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利视角下中美间知识生产与知识扩散的特征与启示(中)
——中美专利合作生产与合作专利所有权控制情况

2020-09-02杨洋李哲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科技中国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国专利顺差逆差

文/杨洋 李哲(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专利生产合作表征了国家(地区)间的知识生产网络,而对合作专利所有权的控制反映了对知识生产网络的主导力(主导力通常体现为对专利权的占有和控制,例如由中国发明人和美国发明人共同开发的专利,其专利申请人为美国法人,则表明美国在该专利合作方面有主导权,也表明中国对美国知识生产的智力贡献)。中美自1985 年开始合作生产国际专利(合作生产国际专利在本文中指PCT 专利中出现中美共同发明的专利),目前已互为最大的PCT 专利生产合作方。从PCT 专利的生产与控制看: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专利净流出国(即专利控制权逆差国。专利净流出是指专利由该国居民发明但由国外居民占有或控制,专利净流入则相反),而美国正是中国专利控制权逆差的最大来源地;同时,美国是全球第三大国际专利净流入国(即专利控制权顺差国),而中国正是美国专利控制权顺差的最大来源国。从领域看,ICT(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同时是中国专利控制权逆差和美国专利控制权顺差的主要来源。

特征一:全球PCT 专利申请持续增长,但跨国合作专利增速放缓,中国存在巨大的国际专利合作空间

1980—2016 年,全球PCT 专利申请从2383 项增长到225081项,扩大了约95 倍,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见图1)。国际合作专利的数量从2000 年的7496 项增长到2016 年的14148 项(见图3),但合作专利在专利总量中的占比出现下降(见图1)。这种下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合作专利增速下降相关,也与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自身创新能力提升导致其合作专利占比快速下降相关(见图2)。与此同时,合作专利的数量在2012 年以来增速显著放缓,2016 年甚至出现负增长(见图3)。

图1 全球PCT 专利申请与专利合作生产情况(1980—2016 年)

2000 年以来,欧盟一直是PCT 国际合作专利最多的经济体(见图3)。但从国家层面看,2016 年PCT 专利跨国合作的前五名是:美国、德国、中国、英国和法国(见图3)。其中,美国遥遥领先,与全球合作生产了7487项PCT 专利,德国(3464 项)和中国(2214 项)位列2、3 位。从年均增速看,排名前三的是中国(20.27%)、印度(15.21%)和韩国(10.86%),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均落后于全球增速(4.33%)(见图3)。对比发现,2000 年以来,美国PCT 专利中跨国合作专利占比维持在10%以上,但中国2004年以来持续下降(见图2)。中国合作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在全球知识生产网络中的作用显著提升,但较低的国际合作比例也表明我国知识生产具有巨大的国际合作空间。

图2 中国和美国PCT 专利申请与合作生产情况(2000—2016 年)

图3 主要国家PCT 专利国际合作情况(1980—2016 年)

特征二:从国家层面看,中美已互为最大的PCT 专利生产合作方

从经济体看,2000 年以来,欧盟一直是美国最大的PCT 专利跨国生产合作方,美国与欧盟的合作量从2534 项增加到3446 项,占美国PCT 国际合作专利的比重始终超过40%,远高于其它经济体。从国家层面看,2014 年以前英国和德国一直是美国最大的PCT专利生产合作国,但从2014 年开始,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合作方(见图4)。2016 年中美合作数量为1139 项,美德为1110 项,虽然中国数量上最多,但德国和日本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对中国而言,美国一直是中国最大的PCT专利生产合作方,占比始终超过50%,甚至高于欧盟整体。此外,日本、德国和英国也是我国PCT专利生产的主要国际合作方(见图5)。

图4 美国PCT 专利生产主要合作方情况(2000—2016 年)

图5 中国PCT 专利生产主要合作方情况(2000—2016 年)

特征三:中国在主要发达国家国际合作专利生产中的参与度显著提升,美国的参与度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中国

图6 显示:2000—2016 年,在德、日、英、法、韩等国国际合作专利中,美国参与的比例下降,中国参与的比例显著上升,但仍远远落后于美国。2016 年,德、日、英、法、韩5 国的国际合作专利中,美国参与的比例均超过25%,在韩国、欧盟和英国的参与比例甚至超过50%。而除了日本(26%)与韩国(12%),中国参与的比例大都低于10%。中美在主要发达国家国际合作专利参与度方面的巨大差距表明,主要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和技术发明方面与美国的合作以及对美国的依赖要远高于我国。

