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全生态布局助推VR“江西高地”建设

2020-09-02刘少金肖正强冯雪娇邹慧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

科技中国 2020年8期
关键词:江西虚拟现实生态

文/刘少金 肖正强 冯雪娇 邹慧(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将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而虚拟现实(VR)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是整个产业生态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培育和发展VR 产业就是促进其所处生态体系的完善与协调。江西省VR 产业起步较早,发展态势较好。把握机遇,壮大已有优势,加快完善VR 产业生态体系,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是江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探讨了江西VR 产业生态体系现状和特征,通过对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调研,总结了江西产业生态体系面临的困境与限制因素,并为完善江西产业生态体系、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打造中国VR 产创高地提出几点建议。

一、全球VR 产业生态之现状

虚拟现实从概念生成、技术产品实现再到初步产业化的今天,历时80 余年。虚拟现实早期主要应用于国防军事、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和城市管理等重要行业。随着技术的普及,其产品及应用也加快融入到文化娱乐、电子商务、教育培训和医疗健康等大众消费领域。据IDC 预测,2018 年全球VR 终端出货量超过1200 万台,预计2020 年出货量接近4000 万台。产业规模方面,据Greenlight Insight 预 测,2018 年全球市场规模超过700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6%。其中虚拟现实整体市场超过600 亿元,内容市场约200 亿元;增强现实整体市场超过100 亿元,内容市场接近80 亿元。产业结构方面,终端产品市场份额占据首位,应用/内容快速增长,其中工业、医疗、教育等行业应用市场规模将由2018 年的8%升至2020 年的19%。技术创新方面,全球VR 技术专利申请量逐年攀升,2016 年之后,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态势。世界各国正在加大数据识别、处理和光学元件、系统或仪器等基础领域的研发投入,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

2018 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在硬件、软件、内容制作与分发、应用与服务等环节逐步完善。在硬件领域,据IDC 数据,2018 年中国虚拟现实设备出货量为120 万台,其中VR头显出货量为116.8 万台,AR 头显 出 货 量3.2 万 台。2019 年 第一季度,我国VR/AR 头显设备出货量接近27.5 万台,同比增长15.1% 。据赛迪顾问统计,预计到2021 年,我国VR/AR 市场规模将达到544.5 亿元。在软件领域,国内企业和高校纷纷搭建开源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开放软件开发工具包,促进了生态形成。在内容制作与分发领域,制作、集成、分发、增值、安全等服务分工日益明确,内容生态已逐渐建立。在应用领域,我国虚拟现实技术广泛应用于娱乐、制造、教育、医疗、交通、商贸等领域,加快了线上和线下融合。

二、VR“江西高地”发展之成就

借力世界VR 产业大会,江西生态布局提质增速。2018 年首届世界VR 产业大会的成功举办,打响了“江西VR 品牌”的第一枪,奠定了江西作为世界VR 产业发展交流平台的地位。目前产业发展呈现出几个新亮点。一是VR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8 年,全省VR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2 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达到70 亿元,预计2019 年全年将达100 亿元,招商引资达300 亿;预计2023 年,年产值将突破1000 亿元。二是VR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拥有VR创新、体验、展示、云四大中心和资本、教育、标准、交易四大平台的中国(南昌)虚拟现实VR产业基地已初步建成,其中交易平台已累计完成交易额1.3 亿元,累计入住会员5000 余家。检测和评测中心在业内率先荣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三是技术创新活动日益频繁。全国首家VR 行业的省级创新中心——江西省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组建完成,已与国内外数十家企业达成意向,取得积极成果。四是创新人才引育步伐加快。筹建江西首个VR 人才培训学院,省内多所高校、职业院校均已开设VR 相关专业,大力培养虚拟现实高端和基础技术人才。柔性引进了“人机交互”专家翟振明教授、“混合现实”专家王涌天教授、“智能装备”专家程德斌教授等人才。

