食欲素A、瘦素。以hs-CPR≥3 mg/L定义为慢性炎症,据此将患者分组。

2 结果

2.1 两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比较

3家医院共有330例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7例CDSS≥5分纳入研究;其中25例归为炎症性抑郁组(hs-CPR≥3 mg/L),62例归为非炎症性抑郁组。两组各项人口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炎症性抑郁组相比,炎症性抑郁组BMI明显增高,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效剂量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血糖、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症性抑郁组血浆食欲素A、瘦素水明显高于非炎性抑郁组(P均<0.05)。两组间ISI、PANSS、C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影响血浆hs-CRP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

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Spearmen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水平与BMI(r=0.308,P=0.004)、食欲素A水平(r=0.216,P=0.045)、瘦素水平(r=0.234,P=0.029)呈正相关,与服用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效剂量呈负相关(r=-0.330,P=0.002)。

2.3 伴发炎症性抑郁的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

精神分裂症伴发炎症性抑郁的危险因素为高水平瘦素及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效剂量低。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伴发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28.74%为炎症性抑郁患者。研究[5]显示,伴有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289例)炎症性抑郁的发生率为19.7%。此结果低于本研究,原因可能为其纳入的对象为处于稳定期的非住院患者(出院>8周、且>8周未调整用药);而本研究纳入对象为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包括急性发作期及病情波动的非稳定期),患者的精神症状较重。有研究[1]表明,精神症状严重程度与机体炎症水平正向相关,故稳定期患者的炎症性抑郁的发生率较低。

本研究发现,炎症性抑郁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特征以及生活方式(吸烟、睡眠等)并无相关,但与BMI正相关;这与先前研究一致[1]。按照BMI的中国标准[10],本项研究中非炎症抑郁患者BMI在正常范围,而炎症性抑郁患者BMI为超重。本研究纳入对象为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个月,在院期间饮食、运动、作息情况相当,故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对BMI 的影响可以排除。炎症性抑郁与BMI存在相关性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11]表明,机体炎症状态与肥胖、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另一项来自国际营养免疫讨论的研究[12]认为,肥胖是一种低度外周炎症,脂肪组织与免疫反应关系密切,脂肪代谢异常可引发炎症反应。研究[13]证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均与外周炎症有关;此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与肥胖互为因果[14-15],超重或肥胖提高了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发生率,这两种疾病又导致了体质量的增加。在血液的检测指标发现,食欲素A及瘦素与炎症性抑郁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瘦素水平是精神分裂症伴发炎症性抑郁的危险因素。食欲素A和瘦素均与食欲、摄食行为有关。食欲素A可促进机体产热、增加能量代谢,因而具有减轻体质量的作用[16];瘦素通过下丘脑弓状核内的受体降低食欲,进而减轻体质量[17]。所以,食欲素A和瘦素在肥胖患者中的水平均较高。本研究显示,炎症性抑郁组患者总体超重,血浆食欲素A和瘦素水平升高;与上述观点相一致。此外,食欲素A与瘦素都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食欲素A具有抗炎作用[18],瘦素具有促炎作用,可介导炎症反应的发生[19]。瘦素水平升高与精神分裂症伴发炎症性抑郁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可尝试加用瘦素的拮抗药物,以减少炎症性抑郁的发生。然而,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炎症、BMI、食欲素和瘦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在此后的研究中应予以关注。

表1 两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比较例数,%]

表2 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炎症性抑郁的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

本研究显示,炎症性抑郁组与非炎性抑郁组PANSS、 C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症性抑郁与症状学因素无关;此结果符合Fond[5]的观点,即伴发炎症性抑郁的精神分裂症与非伴发炎症性抑郁的精神分裂症在症状表现上并无不同。

在用药情况方面,本研究发现炎症性抑郁与抗精神病药剂量显著相关,降低的抗精神药物剂量是炎症抑郁的危险因素。究其原因,可能是抗精神病药具有抗炎作用;一项动物实验[20]证实,抗精神病药可通过激活机体小胶质细胞产抗生炎作用,而其作用的效果则取决于抗精神病药的种类及浓度。尽管本研究表明增加抗精神病药剂量将有利于精神分裂症伴发炎症性抑郁的治疗,但在临床工作中,增加抗精神药物剂量应当是综合病情、权衡利弊后的谨慎决策。本研究有不足之处:①横断面调查研究,未收集腹围、经济状况等变量;②纳入对象仅为住院患者,未收集社区样本;③二次评估诊断后,入组对象样本数量较小。

总之,本研究发现BMI、食欲素A、瘦素、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与精神分裂症炎症性抑郁相关;升高的瘦素水平、低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炎症性抑郁的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炎症性瘦素食欲
莴笋开胃增食欲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
肚子饿了却没食欲,原来是胃阴不足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一切从食欲及性欲开始
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瘦素及Foxp3的表达
食欲大开的吃货小编们
瘦素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