图6 中美在主要发达国家合作专利中的占比情况

特征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PCT 专利控制权逆差国,美国是全球第三大顺差国

2016 年,虽然已经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PCT 专利申请国,但中国却也是全球最大的PCT 专利控制权逆差国(见图7)。专利控制权顺(逆)差国指该国作为发明人的PCT 专利量减去作为专利申请人(专利权利人)的PCT 专利量。该指标大于0,表示该经济体控制的专利量大于其生产的专利量,称之为控制权顺差,小于0 则表示控制权逆差。该指标与贸易盈余类似,但其衡量的是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智力净流入或流出。中国的逆差自2004 年以来迅速增加,2006 年起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PCT 专利控制权逆差国,之后逆差逐年增加,2013 年达到最高的1767 项。近年来,逆差在1400 ~1700 项专利之间波动,并无显著变动趋势(见图8)。与此同时,美国是全球第三大PCT 专利控制权顺差国,年度顺差一度超过1000 项专利。从时间维度看,美国专利控制权虽然保持顺差,但并不稳定(见图8)。中国专利控制权的巨大逆差是长期以来吸引外国投资的必然产物,这也是中国的知识净流出和对世界知识生产的贡献。

图7 主要国家PCT 专利控制权盈余情况(2016 年)

图8 中美日德韩五国PCT 专利控制权盈余情况(1985—2016 年)

特征五:美国长期是中国专利控制权逆差的最大来源国,中国已成为美国专利控制权顺差的最大来源国

2000—2016 年,由中国生产但被美国控制或部分控制的PCT专利高达10702 项,在所有由中国生产但被国外控制或部分控制专利中的占比达38%,远超其他国家,尤其是2013 年以来,美国超越欧盟,在占有我国开发的专利方面保持领先地位(见图9)。2008 年以来,中国专利控制权总逆差中对美国的逆差一直维持在40%~60%(见图11)。

图9 中国作为发明人的PCT 专利被国外占有情况(2000—2016 年)

2000—2016 年,由美国占有的国际合作专利中,含欧盟发明者的专利比重达到50%。从国家看,2013 年以前含英国和德国发明者的专利占比最多,但从2013年开始,中国成为最大贡献方(见图10)。2010 年开始,来自中国的专利控制权顺差占美国专利控制权总顺差的比重超过30%(见图11)。

图10 美国占有的PCT 专利含他国发明人的情况(2000—2016 年)

图11 中国和美国PCT 专利控制权盈余及中美双边盈余情况(2000—2016 年)

特征六:ICT 领域是中国PCT专利控制权逆差的主要来源领域,也是美国PCT 专利控制权顺差的主要来源领域

无论从发明人视角还是从申请人视角,2016 年中国在ICT 领域的PCT 专利申请量都超过了美国(见图12)。但ICT 领域却一直是中国专利控制权逆差的主要领域。2000—2016 年,中国超过50%以上的专利控制权逆差来自ICT 领域,而且该领域的专利控制权逆差一直呈上升趋势,2016 年逆差达1009 项,创历史新高(见图12 和表1)。与此同时,美国PCT 专利控制权顺差也主要来自ICT 领域,2005 年以来ICT 领域的专利控制权顺差占美国专利控制权总顺差的比重一度超过80%。2011 年以来,美国在ICT 专利控制权顺差一直维持在高位。在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医疗技术和制药技术领域,中国专利控制权逆差很小,美国在这些领域也几乎没有顺差(见表1)。中美在ICT 领域专利控制权的巨大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对ICT领域全球技术合作的主导力明显较高。

图12 中国与美国ICT 领域PCT 专利的生产与控制情况(2000—2016 年)

表1 中美主要领域PCT 专利的发明量、申请量与控制权盈余情况(2016 年)

猜你喜欢

中国专利顺差逆差
煤炭行业25项专利项目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
哈工大摘得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金奖
1—8月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收窄,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揭晓
形成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的原因分析
荣获第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项的农药相关项目