三、江西VR 生态布局之困境

(一)生态体系种群发展不均

产业生态体系的长期稳定依赖于系统种群发展的动态平衡。江西VR 产业生态体系在成熟和完善过程中,面临着内部生态种群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存在短板效应。一是VR 产业链上中游企业较少,技术创新不足。由于技术要求高,江西企业涉及上游技术和产品研发不多。产业链中游,江西在显示屏和摄像头等环节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但其他核心部件较为缺乏,不利于产业集聚发展。二是VR 产业链下游布局较多,竞争优势不大。虽投身VR 硬件设计、制造和生产厂商较多,但作为未来发展趋势的VR 一体机的供应较少。应用方面,在驾驶模拟、教育、军事训练、智能识别、广告营销等场景均有涉及,但主要为教育应用和汽车驾驶模拟,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三是企业不多不强阻碍产业规模发展。江西VR 企业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截至2020 年2 月20 日,江西VR 相关企业仅有245 家,相比周边省份广东2891 家、浙江626家、安徽602 家、湖南532 家、湖北407 家,企业总体数量偏少且规模小,行业龙头企业比较缺乏。总体上缺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技术型、平台型龙头企业和总部型企业,影响产业配套体系的构建,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不利于协同发展。

(二)创新平台和创新能力不突出

VR 产业整体发展的核心动力依靠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强大科技创新实力提供。一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支撑不足。从VR核心专利分析(见图1)可知,江西VR 专利数量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科技创新主要依靠企业支撑,技术研发多在企业内部,企业自主研发的成果突破不大,影响较小。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机构尚处于发展初期,高层次人才匮乏和创新平台的不完善导致创新活动并不活跃,创新能力受到较大影响,技术支撑和成果转移转化有限。二是VR 内容供给生态尚未形成。当前,VR 内容开发服务平台有待完善,数量和质量急需提升。VR 内容大多数来自于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卡通动漫等,数量不多,推广宣传面较窄,观众消费欲望不强。另外,受限于VR 设备性能和5G 网路覆盖,内容开发和展现质量不高,面向消费者的VR 内容开发平台因此缺乏变现渠道。

图1 江西VR 领域技术专利分析

(三)产业生态环境有待优化

VR 产业生态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随着发展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江西VR 产业还需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垂直领域“VR+”应用开发存在行业消费用户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之间存在供需矛盾。此外,品牌VR 硬件、系统、内容之间的兼容性差,软件开发工具、数据接口等标准尚未统一和规范化。二是各类VR应用及内容的审核监管有待加强,不良内容的沉浸式体验可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增加暴力和犯罪倾向。

四、完善江西VR 生态体系之建议

(一)加强规划指导,深化全产业链布局

健全扶持政策,完善产业链布局。优化、创新产业扶持政策,整合科技、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集中加大对VR 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VR 及相关服务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税收优惠资格认定,重点向江西VR 产业薄弱环节倾斜。研究制定芯片、传感器及软件、线上平台、线下体验、行业分类应用及内容制作等细分领域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以政策引导和激励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流动和汇聚,促进产业链环节协同发展,打造集硬件、软件、应用和内容等于一体的全省VR 产业研发制造集聚带。

引导资源整合,发挥集群效应。整合VR 产业资源,强化资源的优化利用。整合利用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VR 技术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等的科研基础设施和服务资源,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VR 企业开放自有科研设施。加快培育共享制造平台,积极推动VR 产品设计、制造平台建设,鼓励平台创新应用、推动平台演进升级。依托产业集群发展共享制造,探索建设共享工厂,支持发展公共技术中心,积极推动服务能力共享。

(二)加快企业引育,壮大创新企业集群

立足存量,培育根植型企业。基于VR 产业全产业链布局,制定《VR 企业培育计划》。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领军型、骨干型、平台型以及“专精特新”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建立不同层次的企业库,构建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体系,在资金、人才、重大项目、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着力引进HTC、百度等优势VR/AR企业创新加速器,放宽经营管理、投资限制,鼓励拓展VR 应用领域,重点针对远程医疗、教育培训、远程办公、虚拟制造、虚拟市场与购物、VR/AR 广告、文化娱乐等疫情时期需求旺盛的应用,为高成长性企业提供服务。鼓励有条件的行业龙头企业开展面向省外和海外的收购、并购和拓展市场,加快培育上市企业、科创板企业,助力独角兽、瞪羚企业成长。

招大引强,补短板强长板。招大引强,补齐缺失的产业链关键环节。绘制《江西VR 产业链重点领域招引清单》,建立VR 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数据库,制定《江西VR 企业招引计划》,围绕芯片、传感器、硬件设计制造、平台构建、内容制作、行业解决方案等领域,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完善企业招引管理服务体系,巩固自身产业优势环节,助力缺失环节的完善和成长。

(三)构建研发平台,增强创新发展支撑

培育科技研发平台,聚焦产业技术开发。大力实施VR 领域科技研发平台培育工程,初步形成从市级、省级到国家级研发平台的培育梯队,并建立激励性的考核机制,强化平台主体责任,优化内部管理,促进项目、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平台倾斜,增强研发平台的创新内生动力。重点依托全省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电信运营商和龙头企业等创新主体,加大资金和项目引导力度,联合组建一批虚拟现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

创建区域云平台,助力VR 内容创新。加快构建VR 内容的云平台,鼓励VR 行业的个人作者、团队、工作室、企业等内容制作及提供商建立内容协同合作渠道,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VR 数字内容服务。与华为等企业合作建设开放式VR 素材资源云平台,提供模型数据加工与整合、存储与管理、更新与汇集、应用与服务,实现各行业应用的数据共享、分发与集成管理。内容制作、消费和管理者基于内容资源平台形成商业闭环,同时基于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加强版权和收益保护,促进平台生态逐步完善。

创新人才引育体系,强化后备力量支撑。充分利用江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机遇,面向VR 产业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计划,针对VR 领域内的顶尖人才、企业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施行差异化的一次性奖励,对创新基地和培养单位,给予一定奖励。联合知名人力资源公司、人才评价机构合作建立国内外VR人才的资源库,以产业园区、孵化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为载体,引进国内外核心竞争力突出的新生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继续加大和完善在居留、住房、医疗、托老、配偶工作、子女入学、政府荣誉表彰等全方位支持力度,引进VR 高层次人才。强化校企合作,构建校企育人的“双重主体”,学徒学生“双重角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四)优化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强化应用示范推广,促进VR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和开发VR 在疫情时期的应用场景,如远程医疗、虚拟制造、远程会议、虚拟课堂、虚拟市场、VR 文娱等。在典型社会宣传(先进事迹、文化遗产、交通安全、广告营销等)和爱国教育、红色旅游及党建等江西独特优势资源方面更多地融入VR 的元素和设备,使推广效果更加鲜活靓丽。加强VR 产品的示范推广,以发展较成熟的VR 看房、培训、旅游、文创应用进行推广,提高VR 内容深度和广度,增强场景交互功能,形成示范效应。加强行业应用部门、企业与消费者的信息沟通,建立需求对接机制,探索建立软硬件研发、设备生产、内容植入、宣传营销等合作共赢模式,开展跨行业、跨区域协同,深化“VR+”行业应用的探索融合,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优化公共服务体系,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积极发挥国家级、省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资源优势,优化整合资本、市场、人才等资源,优化虚拟现实企业的孵化培育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小微企业培育。借鉴北京、深圳经验,大力支持省市级行业组织和产业联盟建设,促进行业间信息互通与业务合作,积极承办或协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VR 产品和应用展览会、VR 高峰论坛等多项展会、论坛,并联合企业、高校举办内容开发者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促进行业的快速普及与发展。鼓励省市各级VR 产业协会、行业协会等利用各自优势,宣传和动员相关企业共同投入,推动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服务,助推技术和产品创新。鼓励江西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开展实施VR 领域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计划,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水平。加强VR 领域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担保、保险、第三方支付等专业服务机构的引进与培养,充分发挥中国(南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作用,开展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设立江西省VR 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建成依托知识产权的生态运营模式,为成长型的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布局及质押融资服务。

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依托全国首家虚拟现实检测机构(南昌),建立健全VR 技术、产品和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完善VR 设备标准体系,包括VR 设备之间、设备和应用之间及人体健康适用性等标准。加快出台行业级虚拟现实软硬件标准以及工业互联网设备、产品之间标识解析、数据交换、安全通信等标准,保障行业应用规范和安全。建立健全各类VR 应用及内容的审核监管机制,严格防范虚拟现实技术在发展中引发的一些法律问题和伦理风险,并尽快出台相关制度约束与法律法规,保障虚拟现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江西虚拟现实生态
江西银行
“生态养生”娱晚年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我爱江西奶奶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